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談心社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
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
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
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
可每學期結束後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裡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
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並不嚴重。
媽媽讓她打個電話給她爸。
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
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
」
她有點難以理解:「你怎麼不怕影響我的工作呢?」
媽媽說:「你比較懂事啊!」
「嬌縱有人疼,懂事遭雷劈」。
跟爸爸媽媽去商場,明明對玩具愛不釋手,只要父母說一句太貴了,就溫順地點點頭走開。
同學要求幫忙寫作業帶外賣,就算心裡很不願意,但總是和氣地答應了。
老闆布置的任務,任憑繁複無理,也是默默地熬夜加班完成。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被「懂事」這個詞綁架的孩子。
大人們總是一遍遍地說「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學會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是一種好孩子必備的技能。
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其實,這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孩子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擔心別人不喜歡,所以每天小心翼翼看著大人的臉色生活,失去了她們那個年齡應有的放肆和任性。
「你要懂事,要聽話」
我們平時最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就是「你要懂事,要聽話」,要求一個孩子懂事似乎再正常不過,「懂事」作為一個褒義詞也似乎從未被質疑過。
小時候,電視里有一個經典的公益廣告讓觀眾印象深刻,一個孩子先看到媽媽給奶奶洗腳,然後端著水盆走到媽媽跟前說「媽媽,洗腳」。
這個行為不是討好,而是學習,這種懂事是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那什麼樣的懂事應該引起父母的警惕呢?
知乎上有位網友為這種「懂事」下了個定義:過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權衡利弊而忽視了自身意願,從而喪失了這個年齡段放肆、任性的權利。
這類懂事的孩子往往會有這麼幾種表現:
1、不敢在大人面前任性、放肆,不敢對抗權威
我一個朋友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都長年在外打工掙錢。
只有過年的時候,他們才會回來陪她幾天。
在她的心中,爸爸媽媽都是權威的存在,她從不敢在他們面前像別的孩子一樣撒嬌、哭鬧。
6歲那年春節,媽媽帶她去親戚家串門,買了一個布娃娃給遠房表妹。
其實她也非常想要那個漂亮的娃娃,可是她不敢張口讓媽媽再買一個。
到了親戚家她強忍著內心的渴望和不舍,把布娃娃給了表妹。
可孩子還是很難把自己的情緒掩飾得完美。
回去的路上,媽媽察覺出她臉上的失落,問她怎麼了。
她猶豫了半天突然哭出來,邊哭邊說:「我想爸爸了!」
她最後也沒敢說,想要一個布娃娃。
因為她一年中只有那麼十幾天能見到媽媽,她怕媽媽覺得她不懂事而冷落她。
要一個布娃娃,對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一點都不過分。
可是我的朋友太早懂事,隱忍得像個大人。
2、處處迎合討好大人,不惜忽略自己的感受
在綜藝《放開我北鼻》里有一期,噗噗到餐廳吃晚飯,發現沒有自己的凳子,就小聲問了一句:「有沒有小椅子」,可是當時沒人理他。
等大人叫他回來,給他加了一把椅子後,他卻突然哭了。
于小彤這時粗暴地斥責他:「別吃了,罰站去,說沒說過不許哭鼻子!」
噗噗哭著說:「沒有我的小椅子,我等一會兒再吃。
」
于小彤說:「那你哭吧,我走了。
」
噗噗急忙說不哭了,可他又忍不住眼淚。
于小彤生氣地說:「你又哭,走吧,我帶你出去哭。
」然後強拉著噗噗,要把他拉出門。
噗噗哭著對他說:「我不要去外面,我願意罰站。
」
此時節目組出現這樣一行字幕——「難過卻又懂事」。
噗噗這種行為就是在討好於小彤,他內心有委屈,但他更怕大人生氣,於是他一直在試圖強忍淚水,壓制自己的感受。
這種懂事讓人心疼。
「你要懂事」成為父母控制孩子的手段
「你要聽話,凡事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這似乎是很多父母常說的一句話,他們希望孩子懂事。
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要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並道歉,父母就會停止訓斥。
然而,更多的時候,孩子並不真正清楚自己做錯了什麼,免於被打罵的恐懼令他們將內心深處的委屈隱藏。
久而久之,這樣的模式逐漸被內化,當不好的事情發生,孩子會第一時間無條件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事,會不自覺地因恐懼而內疚,進而變得順從。
「你可知道對我做過什麼最殘忍?就是你狠狠把我一夜之間變成了大人。
」
有的人,在意識到家境貧窮的那一刻懂事;
有的人,在目睹了至親離去的那一刻懂事;
有的人,在被告知父母離婚的那一刻懂事;
有的人,在經歷了高考落榜的那一刻懂事;
有的人,在學會珍惜某個人的那一刻懂事……
懂事,是因為遇到了難以承受的事。
有研究表明,那些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懂事,往往是和一些負面的童年經歷相關,經歷過童年家暴和有拋棄經歷的孩子,大腦中支配恐懼和焦慮的腦神經迴路與成人類似,他們的青春期比正常的孩子也來得要早一些。
一位知乎網友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這樣寫道:
我滿滿的善意之下隱藏著我深深的自卑。
我厭煩吵架所以吃什麼都行,我體貼父母所以我從不索求,我獨立甚至把男朋友處成了朋友,我尊師重道所以老師說什麼是什麼,我主動讓座不是因為我不累,是因為老人站在那裡我難受,還不如自己站起來。
我不是道德高尚,我是怕別人唾棄我。
懂事的背後,滿是恐懼與壓力。
將不幸歸因到內部因素,而將好事歸因到外部因素,這樣的兒童往往會容易有更多的抑鬱體驗。
我們都是通過不斷地經歷「壞事」而長大的,我們不斷變得懂事、謙虛、順從、體諒他人,但這一切都建立在獨立自我的基礎之上。
對於一個孩子來講,被要求懂事其實是很殘忍的,習慣性地自責往往會演化為對於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否定。
而這種被迫懂事的過程,無論是在小時候還是長大之後或多或少都有負面的影響。
太懂事的孩子真的沒糖吃
阿德勒曾說:「人是需要這種儘管被討厭但還是敢於做自己的勇氣,這樣才可以逃脫無法做自己的羞恥感,獲得真正的幸福。
」
懂事的孩子就是缺乏這種做自己的勇氣,如同成年人般的成熟與穩重讓他們犧牲了任性一次的權利,泯滅了一顆天真的童心。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從小就希望爸爸可以喜歡她,為了讓爸爸喜歡自己,把鬼臉變成下意識的本能。
努力按照爸爸的要求去讀書,去工作,可是這一切的努力都不如體弱的妹妹一句咳嗽更讓爸爸掛心。
有網友問:為什麼我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為什麼我做事情都要為他們著想,考慮他們的立場,在乎他們的感受,就因為我懂事我善良就為你們承受這些麼?
