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不希望你很聽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部分的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選擇,擇業擇偶。

「寶貝,聽媽媽的話,今天天冷,再穿一件毛衣。

「可是我不冷。

「媽媽說冷就冷,聽話。

「好的吧。

「孩子,多吃點,這個有營養。

「可是我吃不下了。

「好孩子不可以剩飯。

「好吧。

「畢業之後,回來考個公務員吧。

「可是我想去留在上海。

「上海有什麼好的,房價那麼高,壓力那麼大,你受的了嗎?聽話,回來。

「好吧。

那個姑娘不錯,就她了吧。

「可是我對她沒感覺。

「你要什麼感覺?過日子就得踏踏實實的,媽可是過來人。

「好吧。

在這種「聽話」式教育下,孩子終於變成了你滿意的模樣,可是,這樣生活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過分的聽話教育下,你養大的不是孩子,而是那個複製你思想、執行你指令的提線木偶。

相反,那些看起來不聽話,而且經常和長輩作對、特立獨行的人,往往有著非常人所能及的成就。

宋耀如在美國的舅舅茶店裡當夥計,想去讀書,舅舅死活不同意,宋耀如當即離家出走,後來遇到查理·瓊斯,更是考入聖三一學院,奠定宋家王朝的基礎。

《恰同學少年》青年毛澤東回家過年,被他老爹鎖在臥室里不准出去,硬壓著他留下下來,繼承遺產,結婚生子。

毛澤東趁著月夜,翻牆而過,自己一個人偷偷跑掉了,這才有了後來的新中國開國主席。

很多成功人士在剛開始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遇到阻力,而且阻力,大部分都來自自己的家庭。

而他們的夢想也因為父母「經驗之談」而夭折。

一項普林斯頓的心理學研究實驗顯示,不怎麼聽話的孩子,相較於聽話的孩子,有幾大關鍵性優點:

勇氣

「媽,我知道你想讓我考公務員,但是那個職業不適合我,我打算自己闖一闖。

有清晰的自我認知,也有勇氣接納未來的不確定性。

獨立

「媽,我都這麼大了,這些小事兒讓我自己決定行嗎?」

小樹只有離開了大樹的樹蔭的庇護才能獲取更多的陽光雨露成長為參天大樹,而太過聽話的孩子,無論大事兒小事兒總要由父母支配,無法自己決策,甚至發展成媽寶男。

責任

「媽,你說我是考研好還是工作好?」

「爸,你說那天和我相親的姑娘怎麼樣?我要不要和她處處看?」

成熟的人會參考父母的意見,絕不會不假思索的一味聽從;無法自己決策,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在逃避責任。

自己作出的選擇,順理成章要為後果承擔責任,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不一味順從父母的孩子,往往有很強的責任意識。

他們做決策之前,考慮決策可能帶來怎樣的後果,自己能否承擔這個後果。

高逆商

承擔責任,往往意味著需要有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也就是逆商。

一味聽從的孩子無法獨自面對挫折,到最後會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父母,如何有強大的心靈?

俞敏洪第三次高考時,所有人都否定,他堅持,成功了;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時,家裡人都否定,她堅持,成了民國「第一夫人」;當然,你的孩子不一定能成為俞敏洪和宋美齡,但高逆商的孩子,一般都不會混得太差。

孩子太過於聽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很多人說:「父母從來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

他們只知道,把自己的價值觀和夢想放到他身上,逼著我去做他們覺得很好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言聽計從,多半是你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沒有耐心

一件事情,和孩子有關,孩子話還沒說完,你先決定了。

孩子:「媽,我想……」

媽媽:「好了,就這麼做吧。

孩子:『媽,你能不能……』

媽媽:「我能不能什麼,我這是為你好。

……

「缺乏耐心的父母,一定不會教育出好的孩子。

控制欲爆棚

有人說:「幸福的家庭,都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同樣的道理,成功的孩子,都不會有控制欲很強的父母。

