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上廁所這件事,居然還有這麼多「套路」|幼教乾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師,樂樂尿到褲子上了。

「老師我拉完啦,你能幫我擦擦屁股嗎?我不會。

「老師,丁丁小便後沒有沖廁所,我給她說了她也不沖。

「老師,小帆拉屎沒拿紙,我來給他拿。

各位親一聽就知道這是發生在幼兒園廁所中的協奏曲。

更有家長反應:「孩子說老師不讓上廁所」「孩子不敢在幼兒園大便」「我們能帶個自己的小坐便器嗎?」等等。

人之一生,不外乎「吃喝拉撒睡」之生存5件大事,其中的兩件就是拉撒之事,對於孩子,這兩件事更是格外重要和緊迫,幼兒在園中的時間較長,而這一天中多次需要如廁,在幼兒如廁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小問題。

小小的上廁所事件,在幼兒園裡就會存在很多大大的問題。

除了上面說的那些,還有一些比較典型的案例,比如:

01

當老師組織幼兒去入廁時,幼兒較教育教學活動時更放鬆、自由、大部分幼兒把如廁時間,當成是放鬆、玩的時間,很多幼兒會利用這個時間段去聊天、講話,講一些他們在平時上課時沒有講,但他非常想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的事情,導致廁所的秩序有時會比較混亂。

案例

小嘉是一個小女生,當每次老師組織小朋友小便時,她進入廁所後不是先去小便,而是在廁所與小朋友玩玩鬧鬧、講講話,並且上課期間也總是以上廁所為名,行出去玩玩之實。

02

大部分幼兒在園只是小便,但也有部分幼兒經常在幼兒園大便,自理能力強的幼兒在老師和家長教過正確擦屁股的方法後,能夠自己擦屁股,而自理能力相對弱的幼兒常常需要老師幫忙。

案例

小軒是一個自理能力較弱的小男生,在每次大便後都會在廁所大叫「老師我拉完啦」,然後等待著老師去幫他擦屁股。

03

便後沖水是一個基本的文明行為,但有部分幼兒之所以沒有養成便後沖廁的好習慣,是因為他對這件事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案例

有一次在看幼兒小便時,小玄小便後,沒有沖水就打算離開,小沫看到後提醒了她一下,小玄很不情願的自己去按下了沖水按鈕。

04

在班級中有些幼兒不敢在幼兒園如廁,有些是因為習慣了家裡幼兒專用的坐便器,有些是因為在家中家長沒有給幼兒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

案例

有一次小真在戶外活動時,沒有告訴老師他想大便,所以當我們回教室後發現小真拉到褲子裡了,直到老師發現,他就那樣一直忍著沒告訴老師。

05

有的幼兒總是尿褲子,有些是因為小時候家裡給養成的不良習慣,有些是因為有生理上的問題,如:新陳代謝快、遺尿等。

案例

小尚在戶外活動時和教育教學活動時,想尿尿卻不告訴老師,只是自己在那裡憋著,直到老師發現讓他去小便。

06

進入廁所後,有時幼兒需要等待,在等待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就會覺得無聊,所以就會推一下前面的小朋友,想跟他玩鬧一下,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案例

小飛是一個小男生,有一次小朋友們在小便,他前面有小朋友正在小便,他等得有些無聊就想讓前面的小朋友跟他玩鬧,所以就推了前面的小朋友一下,前面的小朋友沒有防備摔在了地上。

面對這樣層出不窮的如廁事件,老師們該如何減少或者避免一些不太妥當的行為呢?

01制定規則

規則是非常重要的,小朋友如廁時,需要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地面濕滑需要小心謹慎,廁所中大都是比較堅硬的瓷磚材料,幼兒之間的打鬧非常危險。

在制定各種如廁規則時,老師們又向愛的更深處進行思考:孩子們為何喜歡在這樣的自由時間聊天、玩耍?需要反思的是,幼兒在一日生活中自由溝通的時間是否有?是否可以滿足幼兒溝通的需要?

