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搞破壞的娃兒卻容不得別人弄亂他的東西,太矯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歡迎來到 媽咪OK

OK媽 媽咪OK

前兩周發的關於T2的文章,有位媽媽在文章後面留言,說了一個讓自己非常費解的寶寶行為。

文章回顧點擊《你用洪荒之力都不能解決的寶寶難弄時刻,其實這樣就能搞定!》

我家寶寶快一周八個月了,有的時候感覺是不是T2提前到來了。

那天帶他去玩沙子,一直很開心,可是忽然下雨了,我抱著他拎著小桶就準備回家,走之前把桶里的沙子倒掉了,然後,他就開始哭鼻子了,我把沙子裝起來他也不滿意,繼續哭,而且越哭越厲害,最後發展到抱也抱不住,放下就躺地上邊哭邊打滾了,整整哭了半個小時,真把我哭瘋了~(流汗)不知道你家寶寶有沒有這樣撒潑的時候,你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因為評論回復字數有限制,我只能簡單回了一兩句告訴這位媽媽,這是孩子在兩歲左右的秩序敏感期所特有的表現,但其實這個問題我特別想多說幾句。

兩歲這個階段的娃兒自主意識開始產生,會有很多行為發展同期出現,並且往往交錯進行、多情況並發,所以往往會搞得媽媽們摸不著頭腦,一古腦兒都歸咎於T2的問題。

但如果只是著手於處理情緒問題,而總是不能直擊問題核心,這會錯失很多抓住寶寶敏感期特性的機會。

正如8個月寶寶愛搶勺,你不讓他搶還以為是他是瞎搗亂,這就白白錯過了自主進食敏感期。

所以今天就來撥開迷霧見月明,細聊一下在1-3歲這個期間,秩序敏感期是什麼回事,其殺傷力有多大,爸媽們又該如何見招拆招,最後別忘了好好利用每個敏感期帶來的小福利。

1 秩序敏感期的娃有多變態

秩序敏感期是每個1-3歲時期的娃都會經歷的階段,這和口欲期、手欲期一樣的道理,後者是基於生理髮展的特性,而秩序敏感期是基於心理和行為發展的特點。

要說秩序敏感期有哪些表現出來的特點,OK媽自己也忍不住要先吐槽幾個小事,因為真的有時敏感到變態的程度。

Case1:兒子一歲多時,每天中午的午睡我都會陪伴入睡後離開,在他快醒來時回到他的身邊。

有一次兒子午睡醒來時我已經回到他身邊,坐著在刷手機,兒子起身四下張望了一下,看看我又看看自己的另一邊,哇的一下就哭了。

我頓感莫名其妙,連忙安撫並置問兒子怎麼了,可兒子光顧著自己子哭哪管得了回答娘的問題,把我急的沒則。

突然間我腦門頓開~我跨過兒子身子坐到了他另一邊,果然兒子如剎車一般地止住了哭聲,立刻跟過來跟我抱抱。

吼吼,原來是因為入睡前我躺在兒子右邊,醒來時他發現我在左邊了,就不依了。

簡直佩服死小娃的記性了,還有,誰說孩子左右不分的?

Case2:兒子睡自己的臥室,春天的時候我陪他入睡時會開著臥室門保持通風,但進入了夏天,房間裡開了冷氣,我就會關上門。

習慣了開門睡的兒子一見我去關上門,都已經迷迷糊糊要睡著了,突地就跳起來,一個勁的指著門大叫「打開、打開」。

除了OK媽例舉的這兩個情況,娃兒的各種古怪要求層出不窮,例如進了電梯一定要由他去按樓層數字按扭,誰要是搶先按了,他得出電梯重新來一遍;要是媽媽穿了爸爸的衣服,他能扯著這件被穿錯的衣服撕爛了為止;吃飯得全家人坐在固定的位置上,誰要跟他換個位置,那這頓飯就別想吃了。

總之就是,凡事得在順序、空間、歸屬上必須嚴格按照一定的秩序執行,一言不合就開鬧。

秩序敏感期還會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

第二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生;

第三階段,為了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要。

2 為什麼會出現秩序敏感期

寶寶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敏感期,從發展角度來說,這是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

蒙特梭利提出的敏感期有:口和手、走、秩序、細小事物、社會性。

當孩子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他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另一方面,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寶寶在兩歲左右時,還是一個剛剛意識到自己獨立於媽媽、急需要證明自己的獨立性但又時不時需要確認有安全感的小娃。

對於環境、空間、事物排列苛求一致、保持一成不變的樣子,是為了讓自己感到安全。

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等到三歲左右時,他的內心就比較安定了,這時的秩序敏感就會減弱很多。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秩序敏感期的出現不僅意味著寶寶的成長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可以表達出自己的要求。

