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時間管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需要並渴望明確的生活規律,因為規律給孩子安全感,幫助他們發展自律的性格。

三個抓狂娃娃

小柚子已經三個多月了,昨晚夜裡醒了三次,爸爸媽媽徹底崩潰了。

沒辦法,只好抱著睡。

柚子身上像裝了報警器,只要媽媽一離開,她第一時間感應到:哇哇哇……媽媽感慨到:哎,要麼困成狗,要麼累成狗!

蛋蛋今年兩歲半,媽媽正陪著他在小區玩滑梯。

哧溜,一次;哧溜,兩次;哧溜,三次……媽媽不停地看手錶,已經下午六點鐘,到晚飯時間了。

和蛋蛋說了好幾次回家,他就像沒聽見一樣。

媽媽:「寶貝,再不回家飯菜都要涼了!」

蛋蛋:「我還沒玩夠呢,不要不要!」

媽媽:「回家媽媽還有很多事要做啊」

蛋蛋:「不回家,不回家,嗚嗚嗚嗚……」

媽媽:「哎!好好好,再玩一會兒……」

妞妞今年上小學一年級。

剛吃完晚飯,正高興地和弟弟玩呢。

媽媽:「該複習今天的英文單詞了!」

妞妞:「不要,我還想玩。

媽媽:「這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啊,必須完成啊。

妞妞:「不要,太難了,我不想做!」

媽媽:「不行。

妞妞:「嗚嗚嗚……那我能再玩一會iPad嗎?不然我就不做!」

媽媽:「……好吧!」

(第二天依舊上演這樣的戲碼,一邊的弟弟會怎麼想?)

別人家的孩子

香香小姑娘現在六個月了,在媽媽的訓練下,已經養成相對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差不多三個小時喝一次奶,大約六十天以後就睡整宿覺了,晚上十點前睡,四點後吃第一次奶,天使寶寶一枚。

兩歲半的龍龍媽媽,每次帶他出去玩時都會提前約定好:玩兒多久?順便打開手機計時器,鬧鈴一響,龍龍會提醒在一旁聊天的媽媽:該走了。

十歲的晨晨放學回家後,自己列好了睡前的事項清單:練琴、做數學題、聽音樂、學習新漢字、洗漱、睡覺,一件一件完成。

做數學題時不會,自己發了一會兒小脾氣,媽媽抱了抱他,他又繼續做題了。


區別從何而來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乖巧,我家的娃就不行呢?

是的,如果你想像晨晨媽媽一樣輕鬆,你需要這兩個字——訓練。

一歲之內,訓練孩子喝奶、睡覺的規律;

三歲之前,訓練孩子對時間的感知能力;

讀了幼兒園,按時起床、準時上學;

讀了一年級,重新調整生物鐘,不遲到早退;

事情越來越多,需要計劃、安排、執行;

讀了初中,就不用管了……

為什麼?

因為孩子青春期來了,你管不了了啊!

最主要的是,該養成的習慣已經養成;

如果沒有養成好習慣,那真的就是問題了。

當然,有意識的訓練不是那麼的簡單,其中有衝突、有鬥爭、有糾結。

所以,你需要警惕兩個字——妥協

小柚子媽媽說,前段時間阿姨放假回家了,她自己一個人帶柚子。

因為太累了,所以,沒有像阿姨在時那樣,一直抱著她。

剛開始柚子會哼哼唧唧,慢慢的就好了很多。

等兩周後阿姨回來時都奇怪:以前柚子必須豎著抱,現在橫著抱也行了,偶爾不抱也可以自己玩了!

所以說,孩子怎樣對你,都是被你訓練出來的。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時間的概念,家長要慢慢引導。

計時器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自律需要後天培養,需要家長的助力。

當孩子玩完15分鐘iPad還要繼續時,當孩子賴在小區里的滑梯不走時,當孩子懶得起床而不想去幼兒園時,請你不要說:好吧,好吧。

媽媽總是容易妥協。

為什麼呢?