在百度貼吧看到一個故事:一個高中畢業生考到一所211大學,想去省外的學校上學,多看看這個世界。

父母直接繞過孩子,把學校填在了省內,還振振有詞:「方便爸媽照顧你。

」其實哪是照顧,就是控制欲無法讓他們允許孩子出省。

結果這位同學上了省內的學校,為了報復父母,天天翹課:「他們選的課,叫他們自己來上。

自己則逃課去上網,後來犯了罪,和父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現在你們滿意了吧?」

紀伯倫說:「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對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兒女。

當你把他們對生命的渴望都堵死了時候,他們也就沒有了生命力了。

缺乏交流

孫曉雲說:「中國父母最難能可貴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你自己怎麼想。

』」真的是極少有父母在遇到問題時,主動和孩子交流。

《小別離》中海清給女兒朵朵請了一位英語老師,立馬被朵朵頂了一句:「媽,你請老師的事情和我商量了嗎?你能不能尊重我一點?」後來,英語老師教學方法太死板,朵朵聽不進去,黃磊給她找了自己的徒弟周佳成。

周佳成自幼成長在美國,她活潑的英語教學方式深得朵朵的喜愛,學習英語的興趣一下子就上去了。

但這種教育方式卻被媽媽請的英語老師否定了,海清直接把周佳成辭退了。

朵朵見不著周佳成,又哭又鬧:「你們什麼意思啊?為什麼我的事兒,就不能徵詢一下我的意見。

」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多問孩子一句「你怎麼想」,不僅能避免親子之間的衝突,也能訓練孩子的決策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張」:

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製度下解放出來;

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

01

父母必須意識到,世界是會變的

很多父母在心理上不願意承認世界的快速變化,但在一個急速變化的網際網路世界,再持這種「經驗之談」,就會變得迂腐偏見。

凱文凱利在《失控》中說:「把讓生命自由地去向它想去的地方,不必擔心,它有自己的力量,會自己去適應。

你無須擔心你的孩子去北上廣打拚會很累,他們有自己的生命力;你無須擔心你的孩子婚後會不幸福,他們有自己的適應力。

當你把自己的擔心變成強制孩子的措施時,你可能會扼殺你孩子很多的可能性。

02

給他品質,而不是金錢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金錢,而是塑造他的品質。

《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無論在哪個世界,那些富有勇氣,獨立而善於思考,且不容易被挫折打敗的人,終歸會站在金字塔頂層。

蘇格拉底說:「優秀是一種習慣。

」優秀的人,幹什麼行業都會優秀,因為優秀的人都有著相同的品質。

03

培養孩子的後果意識

告訴孩子:「你的決定和選擇,會產生這樣的後果,你能承受嗎?」培養孩子後果意識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可以讓他們在一生中都免於因為衝動而做錯決定。

04

讓孩子成為自己,是最成功的教育

伍綺詩說:「真正的長大,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教育亦然,不是讓孩子成為你的複製品,不是孩子離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遠,而逐漸變成了父母意志的產物。

是讓孩子成為自己,有自己喜歡的特長,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有自己喜歡的愛人,有自己喜歡的憧憬。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給他們足夠大的喜歡的權利和自由。

讓他們成為自己,這才是成功,也是幸福。

喜歡這樣一段母親的自白:

我一字一句告訴女兒,

「你不需要對媽媽言聽計從,你需要傾聽自己的想法。

媽媽希望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媽媽希望你做每一件事情,都發自你的內心。

媽媽不希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你。

媽媽相信你所有的選擇。

媽媽相信你會為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

媽媽不會用聽話這個魔咒打磨你,扭曲你。

媽媽相信,聽自己的話長大的你,

會更加快樂,熱情,擁有強大到讓人震撼的心理能量。

願你的孩子,也能如此。

來源於:教師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乖孩子是父母的恥辱?你怎麼看?

你知道嗎?不聽話的孩子,更有出息。1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小到衣食住行——「寶貝,聽媽媽的話,今天天冷,再穿一件毛衣。」「可是我不冷。」「媽媽說冷就冷,聽話。」「好的吧。」又或者是——...

乖孩子是父母的恥辱!

身邊的許多父母教育孩子最喜歡說的就是:「你要聽話,做個乖孩子」,很多孩子很聽話,但最後一事無成。反倒是一些「不聽話」的孩子,卻更有出息,這是為什麼?一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小到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