更有研究表明,小時候經歷過比較明顯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幾率會更大。

3 如何應對秩序敏感期的娃

了解了寶寶怪脾氣的背後的原因後,解決問題也就相對容易。

萬用法則就是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要求,你要秩序一致,那好,我就滿足你。

>>> 接納寶寶的固執要求

回到在開頭那位媽媽說的情況中,可以知道是因為媽媽急於離開,不由分說地倒掉了娃兒小桶里的沙子,因此打破了寶寶的秩序要求。

如果媽媽能理解這一點,就能夠及時地避免這場災難:把倒掉的沙土重新放進小桶里,一切歸回原位,仿佛一鍵倒退回剛才畫面,然後這時詢問寶寶說:「你看下雨了~一會兒寶寶和媽媽要淋濕了,我們到沒有雨的地方去好嗎?… 那我們把小桶也收搭好一起帶回家吧~ 哦,沙子不可以帶走,我們需要倒出來還給沙坑叔叔。

」 然後就等著寶寶自己動手,一定不要主動去碰他的小桶、替他做任何事情。

雖然寶寶會像樹懶一樣慢悠悠害你淋了一頭雨,但處理得當絕對比較哭鬧不肯走要省時間很多。

>>> 讓寶寶有選擇權

並不是所有事都能順著寶寶的意思,衝突總是會。

當娃兒執拗說「不」的時候,爸媽可以給寶寶定一個大致的規矩範圍,在這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寶寶可以有選擇權。

這樣既可以保護寶寶的自主性,又不會使他過分放縱,造成以自我為中心。

但要是寶寶要做的事超出了這個範圍,媽媽可以溫和但態度堅決地制止,並且向寶寶表明「這樣做是不好的。

>>> 多帶寶寶接觸新環境

對於處於敏感期的孩子,除了儘量滿足他們對秩序的渴求,爸媽還可以多帶他們接觸外界的環境,讓他們多看看,以適應秩序的多樣性。

在更多的體驗中,寶寶就可以明白什麼是表面現象,什麼是真正的規則了。

有一回帶兒子去一個音樂早教中心,那裡掛著一排花,兒子就說:「媽媽,拿下來。

」原來家裡陽台上也有一模一樣的花,但家裡的花盆是放在地上。

於是我就對兒子說:「我們家裡的花放在地上,可並不是所有的叔叔阿姨都喜歡放地上哦~你看這裡掛得高高的,抬著頭就能看到,也很好看是嗎。

」兒子明白地點點頭,不再要求了。

通過不同的環境、人、物、事,可以幫助寶寶認識到別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不一樣,也就能夠把「自我」和「他們」區別開來。

4 抓住每個敏感期,福利就在眼前

雖然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娃會比較難搞,不過也有一個很不錯的福利,那就是會帶動歸位感。

你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把玩具放回原位。

聽著就很爽是不是?

兒子兩歲多有一天洗好澡,當我說出「我們洗好咯」,他就一返常態地迅速從浴盆里站起來,同時把盆里的洗澡玩具小黃鴨也撈了出來,認真地放回到之前我取下小黃鴨的飄窗窗台上,自言自語地說:「放放好。

」這樣的飛躍真是讓我竊喜啊,急於把小黃鴨歸位居然讓兒子洗完澡賴浴盤的陋習也消失了。

而且,這個好習慣整整兒子保持了整整大半年。

事實上,這個階段正是一個絕佳的時機,積極引導孩子,給玩具書籍分類,垃圾分類,使用過的凳子碗筷歸位等等。

兩歲左右的寶寶做事的主動性特彆強,雖然能力還比較有限,但要求孩子一起自己的玩具擺回到固定的位置,這些他們還是可以做到的。

此外,利用秩序敏感期娃兒的敏銳觀察力,如積木一類的構建性玩具可以更好地發掘出寶寶在這方面的潛能。

溫馨提示: 把「媽咪ok」公眾號置頂,再也不會錯過港大教育學博士等高知媽媽的育兒分享。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媽咪OK」,我的主戰場在那。

港大教育學博士主創、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家指導。

專注0-6歲寶寶睡眠、大腦發育和心理,也分享吃喝拉撒等靠譜育兒知識。

和幾十萬高知媽媽一起育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不收玩具,或許和這些「大環境」有關

年輕急躁的麻麻需要學習如何指導孩子收拾玩具,讓孩子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都和孩子的心理以及生理髮展階段相適應的,所以,即不能鬆懈也不能有過高要求!收拾玩具是一種規則的建立過程。這...

寶寶患了強迫症?其實是有了秩序感

「女兒的行為真讓我摸不著頭腦,她總是把玩具藏在一些地方,每當我把玩具收拾出來,她就大鬧不止。」「我給寶寶穿衣服他就鬧個不停,襪子、鞋子一定要媽媽親手幫忙穿上,衣服則可以由奶奶來幫忙穿。」「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