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習慣,孩子的未來有保障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活中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習慣,可能關乎孩子的能力發展,並影響日後的學習和自信心;擁有好習慣,真的可以幫助孩子儘早掌握人生方向,開創幸福快樂的人生嗎?究竟良好的習慣可以為孩子帶來哪些益處,今天蜜姐為爸媽詳細說明,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受益一生。

輕鬆教,聰明養

當遊戲結束,玩具散落一地,每次都要爸媽三催四請,孩子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收拾玩具,這種類似情況不斷上演?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生活環境是最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發展,因此,可以從生活習慣中,觀察得知孩子具備哪些優勢或是能力,例如專注力、責任心以及自律能力等。

培養良好的習慣,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協助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幫助孩子累積成功未來的基石。

習慣成就未來

俗話說「習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由此可知習慣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由眾多事物點滴累積而成,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關鍵往往就隱藏在細枝末節中,因此,惟有重視小事才能完善人生。

而從小養成好習慣,不僅有助於學習效果,對於未來的人生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習慣的養成

習慣的養成,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重複練習,才能逐漸形成習慣,因此,難以明確定義出養成習慣所需要的時間,在人類的大腦神經迴路里,從受到刺激做出反應,一直到建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確實需要反覆的練習,科學研究也指出,習慣的形成,在刺激和反應之間,也必須達到一定強度,才會穩定兩者間的連結,所以養成習慣並非偶然,更不是一夕之間就能形成。

培養孩子的習慣牽涉到諸多層面以及互動模式,甚至,也和親子互動的習慣息息相關,如何培養孩子具備好習慣?建議家長可依據孩子天生的氣質,在成長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響應並透過正確的方式引導,當孩子具有好習慣,進一步也會關係到孩子的性格以及能力發展,而培養孩子形成好習慣的過程,也能創造良好親子互動的習慣。

培養習慣的關鍵期

培養良好的習慣,是許多父母教養孩子的第一步,各種教養及習慣養成也在親子互動之中點滴養成,然而習慣的養成,究竟有沒有關鍵期呢?

親子互動從懷胎開始,一直到出生,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互動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孩子某些能力逐漸成熟時,便是培養習慣的黃金時機,首先必須依據孩子的氣質及各方面的能力發展來設定習慣目標。

生活環境出現轉變,過去習以為常的習慣,也許已經不適用於新環境狀況,必須重新建立連結培養新的習慣,因此,環境變動也可能是產生不良習慣的時間點,像是剛上幼兒園或小學階段,爸媽應該多加留意。

蜜姐提醒,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每個時期都需要父母給予陪伴和支持,依照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提供適合的學習方式以及環境。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好習慣

有些父母不了解從小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重要性,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一開始便是透過模仿做為學習機制,所以生長環境和家庭教育特別重要,對於孩子而言,家庭是最初的學習場所,而父母應以身作則,教導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做人處事的道理,才是開創孩子美好未來的根本之道。

從小培養好習慣有助於孩子的學習效果及情緒行為的穩定性,隨著年齡成長,接觸人事物的經驗越來越廣泛,不論適應新環境或是社交場合與他人互動,都能產生正向的結果。

因此,好習慣也可以說是培養個人各種能力與性格優勢的基礎,當孩子能掌握自己及環境的狀況,並發揮所長,不論是旁人給予的肯定或是自我肯定,都能有助於自信心的建立,此外,孩子也會更樂意去學習、挑戰新事物。

好習慣帶來的益處

有句俗諺說「從小養成好習慣,一輩子受用無盡」,好習慣可以為孩子帶來哪些好處呢?下列為爸爸媽媽一一說明。

良好生活方式

從生活中培養好習慣,例如從小養成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不但可以讓孩子保持正常的作息時間,還能改善賴床的問題。

另外,培養吃飯前洗手的習慣,可以避免孩子受到病菌威脅,維持健康的身心,並且擁有正確的衛生觀念等,諸如此類的生活小習慣,都能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正向態度

習慣,不僅只是改變外在行為,也包括內在態度和認知層面,譬如孩子具備學習新事物的習慣,所以當出現突髮狀況,也能夠隨機應變適應新的情境,而這就是習慣帶來的態度的轉變。

促進能力發展

好習慣可以促進能力發展,家長可以依據孩子的能力發展和情境需求,做為設定的目標,例如孩子開始上學後,需要較長的專注時間和理解能力,爸媽可以培養孩子自動自發念書,建立孩子具備自律和專注的能力,孩子若能擁有較高的專注力,就不容易受到外在事物影響,學習效果也更好,長久下來,也能在其他方面穩定成長,並發展出良好的學習能力。

而自律是指能根據狀況做出適當的判斷,自我規範並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進而展現自我意識,自律的表現牽涉專注力和自我控制等各方面能力,譬如放學回家能夠先克制看電視的慾望,自動自發的先寫完功課再看電視,這就是自律的表現。

教出好孩子,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些小毛病,像是沒有隨手關燈、物品亂擺放等,雖然看似無傷大雅,但往往卻因為家長的輕忽而形成不良習慣,一旦孩子出現不良習慣,若要改正就必須花費更多時間和體力,除此之外,也可能造成親子間的緊張關係,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之外,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也應予以糾正和教導正確觀念。

好習慣養成之道

孩子良好的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需要父母長期的培養與堅持,一旦形成習慣,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擁有好的習慣,更可以讓孩子終身受用。

由於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因此,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學習方式與能力發展,並給予陪伴和鼓勵,才能幫助孩子擁有健康又快樂的人生。

抽言: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

培養好習慣的前提

「習慣」可以影響學習態度、能力發展以及生活方式等諸多層面,而彼此之間也會交互作用,像是衛生習慣不佳,影響孩子的健康和學習效果;而缺乏同理心則會關係到人際關係與自信心表現,所以當面對臨時狀況或困難時,便會缺乏正確的處理態度及妥善的解決方法。

