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孩子是一門藝術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人父母,總希望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希望能不打不罵,讓孩子自由成長。

但孩子總有犯錯的時候,這時家長該怎麼辦?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做父母的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成長中的孩子?因此,要不要懲罰孩子,怎麼懲罰孩子,成了世界上大多數父母實施教育時不可迴避的問題。

孩子為什麼那麼怕懲罰?懲罰人或被人懲罰,都不是件愉快的事。

沒有懲罰不行,懲罰不適度也不行。

懲罰能成為一門藝術

首先,懲罰時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要清楚明白地告訴孩子,他被懲罰是因為幹了某件錯事,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某種事不能幹。

就好像「畫個圈」 似的,讓孩子知道「出圈」的事是不允許的,但不能輕易地傷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要清楚明白地讓孩子知道:父母懲罰你不意味著不愛你,「不管怎麼樣,我們是愛你的」!

在懲罰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這是以愛護孩子為前提的懲罰。

一般來說,孩子越早明白,越利於懲罰教育的進行。

反之,孩子如果不明白懲罰是對他的愛護,儘管父母不斷使用懲罰的手段,孩子仍然體會不到父愛和母愛,甚至會把父母的善意理解為惡意。

懲罰孩子

應記住五個原則

(1)懲罰孩子的時候,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保護好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

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應對事不對人。

即使是犯了嚴重的錯誤,也要著重指出錯誤的關鍵,不能讓孩子的心理全面崩潰。

(2)懲罰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什麼不可以做,做了會有什麼後果。

不是為懲罰而懲罰,而是為了教育而懲罰。

換句話說,懲罰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因此,有的時候,如果不懲罰孩子也能達到讓孩子知道什麼不可做的教育效果與目的時,就不需要懲罰孩子。

(3)告訴孩子:家長、老師也是凡人,也會犯錯誤,家長、老師犯錯誤也同樣要受懲罰。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常處在被懲罰的一方。

因為孩子是天生的「受教育者」,而父母則是天然的「教育者」。

這個觀念顯然有問題。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也可能犯錯誤。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很多時候,父母懲罰自己,更會對孩子起到不可估量的「懲戒」作用。

(4)誰都會犯錯誤,但不是誰都會改正錯誤。

受懲罰不要緊,要緊的是改正錯誤。

因此,關鍵不是懲罰,關鍵是接受教訓,改正錯誤。

要讓孩子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

勇於承認錯誤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課。

美國有一句話: 「一個不會說『對不起』 的人,就不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中國文化很看重「面子」。

丟「面子」 是件讓人不能容忍的事。

愛「面子」,如果是指愛惜自己的名節,嚴於律己,那當然是好事。

但為愛「面子」 而文過飾非,或執迷不悟,則是很要不得的。

承認錯誤,才能改正錯誤;承認錯誤,也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5)要讓孩子坦然地對待懲罰。

既然犯了錯誤,既然明文規定要懲罰,既然懲罰已不可避免,就要坦然地對待懲罰。

接受懲罰,說重了,是尊重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說輕了,是遵守「遊戲規則」,沒有規則, 「遊戲」 就沒法玩下去了。

比如踢足球,既然犯規了,即使是被罰點球,也要坦然對待。

想避免懲罰,就要避免犯規;犯了規,就得接受懲罰。

但是,要避免「屈打成招」,也要避免在懲罰後孩子還未能認識到錯誤。

孩子沒有認識到錯誤,懲罰就沒有意義。

另外,所謂的懲罰,絕不是以暴制暴的體罰,更不是打人!

這五個原則的意義在於,把「懲罰」 變成一種積極的、有意義的行為,而不是一種消極的、被動式的、「救火隊式」的行為。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內容來源:《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2017相約好書好時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正確地表揚批評孩子?

莎莎,2歲6個月7天2014/8/14 11:01:33我們教育孩子,無外乎表揚和批評兩種方式。在一個孩子成長的歷程中,一次小小的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就是終生的。可是卻也不能一味的表揚,...

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謊言竟然是?!

「都是為你好」,其實是一種親情綁架!每次晚上回婆家吃飯,飯桌上總是少不了紅燒排骨,紅燒肉,肉蒸雞蛋,並且一邊吃一邊往兒子碗裡夾:多吃點肉,工作辛苦,不吃肉可不行。老公就說:「媽,體檢大夫說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