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園共育,錦州東湖一號偉才幼兒園老師這樣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開學已近兩周有餘,那些哭著喊著不肯去幼兒園的孩子們已經逐漸習慣上幼兒園的生活,眼看孩子都已經進入狀態了,可是家長朋友,你進入狀態了嗎?

家長的參與是教育成果的保證

家庭和幼兒園之間應該是一種密切合作的關係。

孩子成長是有目標的,家庭和幼兒園應該志同道合,為孩子制定同樣的成長目標,並且相互配合,幫助孩子實現目標。

比如

我們將良好的作息習慣作為培養孩子的成長目標之一。

如果老師注意培養,但是回到家裡,沒有家長的配合監督,這樣的教育就沒有形成一致性,孩子的作息問題就會成為老大難,長而久之,甚至會養成拖延症。

3-6歲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很多習慣的培養需要在家庭和幼兒園裡這兩個教育場景里的一致作用下才會有效。

家長的配合是孩子成長的前提

要教育好一個孩子難不難?真的很難!

如果老師和家長之間配合得好,那麼1+1>2,您孩子的成長就是在做加法;

如果老師和家長之間缺乏配合,那麼您孩子的成長就是在做減法。

比如

老師帶領孩子們與家長去動物園遊玩,出發之前給孩子們講了許多遊覽幼兒園的規則:

不許投餵食物,不許翻越圍欄等,但是進入動物園後,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更清楚的看到動物,更接近動物,將孩子高高舉起,甚至握著孩子的手去給動物投餵食物。

那麼這就形成了家庭和幼兒園之間教育的衝突與矛盾,也讓孩子在被教育中無所適從。

而如果家長也自覺配合:

在孩子們投餵食物或企圖翻越圍欄時,加以阻止,並重申老師說到的規則,那麼孩子將在這次遊玩中學到如何遵守規則,因為家長和老師強調的規則都是一致的。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一到家庭就斷層了,甚至家裡的行為與幼兒園所教有教育衝突,那麼孩子自然就無法將老師教育的規則形成為自己的意識和成長。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參與和積極配合呢?

1

認同老師

師生之間是一種知識、能量和情感的傳遞,傳遞順暢的要求是老師願意給,孩子願意要。

但如果家長的語言和行為讓孩子造成了對老師的恐懼或排斥,那麼老師再願意給,孩子也不願意接收,那麼孩子的成長怎麼會健康呢?

2

給孩子溫馨的家庭和確定的愛

現在的孩子都普遍敏感,由於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所以他比成人更依賴與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只有家庭和父母能夠賦予。

所以需要父母們能夠為孩子共同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也更熱愛學習,否則,將長期處於焦慮和自卑當中無法自拔。

3

3-6歲,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3—6歲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養成陪伴的習慣,周末帶著孩子一起去圖書館看看書,一起去自然中感受世界的美好,這些事情,再好的教育也替代不了。

4

成長需要過程,不要揠苗助長

春種秋收是成長的一個自然過程,孩子的成長也大抵如此。

每個孩子都要開花結果,只是花期各不相同。

個性化的差異讓他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表現不一。

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記憶力好,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反應稍慢一點,或者不夠自律……

這些都是正常的,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和自信,相信我們的孩子能夠成長成他自己想要的模樣,而非我們父母想要的模樣。

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什麼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教育?!

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培訓項目的人,我更願意回答這樣可以幫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問題。一句話,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做好自己。下面我們一一解釋這個如何在孩子的眼中做好自己。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