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告訴你: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培養孩子獨立性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是隨時隨地都有的教育。

家長要把培養孩子獨立性的目標裝在心裡。

培養孩子獨立性是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為自己的明天做主。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創新,獨立做屬於自己的事情。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為將來多學一些本領,為將來多受一些磨練。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經常為孩子提供獨立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幫助他們逐步學會自己做事、自己動腦筋想問題。

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獨立性是在實踐當中培養起來的。

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這是一個教育原則。

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我自己做的要求,他有這種獨立願望,家長就因勢利導從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孩子獨立性就在這個過程當中培養,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這種基本能力、基本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學會自己吃飯,我們主張孩子一歲多讓他自己吃飯,從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穿脫鞋襪,自己如廁,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來自己不擦,都讓媽媽擦,給他餐巾紙讓他自己擦。

吃東西前後或便後讓他自己洗手,當然開始先讓家長幫助,幫助還是讓他自己干,從旁幫助,幼兒期實際上自理能力是培養孩子獨立性最主要內容。

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到了五六歲你要求可以高一點,在這過程當中逐漸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獨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勞動習慣。

培養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養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動腦,不僅要孩子自己獨立動手去做事,還要孩子獨立的動腦去想問題。

常常看到有些家長不厭其煩的回答孩子的問題、給孩子講書,利用一切時間來豐富孩子的知識。

全都是家長講,單方面輸入。

實際上培養孩子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給他腦子裡裝多少知識都重要。

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就應該讓他自己去想。

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能力

我們有的家長經常說孩子太有主意不好,應該聽大人的,實際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認識,應該給孩子創造機會培養他自己拿主意。

教育常常是注意培養孩子順從聽話,不大注意去傾聽孩子的需要,從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發展方面都由家長一手包辦了,因此我們的孩子缺乏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和權利,就很難培養孩子自我抉擇能力。

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比如讓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襪子,確實會遇到困難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對幼兒來講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那麼有些孩子一遇到這些困難,就不幹了,家長有時候心軟了,就包辦代替。

所以當孩子獨立做事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完成任務,特別是對那些依賴性比較強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有那麼重要嗎?

包辦只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家長的心理。培養孩子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首先家長在與 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引導孩子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而不是替孩子做事,尤其是孩子三歲以前,這樣孩子三歲後...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齊齊哈爾新聞網3月6日訊 (劉嘉寧) 「許多家長一面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不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一面又總是抱怨孩子依賴性太強,獨立性太差,怕孩子長大後不能面對未來競爭激烈的社會。」家長李女士說...

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四個方法,讓孩子快樂成長

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位家長都密切關注的問題,通過正確的教育方式方法,能夠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能夠讓孩子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精彩。那麼在這裡,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