因為愛孩子;

因為可以迅速解決矛盾,省事;

因為不忍心看孩子哭;

因為覺得妥協一兩次也沒啥;

……

其實,孩子沒那麼脆弱,真的。

計時器響了,該回家了,孩子不願意,哭鬧,這很正常。

我們可以抱抱孩子:媽媽知道你想玩,但是,我們真的該回家了。

數學題又不會做了,孩子氣的又摔書又摔鉛筆,這也很正常。

我們可以走到孩子身邊:今天比昨天進步很多啊,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完成。

成長總是伴隨著各種困難,孩子需要自己面對。

遇到困難,自然會退縮、發脾氣、甚至逃避;受到束縛自然就想掙脫。

如果家長一味放縱、妥協,認為這樣就是愛孩子,那麼,問題只會不斷累積,終有爆發的一天。

面對感受,我們需要理解。

面對規則,我們需要堅定。

我們要明白,孩子的痛苦源於他自身成長遇到的困難,而非我們。

我們只要自己不害怕這種衝突,不帶著自己的情緒羞辱孩子、埋怨孩子,就沒有什麼可自責的。


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從現在開始。

不管你的孩子是幾個月的嬰兒,還是七八歲的小學生。

越早介入,痛苦越少。

越多堅持,糾結越少。

孩子不抱就不睡;幼兒園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興趣班晚點到也沒關係;小學的作業總是磨磨唧唧地拖到最後……

不—可—以。

好習慣的養成,過程是漫長的,或者也不那麼順利。

所以要趁早,要堅持。

Step one

家長時間管理的意識和堅決的態度。

不要以「愛」的名義嬌縱。

不要為了一時的懶惰而逃避。

更不要因為害怕衝突而妥協。

當孩子學習到自己能夠在生活的坎坷中生存時,他會獲得能力感—我能行!

我現在很注重培養女兒的自律能力。

比如每晚堅持讀英文繪本,無論是飯前還是飯後,高興還是傷心,我們都堅持做完這件事。

有時她會把點讀筆一扔:媽媽,我不想讀了!我一點不急,換個方式:「哎呀,我發現你可以教點讀筆讀英文誒!不信你試試?」之前她跟點讀筆讀,變成了朵朵先讀一句,點讀筆再讀一遍,她高興的不行。

有一天,我說該睡覺了,朵朵說:媽媽,我還沒讀繪本呢!

Step two

有限的螢幕時間

如果你是手機的奴隸,很難保證你的孩子不是電視或者iPad的奴隸。

特別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不要把他外包給電視的動畫片或iPad里的遊戲,那樣很容易上癮。

但不是不可以看,是有節制地看,比如:15分鐘。

上小學後時間更緊張了,還可以慢慢調整為只有周五可以看。

媽媽的陪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爸爸的瘋玩,是孩子釋放天性最好時機。

有什麼比家人的陪伴更能讓孩子感到幸福的呢?

所以,陪伴孩子,我們追求高質量。

一邊看手機,一邊給孩子讀繪本,那不叫陪孩子。

「媽媽,你別看手機了!」

這樣的話,你的孩子對你說過嗎?

反正,朵朵對我說過,我還需要努力啊。

Step three

計時器

時間感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

我女兒已經四歲半了,我說看20分鐘動畫片結束,她會問題:20分鐘是多久?是的,她沒概念。

於是我給她定個鬧鐘。

慢慢的,一點一點培養時間的概念。

Step four

日常慣例表

幫助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慣例表,鼓勵他,信任他。

和孩子一起溝通:你的計劃是什麼?有哪些事情需要完成?接下來改做什麼了?你打算什麼時候去刷牙?(一定要讓孩子參與進來哦)

或者起初有些困難,家長可以一步一步示範,和孩子一起做。

慢慢的,孩子自己做,你來監督。

當孩子完全準備好了,他會自己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停地練習,孩子和家長一起解決問題。

一旦孩子完成得很好,要記得鼓勵哦:你具體做了什麼?哪裡做得好?

每次晚飯後,我都會問朵朵:接下來,要做哪些事情?她自己每次都口頭安排,我配合完成。

雖然現在還不是那麼順利,但我願意和孩子一起努力,我相信時間和積累的力量。

以上僅是有限的小小建議,相信爸爸媽媽們只要用心,一定會做得更好。

現在多努力一點點,將來省心可不止一點點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