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獅與「代幣制」的結合——「大問題」寶寶的矯正神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期導讀

行為問題 家庭關係 榜樣 可可獅

寶寶扔東西、打人、孤僻、膽小等問題讓你頭疼嗎?

孩子的行為問題如何判斷呢?

寶寶出現問題你是怎麼懲罰的?

榜樣的作用有多大你知道嗎?

從明天起 做一個好媽媽

餵奶 輔食 用可可獅

從明天起 關心親子與早教

我有一個寶寶 是個天使 活潑可愛

從明天起 和我的寶寶親密無間

告訴他我全部的愛

那圓圓的小臉告訴我

寶寶 是我體外的一顆心

讓每一個日子 每一個分鐘都充滿意義

我想 做一個60分的好媽媽

讓你完成基本社會化

讓你堅強 獨立 懂禮貌

讓你幸福 快樂 有安全感

我也願你的未來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家長們總是想著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充滿力量,可是在孩子出現諸多問題的時候卻無比的焦慮和恐懼,導致錯過了很多良機,或者出現亂投醫的現象。

我們說無知者無畏,但是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希望大家能做到「有知者無畏」,因為只有知道的多、懂的多,孩子的任何行為問題都了如指掌,遇到問題才不會驚慌失措。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吃手,打人,不吃飯,不聽話,愛哭鬧,難管教等,今天我來給大家剖析一下孩子的行為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關於「問題行為」大小的界定

第一個維度是次數,第二個維度是時間,第三個維度是強度。

孩子的行為發生之後,他每次持續多長時間?比如說有的孩子愛哭,能哭多長時間?有的哭3個小時,有的孩子哭30秒,這就是發生問題行為的時間長短。

還有一個維度,就是這個行為發生時候的強度,有的孩子哭一下就好了,有的孩子哭得厲害,抽成屏氣綜合症的也有。

那麼我們對於問題行為就要有定義了,是否是偏離常態的,跟別的孩比,次數是不是多,時間是不是更長,強度上是不是更強。

問題又分為三種偏離常態:

一種叫行為過度。

手不停的吃,白天吃、晚上吃,行為過度多動。

一種叫行為不足。

這是說跟同齡孩子比,他的行為出現的次數太少,比如說有很多孩子已經會用手指去捏紙,去擰瓶蓋,去咬豆子,分豆子,他不會、或者他做的次數比較少,玩的時間很短,他這個行為就是不足的,這也是問題。

一種叫行為不適當。

就是正常的小朋友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故事或者表演節目、聽音樂、做律動的時候,這個孩子下地走動,人家上課他隨便走,這就是行為的不適當。

關於「問題行為」屬性的認識

我們家長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有問題,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

一個孩子的行為從正常到不正常,是一個連續體,並不是說有一些表現就是有問題了,沒這些表現就是正常。

比如說孩子吃手的問題,這要看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發生的次數有多少?每次發生的時間長短,強度是怎樣的?手指變成了什麼樣?媽媽爸爸對孩子的反應是什麼樣等等,這些情況都要考慮進去。

每個孩子的行為都有偏離常態的時候,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這個行為達到一定的次數、一定的時間長度、一定的強度,我們就可以把它歸結為異常的。

我們在判斷孩子是否有異常行為的時候,也會受到自己主觀意識和文化氛圍的影響,比如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動不動就扔東西,你看這得怎麼辦呢,愁死我了,弄得我好崩潰。

」很明顯,她把一歲多的孩子扔東西定義為很嚴重的問題,一個不正常的問題。

而在我看來這是無所謂的,根本就不是讓她崩潰的事情,像這種情況就是主觀的判斷。

還有包括有些孩子情緒波動特別大,有的媽媽就說:「唉呀,他怎麼這麼不好養,怎麼這麼犟,怎麼這麼急躁。

」她認為這是大問題,而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不是問題,這就是主觀上判斷的標準不一樣。

這些問題不停地發生,那麼我們就要探究一下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反覆的出現這些行為,下面我們把著眼點從孩子身上轉移到家庭上,分析一下原因。

關於「問題行為」發生機制的探究

孩子的這些問題為什麼反覆發生呢?

它這裡面有一個動力問題動力模型的問題,首先我們要研究家庭的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

家庭也是一個社會系統,那麼在家庭的這個社會系統當中,每一個人的每一個行為都不是孤立的,比如說孩子的一個行為一定是家裡面的反應。

家庭成員的每一個反應,每一個行為都不是孤立的。

比如說有的爸爸下班不願意回家一定有原因,是不是家裡面總是讓爸爸幹活,而爸爸不願意幹活呢?我們的孩子出現了攻擊行為、一些任性霸道的行為、依戀的行為、焦慮的行為,不是突發的,也不是無目的的,更不是孤立的,這些都是有原因的。

在家庭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婚姻關係,爸爸和媽媽的關係是第一位的。

如果爸爸媽媽當中有的人缺位了,他不能擔起這份責任,這時可能祖父母就會補上這個位置,或者孩子就會補上這個位置


如果媽媽對爸爸不滿意,媽媽就會把自己的孩子,經常是兒子,媽媽就會跟兒子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那么兒子也會替代爸爸,成為一個小男子漢的角色。

這是家庭的缺位和家庭的越位,角色位置紊亂了,角色的邊界就混亂了。

這個裡面替罪羊就是孩子,我們對孩子要求就多,要麼對於孩子苛責打壓說教,要麼對於孩子放縱妥協,及時滿足,處處保護,孩子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孩子的問題行為反覆發生,是因為在我們家庭的運行規則、家庭的系統出現了缺位、越位的現象,所以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這都是我們家庭出現問題之後,在孩子身上的體現。