基於這樣的思考,在班級一日活動中,設計了有「區域時間」「聊天時間」「輕鬆一刻」等,讓孩子們懂得哪些時候可以盡情的聊,哪些時間要注意集中精力。

而這些遠比死板的規則更讓孩子們喜歡和樂於接受,如廁時的打鬧、玩耍就減少了不少。

02小值日生

規則制定後,如何執行更有效果呢?經過觀察發現:幼兒之間的相互管理更有效果。

由於孩子比較多,老師有時候不一定監督到每個小朋友,所以在每天如廁環節都會安排小值日生。

小小值日生做起值日來,那真是一絲不苟。

在兒童的世界裡最多的就是「認真」二字,他們會及時關注小朋友是否遵守規則,提醒小朋友沖廁,幫助小朋友拿紙巾,監督小朋友手是否洗乾淨等。

小小值日生在監督別人時,更是讓自己成為一個遵守規則的人。

03故事引領

愛聽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用繪本故事讓兒童對如廁有更多的認識。

明白這是正常的生理需求,讓孩子們知道老師和周圍的小朋友對這件事是很接受的,並且也教給孩子們一些方法。

比如《小豬要衝廁所嗎?》、《我要拉巴巴》、《尿尿》、《拉便便,真舒服》、《憋不住了》……

04及時溝通,消除誤會

與家長及時溝通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狀況,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消除家長誤會的前提,尤其是剛剛入園的小朋友,由於入園焦慮經常會跟家長表達:「我尿褲子是因為我來不及了」「老師不讓我去」「我不敢」等等,造成家長對這件事情的不理解。

在班級群里、家長會、或者每天接送的環節,老師要跟家長去溝通這樣的事情。

讓家長理解幼兒園如廁的規則,了解群體小朋友如廁的管理,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作為老師要了解每個小朋友的生理情況,以前的一些習慣等,這樣有助於對兒童的不同規則,根據孩子們個體的情況進行提醒。

05自我管理

利用繪本故事、談話、教學等環節,讓孩子們明白,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物,他們是一個獨立的,要自己關注自己,認識自己的個體人。

從幼兒園開始要學習如何面對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老師要及時關注與引導。

比如及時察覺幼兒的生理需求,面對有些內向、有些膽小、有時「憋尿」的孩子,要讓他明白憋尿對身體的不好,大膽表達就可以;對於那些尿褲子的孩子悄悄的開句玩笑:「告訴你個小秘密,老師小時候也尿過褲子哦!」讓孩子感受到這是可以接受的事情;對於不會擦屁股的小朋友,老師要耐心地講解方法,讓孩子明白正確的方法……

這些對孩子們來說都非常重要,假如對孩子們進行語言傷害,或者公開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等,真是會有嚴重的後果。

在平時的一日生活中從細節開始關注,在幼兒如廁過程中可以看出很多孩子的性格。

有的缺少安全感、有的自我控制能力弱、有的自理能力弱……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需要當老師的學會換位思考,懂得通過有效的途徑讓兒童對自我有清晰的認識,學會自我服務的重要方法。

如廁是個小話題,這裡面卻有很多的教育契機和對幼兒敏感的察覺,讓我們做個智慧老師,努力成為一個懂孩子,有效引導孩子的好老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男女幼兒該不該分廁

郝女士的女兒最近不樂意去幼兒園,經問原因是幼兒園裡男孩和女孩一起上廁所,有的男孩還偷看她。關於幼兒園男女生混合如廁,引起很多家長的關心,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那麼,幼兒園到底該不該分廁呢?正方:分...

幼兒的如廁訓練家長應怎樣配合

幼兒三歲左右基本上可以去幼兒園了,剛入園的幼兒首先要學會上廁所。舉手或者找老師告訴自己要上廁所,會脫褲子,提褲子,洗手擦手。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做好。需要家長配合的是,在家裡也要養成與幼兒園基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