育兒學問:讓孩子心理上「斷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個國外寶寶(大約1歲半,不足2歲)自己穿衣、洗漱、吃麥片、收拾廢品、甚至使用吸塵器等「超人」的表現,引起了許多網友的興趣和討論。

我們無需糾結視頻是否經過「剪輯」,可愛的寶寶是1歲半還是2歲(這是網絡評論中,有些網友質疑點,有此必要嗎?)。

這麼小的寶寶還在口含奶嘴,就能試探著做這麼多的「自我管理」,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這段視頻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就是對孩子要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儘快地「心理斷乳」,這是我歷來極為推崇的教育理念和做法。

2~3歲孩子的獨立需求,更多地是生理上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自己吃飯、自己走路、自己穿衣等,但在心理上仍然是依附父母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其生理、認知、情緒、情感的變化和成熟,孩子不再簡單地認同別人的觀點,而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和做法,從心理上開始擺脫成人,行動上更加獨立,自我意識將完成由「客觀化期」到「主觀化期」的過渡,這一時期被稱為「心理斷乳期」。

「心理斷乳」將意味著開始以自己的思想關注外界,將開始注重個人的選擇,獨立感明顯增強。

這是人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現的時間,與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有密切地關係。

家長如果從孩子幼年時,就注意培養其獨立性,孩子的心理斷乳期自然就出現地早;相反,則推遲出現,甚至永遠也無法從心理上離開父母。

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憐愛,生活上的包辦代替,給予孩子過多的特權,對孩子百依百順,時時刻刻把孩子置於自己的庇護之下,就會使孩子失去獨立的人格,失去獨立的能力,處處依賴父母,心理上難以「斷乳」。

我們常常看到或聽到這樣的事例:4~5歲的孩子不會自己繫鞋帶,6~7歲的孩子讓媽媽餵飯,8~9歲的孩子讓大人洗澡,10多歲的孩子與父母同床共眠,此類事例枚不勝舉。

孩子是否在社會上立足,除了具有知識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成熟,具備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此外,年齡的統一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人的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及社會年齡應該基本上統一才會被社會認可。

如果是10多歲的孩子,心理上還停留在2~3歲的「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撒嬌任性、獨斷專行、依戀父母;一個青年人害怕獨立應付外面的世界,不能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有的上了大學,還將換下的衣物拿回家讓媽媽去洗;一個成年人還對母親的話「言聽計從」,從來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這種人即心理上不成熟,未能順利通過「心理斷乳期」。

這種現象多起源於幼年時期處於被過度保護、過度關照而形成的依賴心態,總是對自己有消極的認識和體驗。

所謂過度,就是事無巨細,父母都為孩子安排得好好的,管得死死的,父母總是圍著孩子轉,眼睛總是盯在孩子身上,擔驚受怕,並由此產生許多無謂的煩惱。

做家長的應該使孩子體驗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要相信孩子能獨立地處理好自己的生活瑣事,能夠自由地探索周圍世界,可以支配自己的行動。

開放型的家庭教育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精神,也有利於孩子創造意願的產生和創造活動的進行。

智力的開發不僅僅在於簡單的收集一堆信息,然後加以編排,人的一輩子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不必要時時、事事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應鼓勵和表揚孩子試著去解答或解決這個難題,這才是幫助他的重要步驟。

要讓孩子體會並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事事依賴別人。

隨著孩子對外面世界的了解和知識的擴大,他們解決和處理越來越複雜情況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動物界常把長大的幼崽趕出穴洞,強迫它們適應弱肉強食的世界,動物尚且如此,人更應該深諳其中的道理。

家長應該懂得,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比為孩子創造優越的物質條件重要的多。

一個社會的人必須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實現自我價值。

應該儘早地讓孩子「心理上斷乳」,少為孩子拿主意,讓孩子自己多想、多問、多嘗試、多決定。

父母必須懂得,「牽制」和「過度保護」只能保護孩子一時,卻可能耽誤孩子的一生。

家長替代的結果是,孩子不會思考。

對孩子管教過嚴、過細,他們就會因缺乏管理自己的機會而沒有自理能力。

總給孩子現成的對事物的判斷,他們就無法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家長不要像老母雞似地總是用自己並非堅實、寬大的翅膀遮擋著外來的風雨,要讓孩子去經風雨,見世面。

要允許孩子留有屬於自己的成長空間和秘密,充分地體驗成長的喜怒哀樂。

適度的關愛和給孩子及時的心理「斷乳」,才能使孩子順利地走向自立,增強自信,挑戰未來。

【微信公眾號-育兒快訊】

一對80後父母,從事兒童教育6年,寶貝1歲6個月,特開辦的兒童教育公眾號,育兒快訊(ID:yuerkuaixun)更多教育話題.育兒資訊,家長課堂,請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逆反心理嚴重怎麼辦

父母常常會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孩子施壓,很多家庭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回到家督促孩子寫作業、給他安排更多的課外的輔導材料、希望孩子聽話一點再聽話一點。一旦孩子不聽話,沒有按照安排執行,父母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