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以為的「禮貌」,其實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以後別再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常在公園看到的一幕:孩子拿著玩具被不認識的孩子搶,許多家長為了顯示自己「大度」,都會讓自己孩子把玩具讓出來,來滿足別人家孩子。

你可能覺得讓別人玩一會兒沒啥,但對於沒有物品所有權概念的小孩子來講,他覺得玩具一旦「給」了別人,就再也要不回來了。


有時候大人出於「禮貌」,常常會做出一些不尊重甚至傷害孩子的事情。

下面這些事,以後可別再犯了!

一、逼迫孩子打招呼

相信你小時候也有被逼著打招呼的經歷,有時候看到生人害羞,或者心情不好不想開口,家長為了面子就會解釋為「孩子內向、不愛說話」之類,給孩子打上標籤。

孩子以後就是想開口打招呼,也會想起家長的評價,不願開口。

想要培養孩子見面問好的習慣,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孩子自然會耳濡目染到。

二、不會拒絕別人

餐桌上有人逗小孩子吃花生米,甚至喝酒,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堅決制止。

你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受到原本不該承受的傷害。

在小區里遇到別家大人分享糖果,也不必礙於面子不去拒絕,直接大大方方的講「孩子已經吃過糖了,吃多了會對牙齒不好」。

你連對孩子最基本的保護都做不到,還談什麼愛他呢?

三、教孩子把「忍耐」當成禮貌

校園暴力通常有一個共同點:它是持續性的、常發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明明可以向家長求救。

也許有過,但家長認為這只是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沒什麼傷害,於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去「忍」,結果給孩子心理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忍耐並不是壞事,但在反抗明明更有利的情況下,「忍」只會變成幫凶。

孩子輔食如何添加?、寶寶晚上睡不好怎麼辦、孩子如何教育最好?

關注微信公眾號:芸芸育兒經,你要的答案這裡都有,為寶寶的健康成長加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媽媽,別再逼我和陌生人打招呼了」

「乖孩子」VS「不懂事的孩子」不管在哪裡,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快叫阿姨/ 叔叔/爺爺/奶奶……」家長一邊說,一邊把躲在自己身後的孩子往前拉。往往越是被拉,孩子越忸怩。有些孩子依著大人的意願,怯...

孩子不愛叫人不是他沒禮貌,是你的問題!

兩歲的多多,面對媽媽身邊彎下腰來親切看著他的阿姨,微笑著卻不肯打招呼。「多多,叫一聲阿姨。」多多扭過頭,一聲不吭。「多多乖,叫一聲阿姨,媽媽就給你買小蛋糕吃。」「不叫阿姨,媽媽,買小蛋糕吃。」 ...

家長認為的「禮貌」,其實是危害孩子的幫凶

飯後散散步,是我的一個習慣。經常看到小區里這樣的一個場景:自己家的小孩子一個人在玩玩具,有個不認識的小孩想搶過去玩,這時候家長們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都會讓孩子把玩具讓出來。這樣的行為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