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不滿意就會用哭鬧來威脅大人為啥?家庭教育怎麼做才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某著名心理專家講過一個方法。

她說,孩子哭鬧,要做到四不要。

一不要打他,孩子很小,你打他不公平。

二不要罵他,罵他給孩子留下不文明的印象。

三不要說教,孩子正鬧呢,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四不要走開,他鬧給你看呢,你就看著他鬧。


2歲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的階段,他們會開始產生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的聽從大人的指揮,甚至有喜歡和大人對著幹,什麼都說不的狀態。


有些孩子在2歲左右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對生活中的各種秩序要求非常高(比如回家一定要爸爸先進門,媽媽後進門。

比如吃飯一定要盤子擺這邊,勺子擺那邊。

比如睡前一定要和奶奶說晚安等等。

)一旦秩序被破壞,他們就會非常生氣非常著急,甚至大哭大鬧,要讓大人重新來一遍才能平息。

大人對孩子有了這個理解,才能更好的處理各種狀況。

秩序敏感期順利度過的話,孩子以後在生活中才能更好的理解規則,形成良好的習慣。


2. 分清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哭鬧其實有很多原因,家長應該根據不同情況來分析,做對應的處理:

1)堅持自我的哭鬧

有些哭鬧是上面講的,因為孩子有了自我意識,有了主見,不想事事都聽大人的指揮。

如果父母一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也不利於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會讓孩子漸漸養成軟弱沒有主見的性格。


面對這種類似的哭鬧,家長可以採用的一個方法,就是給孩子做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

比如,讓孩子來穿衣服,不要說「寶寶來穿衣服」,而是可以問「寶寶今天想穿這件紅衣服,還是這件藍衣服?」,這樣問孩子,既給了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也減少了孩子說「不」的可能性。

2)時序敏感期的哭鬧

有些2歲多的寶寶進入秩序敏感期,會對生活中的一些流程等等有特別固執的堅持。

父母就應該儘可能的尊重孩子對秩序感的這種追求,儘量讓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律生活,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哭鬧。


如果不小心打破了秩序引起孩子哭鬧,則想辦法給孩子復原,或者給他們機會重新來一次。

看似是父母做出了讓步,但其實小小的讓步,卻能減少很多和孩子正面對抗、兩敗俱傷的場景。


3)引起注意力的哭鬧

這點在二胎和多子女家庭比較多見,或者有些家庭,父母對孩子不是特別關心,沉迷手機電腦遊戲等等,那有些孩子就會因為一點點事情就開始哭鬧,以此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關心。

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就應該多增加平時對孩子的關心,不要讓孩子覺得只有哭的時候爸爸媽媽才關心我。

如果平時得到足夠的關愛,漸漸孩子就不會用哭鬧來博取注意了。


4) 脅迫大人的哭鬧

當然,也有些孩子,會習慣於用哭鬧作為手段,脅迫大人,以完成自己的目的,比如多吃一塊糖,買一個心愛的玩具,丟掉碗裡的蔬菜等等。

其實這種習慣,大多也是父母的應對方式不當造成的。

如果孩子很明顯是為了達成一個目的而哭鬧,比如在商場的玩具櫃檯大哭大鬧的要買某個玩具,那父母應該在第一次出現這種苗頭的時候就嚴詞拒絕。

當然場面可能會非常讓人難堪,丟臉,但如果父母能在第一次就堅持原則,不管孩子怎麼哭鬧,說不買就不買,那孩子其實是很聰明的,他們就會知道,再怎麼哭爸爸媽媽都不會答應,那我也別這麼費勁了吧。


如果父母中有一個人,或者家裡有老人,看到孩子哭鬧就心軟了,不能堅持原則,那孩子也是很聰明的,他就學會了,哦,原來我一哭鬧,大人就會改口,我就能達成我的目的,那我就哭一個吧。

所以如果孩子有一不順心就哭鬧的情況,家裡的大人也應該反思自己的應對,是不是能從頭到尾保持一致,還是孩子一哭鬧就改變立場,如果是後者,那就不能怪孩子,要首先改變自己的行為才行。


3. 教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2歲多的孩子,有些語言能力還不是很強,家長也應該花時間教孩子辨別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意願,這樣,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他們就能慢慢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哭鬧了。

Cute young girl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告訴你為什麼

一位媽媽跟寶媽說:「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到超市就要買這買那,不給買就坐在地上哭鬧。到別人家去就亂翻亂動,還會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每次我都會氣不打一處來,回到家就痛打一頓,...

送給孩子的一個「好習慣」

送給孩子的一個「好習慣」三歲看大,是指習慣,人一生受益的好習慣。爸爸媽媽給孩子一生最珍貴的就是好習慣。孔子曾說「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嬰幼兒時期是家庭給孩子生成習慣,長大了,就是習慣左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