有個朋友,小時候自己存錢買了一把心心念念的玩具手槍,和堂哥一起玩的時候不小心打到堂哥的手。
堂哥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聽到哭聲後,舅舅立馬沖了過來,一把擰起他的衣領,沖他大吼。
然後,轉身就把他的玩具槍給摔爛了。
他被嚇傻了,堂哥一直在哭,雖然手並沒有事。
爸媽安慰堂哥,給堂哥做好吃的,而他,被罵了一天。
那一刻,他的童年就結束了,和那把摔得粉碎的玩具手槍一起,埋進了心底。
其實,小孩子的「懂事」,就是他們照顧大人的方式:不爭不搶,不哭不鬧,不給大人添麻煩。
可是,一些麻木的大人,卻把這些孩子的「懂事」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忽略他們內心的脆弱,無視他們偶爾流露的孩子氣的任性要求,扼殺他們敢想又不敢求的渴望,不懂他們想要靠近卻又舉步維艱的躊躇。
說來可笑,嬌縱有人疼,懂事遭雷劈,太懂事的孩子真的沒糖吃。
太懂事的孩子,一生都不太快樂
他們用盡心思讓身邊的人高興,希望以此來避免一切麻煩,卻往往沒有勇氣表達真正的自己。
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變成「老好人」,他們的「好」並非全部來自於愛,而是出於恐懼。
這些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也大多難以真正地幸福。
低自尊,是那些過早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難以逃脫的現實。
懂事已經成為他們討好別人的方式。
小時候夢寐以求的公主裙,長大後再擁有早已沒了當初的心境;
小時候垂涎三尺的蛋糕糖果,長大後也早已丟失了原有的甜蜜;
小時候特別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往往長大後就會變成一種執念。
曾經有粉絲給社長留言說,他父親小時候有六個兄弟姐妹,家裡很窮,父親又是家中的老大要懂事,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是先分給弟弟妹妹。
有一年過年,他的爺爺帶回來了一盒奶糕,但只有五塊,弟弟妹妹一下子就搶光了。
他父親當時覺得沒什麼,自己是哥哥應當謙讓,但不曾想,這塊奶糕成為了童年中永遠的記憶。
長大後他父親有了工作,賺了錢,再也沒有吃到小時候的那種奶糕,生產的工廠已經停產了。
有一次跟父親喝酒時,年過半百的父親提到此事竟然流出了眼淚。
從小就被誇獎「謙讓」和「懂事」,一次次讓出自己的利益,壓抑自己的情緒,而這一切比想像中的影響更為長久。
懂事所帶來的委屈和無助都通通吞進心裡,長大後不會表達自己,即使擁有了金錢卻也難以買回小時候的渴望。
《奇葩說》中有一期是討論「沒錢要不要生孩子」,談及「懂事」,肖驍的一段話令人啼笑皆非:
「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麼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
他最好不向我提任何能力範圍以外的要求,他懂事!所以呢,別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滿的一家子,我們家是無比懂事的一家子。
」
在學校里,在職場中,在社會上,我們都會被要求做一個遵守規則的,懂事的人。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小時候摔跤,總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哭,沒有就爬起來;長大後,遇到不開心的事,也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爬起來,沒有就哭。
後來才明白,他人只會在意你是否溫和、是否脾氣好,但只有真正在乎你的人才會關心你是不是受了委屈。
對於父母而言,讓孩子懂事,其實是種殘忍的教養。
願你只懂該懂的事。
作者:談心社
太懂事的孩子,大都活得不幸福
昨天,雲音樂給我推薦了《童年》這首歌。習慣性地打開評論頁,看到一條熱門留言:大街上,有個小男孩吵著要買棉花糖。媽媽指著他手裡的小糖人,說:「剛買的孫悟空還沒吃呢,怎麼還要?」小男孩不聽,賴在原地...
孩子,唯願你適當的年齡,懂適當的事!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上...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殘忍的教養!這一點家長們知道嗎?
如果可以任性被寵愛,哪個孩子甘願在委屈中懂事呢?跟爸爸媽媽去商場,明明對玩具愛不釋手,只要父母說一句太貴了,就溫順地點點頭走開。同學要求幫忙寫作業帶外賣,就算心裡很不願意,但總是和氣地答應。老闆...
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上...
鄭州夏令營|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