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五大「愛」的細節,正在殺死孩子的興趣細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別動,髒!」「別摸,危險!」「你來做什麼,又沒你什麼事?」……

小心過馬路看車、多穿點別凍著,不要亂摸東西……

「我還不都是為你好。

......

總是一味把我們塑造成理想中聽話的好娃,卻讓我們難以活出真實的自我。

這個看似正確的教育「模板」,往往正在一步步扼殺孩子的興趣細胞。

(一)替孩子包辦一切

在我們的教育觀念里,出了差錯往往就代表著失敗。

我們從小不被允許犯錯,也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犯錯。

害怕犯錯和過度溺愛的心理,讓很多父母喜歡替孩子去做事情。

小到穿衣吃飯、選擇玩具,大到一些決定,都習慣包辦的方式。

就像被鬧得沸沸揚揚的林妙可一樣,我們在可憐這位花季少女的同時,更多的是指向了她的媽媽。

我們能說她的媽媽不愛她嗎?只是她愛的方式太殘酷了。

她控制了孩子最寶貴的十年的成長,她壓抑了孩子最天真無邪的天性,使得孩子逐漸失去了自我和獨立的能力,心理成熟度仍然停留在童年的水平。

因為媽媽已經幫她安排好了一切,她的過去的十年,甚至十八年都是被媽媽控制的人生,而她只負責聽話即可。

殊不知,實踐出真知,愛動腦愛動手才是孩子的興趣所在。

這種包辦行為,不僅會扼殺孩子獨立自主的天性,更會抹殺掉他們腦海中的民主意識。

況且,一味地替孩子代勞,只會讓孩子失去更多親身去接觸美好感知真相的機會。

長此以往,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形成選擇恐懼症,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

(二)對孩子簡單說不

對於孩子來說,好奇心是創造力的來源,探索興趣是一種天性。

然而,出於種種原因,家長常常不能接受孩子在好奇心驅使下的種種要求。

比如,孩子想去學游泳,但是家長擔心不安全所以拒絕;孩子想去學舞蹈,家長擔心影響學習而反對。

面對孩子想去做一件事,如果家長總是簡單的一個「不」字,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失去那些新奇的想法和當初對事物的熱情。

長期阻止孩子嘗試新鮮事物,只會讓孩子更加無知。

其實,與其告訴孩子不要去,不要做,不如好好跟孩子分析利弊,教會孩子承擔後果。

更重要的是,遠離危險並不一定安全,關鍵還是要學會如何在危險的環境中保護自己。

(三)盲目將孩子與他人對比

中國的家長都喜歡比較孩子,而大部分都熱衷於比成績。

誰家的孩子愛學習,考試成績好,往往都會被眾人誇讚,就連捧回的獎狀都能是三好學生。

但是,家長們卻忽視了——愛玩才是孩子的天性。

一個只會學習從不調皮搗蛋的孩子長大後頂多成為學霸,而會玩的孩子卻有無限可能。

越是在孩子該玩的年紀,越是應該保護孩子的特立獨行。

可怕的不是孩子貪玩,而是家長不知道如何正確引導。

如果硬是將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對比,一味想讓孩子按照別人的模式走,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越來越不喜歡學習。

(四)給孩子提供標準答案

在孩子小的時候,面對他們腦袋瓜里的「十萬個為什麼」,很多家長給孩子的答案往往都是統一又標準。

比如,孩子問為什麼黑板是黑色的,有家長說因為它本來就長這樣的,有家長說書上就是這樣寫的,也有家長說黑板必須得是黑色,不然為什麼叫黑板?

事實上,不是每個問題非要給孩子一個標準答案。

與其用一個比較敷衍、有時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的答案來搪塞孩子,不如直說不知道,或是帶領孩子一起去找尋答案。

如果家長總是忽視孩子的另類發問,而直接甩給孩子一大堆標準答案,這無疑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讓他失去思考的意義。

對於孩子來說,發散思維是一種天性,這往往會讓他們擁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

(五)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

每個孩子的成長發育有其自身遵循的規律,拔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

研究表明,孩子成長的前四年,要發展出一生50%的學習能力,構建主要的學習途徑。

但是,這部分最關鍵的學習能力,不是通過學習認字和數學這些抽象知識培養出來的。

人為的早期智力開發,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反而會消減孩子的創造性,影響其他能力的發展,甚至嚴重阻礙他們對事物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他們以後變笨。

同時,過早地讓孩子學習抽象知識,會將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事物的關注,從而喪失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

做父母不易。

我們都擔心著孩子的成就和未來,為了避免孩子犯錯少走彎路,恨不得代替孩子披荊斬棘,只給他留一條康莊大道,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根據自己的經驗安排好,恨不得把我們認為"對的""成熟的"經驗一股腦的灌進孩子的腦袋裡,保證孩子永遠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但是我們的經驗總是有限的,我們的視野也是有限的。

孩子雖然在我們的安排下能夠貌似平安健康的長大,但是他的終生成就最多只能成為另一個像我們一樣的人。

棒棒豬建議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成長的節奏。

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允許孩子自己去體驗,去試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影響孩子一生的事你聽說過嗎?

習慣不會一蹴而就慣性,可以讓物體在離開作用力後繼續運動。習慣,可以讓一個人潛意識下的去做事情。因此,當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之後,就會不自覺的去做某件事情。

真正愛你的人,捨得讓你吃苦

記得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是《你替孩子避開的風險,生活都會如數奉還》,我不提倡「苦難」教育,也不喜歡窮養孩子。但人生之路上,該讓孩子迎難而上的時候,我也不會將她永遠地保護在我的羽翼之下。1周五下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