關於「問題行為」的懲罰

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或者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對於孩子這些問題行為,就是要糾正他。

比如說吃手就打手,或者把手包起來;孩子攻擊別人的時候,就打孩子,關小黑屋;再比如孩子說話不算數,就一定要訓斥,說他是個壞孩子;甚至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等等。

這就是對於孩子進行體罰和人格攻擊。

無論這個孩子是外向活潑的還是內向膽怯的,長期承受這種不正當懲罰對於孩子是有長遠危害的:

1.讓這個孩子變得小心翼翼,特別膽怯;

2.他在人際交往當中,會過分擔心自己的行為;

3.孩子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他就怕遭到別人的一些嘲笑和指責。

總之他比較謹慎和拘謹,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壓抑的狀態。

一方面怕犯錯誤,怕讓人嘲笑;一方面又想表現得讓大家都喜歡,獲得別人的認可接納和讚許,那麼這個人就是矛盾的,或者是處於壓抑的狀態,這就是內心衝突。

這種內心衝突的結果就是:他在各種各樣的社會交往過程當中,不敢發揮自己的特長,他會失去很多機會。

所以我們說對於問題行為多的孩子不可以用一系列的打壓、否定、懲罰的方式。

除了以上這些之外,還有很多危害,比如說有的孩子特別拖拉,這就是一種反抗;有的孩子特別淘氣,也是對你的反抗;還有的孩子經常發獃;有的孩子會通過生病來去逃避;而有的孩子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有的孩子會不言不語,比較僵化;還有的孩子就是尖叫打滾、咬人嚇人,或者是傷害自己,這都是我們在懲罰孩子不良行為的時候,孩子帶給我們的反應。

「可可獅」+「代幣制」=解決「大問題」

1

正面強化

「代幣制」相當於正面強化。

但太小的寶寶不適用「代幣制」,小寶寶我們可以用期盼的眼神,可以用語言去表揚,還可以用身體去接觸,擁抱或親吻,安撫輕拍等肢體動作來去強化孩子的好行為。

「代幣制」在過去的微課講座中專門講解過,大家感興趣可以去參考以往的文章。

2

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

我們說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孩子喜歡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模仿喜歡的人,模仿他的言談舉止,比如說吃飯的行為、吃蔬菜的行為、上廁所的行為、打招呼的行為等等,孩子願意跟他喜歡的人的舉止行為相統一,他願意去模仿,這就是榜樣的作用。

問題來了,那榜樣是誰呀?

在孩子的世界當中,榜樣其實來自於三方面

父母

現代的父母大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忙!忙工作,忙看手機。

而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就表現出來三個字,「說說說」!抓緊一切時間來說教孩子、來指導孩子,所以父母在孩子的心目當中的形象是這樣的,「忙忙忙,說說說」,就這麼六個字,形象一點都不光輝,一點也不偉大。

重慶去年做了一個幼兒園的調查,說爸爸不管在還是不在,在家庭當中的作用基本上都相當負面,這說明很多爸爸做得都不是很好。

同伴

現在家庭中孩子的基本社會化做得都不好,讓他在同伴當中模仿好的行為基本上是天方夜譚,不學壞已經很好了。

所以會出現有很多孩子在家吃飯很好,從幼兒園回來之後,發現吃飯不好了。

這個研究發現在各個幼兒園或者學校,孩子把別的孩子不好的行為學來了。

所以,現在社會導致,家中的父母不給力,同伴也不爭氣的情況。

那麼誰來充當這個榜樣呢?

可可獅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可可獅當做玩具,或者繪本、動畫,它其實是我們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小夥伴,它是一個好朋友,它是個好榜樣,它是一種精神的寄託。

有的孩子睡覺的時候會摟著,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會看著,可可獅會成為他生活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可可獅這個榜樣會認真的洗臉,會表達出自己心裡的想法,會說自己喜歡蔬菜,會自己小便,會說我們一起炒菜,我們一起打掃衛生,我們一起來刷牙吧等等。

孩子就會主動地去模仿,尤其是在高興的時候。

這是人的一個基本規律,當孩子不緊張的時候,不壓抑的時候,沒有內心衝突的時候,他模仿好行為的次數就會多。

對於家庭來講,可可獅也是我們一個愛的使者。

我們說家庭裡面的愛是需要流動的,在使用可可獅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會主動體驗到、或者表達出對於孩子的愛,讓家庭內部的愛流動起來,幫助我們家庭重新回到一個健康的關係當中。

希望我們能夠通過正確的教育方式糾正一些偏差行為。

如果說孩子比較大了,問題比較多,我們可以用「代幣制」,對於孩子進行引導,不管是榜樣的引導,還是正面強化,樹立好的行為,形成好的習慣,順利的完成0-6歲的基本社會化,讓孩子以後能夠更快地適應社會,心理更健康,才是我們家長真正要做的!

希望各個各位媽媽能夠認清大方向,做一個有戰略思維的、有戰略方向的一個「60分」的好媽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引導寶寶在模仿中學習?

0-1歲:0-1歲的寶寶幾乎沒有特別的模仿能力,寶寶會在與大人的互動中領悟一些東西,在一一對應中產生認知。1-2歲:1-2歲的孩子則會觀察別人正在做什麼,然後會去關注、解決

鋒言鋒語3.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

為什麼你說的話孩子不聽?怪異現象經常聽到家長和我說:「老師,我家孩子只聽你的話,我們說的話根本不聽。」原來我還不太相信,上學期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到學校與老師對謊就讓我詫異,這學期一位母親更讓我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