雖然每個面向都是環環相扣、相互影響,但是培養好習慣,不外乎必須掌握下列兩項原則。

適性發展

培養習慣,必須要依照孩子的氣質及能力發展,在合理的範圍給予適當目標,像是有些孩子活潑好動,而有些孩子則是安靜內向,性格差異各有其優勢以及需要改進之處,建議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的興趣,保持學習熱忱,如此一來,才能逐步培養習慣。

父母的陪伴和鼓勵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行為和習慣養成,都是藉由家庭環境和親子互動而逐漸形成,而父母不僅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也是扮演著引導和協助的良師。

好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以強迫或是鞭策的方式,而是應該建立在快樂的學習環境,父母的陪伴和鼓勵相當重要,在孩子迷惘時給予建議,讓孩子學會自主思考,經過重複練習,自然流露出的一種行為模式,好習慣才得以持之以恆。

如何訂定良好習慣

孩子的能力發展和習慣的養成,大多是來自模仿父母以及環境因素所影響,因此,教養孩子是父母責無旁貸的天職,若是不良示範或是教養的疏失,都可能在無意間形成孩子的不良習慣,並影響孩子日後的發展,其嚴重性非同小可。

究竟家長該如何訂定良好的習慣,並協助孩子維持好習慣呢?

設定目標

訂定習慣的目標,前提是必須依據孩子的特質和能力,假如家長設定的目標,對於孩子來說,有達成上的困難或是能力不及的事物,也就無法穩定養成習慣,所以家長應具備合理的期待。

動機

小朋友喜歡探索世界,而好奇心就是天生學習的動機,父母應留意孩子的需求及反應,並且適時給予引導,幫助孩子學習成長,當孩子能夠投入在活動的樂趣中,獲得愉悅與滿足感,進而形成內在動機,習慣就得以維繫。

誘因

面對學習動機低落的孩子,家長可以運用行為處理原則,利用適當的獎勵建立誘因,像是使用獎勵集點卡,提高或維持孩子的學習動機,每當孩子表現良好或是達成目標時,可以給予點數,若能集滿一張卡片,就可以換取一份禮物或是出外遊玩的機會等,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對於父母來說較無負擔,也能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

提醒家長在給予獎賞時,應該再次讓孩子明確知道,是先前努力付出所獲得的獎賞,才能讓獎勵變得更具意義!

環境因素

我們知道家庭環境是孩子最佳的學習場所,父母的表現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及習慣,提供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才能培養好習慣。

此外,環境互動也關係著孩子的習慣是否得以保持,以行為理論來說,針對一個行為表現,給予正向的鼓勵和肯定,可以加強該行為再次產生,進一步形成習慣;相反的若是希望減少行為發生,則可以運用懲處或是負面結果,來調整或是避免該行為產生。

父母的教養重點

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父母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教養態度呢,正確的教導方式又有哪些?下列為您列出6項重點,提供家長做為參考。

1.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階段,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響著孩子未來的走向,因此,父母應該在言行上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2.不溺愛、放任

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百般要求,總是容易心軟而答應,但卻可能對孩子帶來不良的習慣,面對孩子的需求,應該先釐清孩子是「想要」還是「需要」,並給予適當的響應,而不是全然的聽從孩子的要求,才不至於養成孩子貪得無厭的心態。

3.多鼓勵、少批評

大人過於期待孩子的行為表現,恐怕對於孩子來講是有些強人所難,更何況大人也會犯錯,小孩子的行為比起大人更容易出錯,因此必須多點耐心、包容心來教導孩子,蜜姐提醒,尤其應避免全面性或負面的批評,會造成孩子內心的創傷,應該多給予孩子鼓勵,用適當的鼓勵代替全面否定或評價式的責罵,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

4.教養者做法一致

教養者的做法和態度必須一致,假如夫妻間有一方在教導孩子,而另一方則認為小題大作,導致彼此之間的教養方式迥然不同,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缺乏穩定刺激與反應連結,好習慣自然不容易被建立了,因此教養者的教育理念及方式應該相同,這樣孩子才有個明確的準則得以依循。

5.善用獎懲機制

獎懲機制固然可以用來激勵孩子學習,達到培養好習慣的目的,但若是使用不當也可能造成親子間的緊張關係,蜜姐提醒,父母與孩子訂立遊戲規則或是獎懲制度時,必須先和孩子建立同盟關係以及信任感,讓孩子知道父母願意去幫助他解決生活上遇到的難題,也願意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即便犯錯也能夠被諒解,才能真正發揮獎懲制度的效用。

6.正確教養態度

父母總是竭盡所能的將最好的提供給子女,但是父母認為好的東西,卻不見得適合孩子,甚至可能會引起孩子的抗拒,導致親子之間的隔閡。

事實上,父母教養孩子的正確態度,應該依小孩的特質及興趣發展,讓孩子愉快的享受學習的樂趣。

常見到家長因為求好心切,容易在態度或口氣不佳,譬如看見孩子犯錯,父母的情緒反應過於激烈等,都可能會讓原先出自於善意的勸導,反而被負面情緒掩蓋而模糊焦點,提醒家長應該尊重、理解孩子的感受,並給適時的給予引導,才是正確的教養態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Get這些早教知識,寶寶早教so easy

當下,幼兒早教概念普遍為嬰幼兒家長所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問題,大家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早早地把寶寶送進早教班,有的家長購買大量早教教材,潛心研究……那麼,什麼是幼...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關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爸爸媽媽要注意孩子的各方面的合理培養!培養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響的行為、習慣、性格、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