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沒有教養的孩子「丑」到了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幾天陪父母外出吃飯,隔壁桌上有一家人聚餐,父母帶著兩個孩子。

其中一個小男孩,席間甚是鬧騰,一會吵著吃這個,一會兒又向父母索要自己想吃的冰淇淋。

期間,孩子各種大聲喧鬧,因為挑食和父母發脾氣。

忍不住好奇,我偷偷的看了一下,發現孩子正在吃一塊骨頭,咬不動直接扔到盤子裡面,還一直叫著說不好吃,要吃其他的東西,身前的盤子裡面堆滿了食物。

我以為孩子的父母會教育他,告訴他這種行為是錯誤的,結果是孩子的媽媽哄著說,先吃飯,一會兒再給他買喜歡的冰淇淋,頓時小孩樂了。

而我卻停下筷子,沒有了食慾。

不管這孩子以後是不是聰明有前途,可我覺得,就憑孩子的表現和媽媽的態度,他將來恐怕要絆倒在「教養」兩個字上。

-01- 從吃相上看人格與人品,才是核心

吃,是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

有的孩子吃相不雅:趴在桌上,目中無人,把盆里的食物「翻江倒海」,有的孩子見到自己喜歡吃的,不顧他人,獨霸、獨吞、獨占、獨享,家長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沒好吃相的孩子,讓人一眼就能看其教養上的破綻。

當提到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教孩子懂得生活自理,固然,這是一種途徑,但並非根本,獨立人格培養的起點恰是飯桌。

試想,一個人若是連生存最基本的飲食行為都無法自主、自理,談何人格上的獨立?

《太平廣記》,有篇章記載,一縣令帶孫子找大文學家鄭浣求學。

鄭浣請爺孫吃飯。

沒承想,那孩子一吃就露了真相——吃蒸餅時盡挖餡吃,把皮丟一地!鄭浣氣極而嘆:品格如此,作何學問?煉好再來!第二天就要縣令把孫子帶回家。

從吃來看家庭的素養和孩子的教養,還是外在,從吃的品相和態度上看品格,才絕對是核心。

台灣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文章中說到,自小他的父親就教他「看人品擇友」,而判斷人品的途徑之一就是一雙筷子。

飯桌上一個小細節,便可以看出拿筷子的人的心性和修為。

-02- 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教養

教授過威廉王子正統英式皇家禮儀的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

有一位年輕的媽媽請教沉寂法師:「我的小孩不聽話也不愛學習,怎麼辦?」法師反問:「你複印過文件嗎?如果複印件上面有錯字,是改複印件還是原件?」道理並不深奧,卻是父母常常疏於自醒的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父親和母親,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自己!」孩子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中成長,父母如何,孩子便如何。

平時,看到那些帶著孩子在公共場合的餐桌上粗野、邋遢、蠻橫的父母,我會好奇,這樣的言傳身教,「延續」出的將會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等他被社會修理的時候又將會付出怎樣的代價?

-03- 孩子的教養,決定未來的發展

《紅樓夢》中寫黛玉初進賈府時處處小心,唯恐說錯話、做錯事被人恥笑。

林黛玉為何會如此,是因為她小家子氣?並不,是因為賈府人多,規矩多,一不小心就失了身份。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社會階層越高,規矩越大,哪怕普通老百姓,禮貌也是最起碼的要求,一個人沒有禮貌,在人群中是很扎眼的。

禮儀教育之所以重要,因為人有社會性,我們每天都與周圍的人接觸、聯繫,而飯桌就是發展社會關係的重要場合。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對孩子的禮儀教育,弟子規里講「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與現代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真實案例:

有個應聘的新人,名牌大學畢業,簡歷漂亮極了,筆試高分錄取,被邀參加公司高管出席的面試飯局。

飯局中,這個新人高談闊論,唾沫星子橫飛,視其他客人為無物,令人大失所望。

最後,公司告訴他:雖然他能力優秀,但是不能錄取他……

餐飲禮儀非常重要,因為餐飲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

我們和同事一起吃飯、和朋友一起吃飯、和家人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談生意,在飯桌上聯絡感情,在飯桌上發展關係。

可以肯定的說:養成良好用餐禮儀,這是保證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這種教養的養成,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而無限的。

-04- 孩子的教養,父母的修養

其實,每個孩子從他在餐桌上的「吃相」,都可看到他背後家庭的文化,教養和每個人的修養品位,當然這不是即興「表演」,而是家庭長期薰陶的結果。

近期由李詠主持的一檔節目,叫《熟悉的味道》,有一期嘉賓請到的是陳凱歌夫婦,其中陳凱歌和陳紅的小兒子陳飛宇此番在節目中的帥氣亮相,是陳凱歌為陳紅帶來的最大驚喜,更是引一眾迷妹尖叫。

而節目裡年僅17歲的陳飛宇所表現出來的禮節真的是可圈可點。

在父母吃飯時,安安靜靜的站在母親背後聽父母說話,當父親叫他吃飯的時候,雙手接過筷子,夾菜細細品嘗。

看他望著父親時那一份尊敬與崇拜是不言而喻的,想必也源於母親陳紅從小的言傳身教。

我想他之所以吸引眾多迷妹,不僅是有顏值,更多的是那一份教養。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正是這樣幸福的家庭、注重禮儀的恩愛夫妻,才能教育出了這樣優秀的孩子。

-05- 家長沒被點化,那孩子誰來教化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表現出來的是父母的修養。

教養,是評判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水準。

一個人總是需要教養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

教養來源於好的門風,好的門風需要長期薰陶

家教,顧名思義,有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也有在這個家庭這個環境下的潛移默化。

比如,食不言寢不語,吃飯不吧唧嘴,不大聲講話,不大聲放音樂,這些大抵是家庭環境下比較容易養成的習慣。

沒錯,家教就是不知不覺中養成的習慣。

養不教,父之過」,孩子不是天生有禮貌,也不是天生沒禮貌的。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為人父母本身不注重自己日常的言行舉止,孩子潛移默化下自然有樣學樣,成為了別人口中「沒家教」的孩子。

最悲哀的是,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他需要獨立去面對社會,社會可不會如此寬容。

他可能處處碰壁,卻不會意識到這是什麼原因,因為這一切在他看來,是多麼理所當然,甚至這樣的毛病,又會「感染」到自己的下一代。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作為父母,我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夠真正成為孩子的表率,培養出孩子的好品德,奠定孩子美好未來的基礎。

免責聲明:圖片和文章內容部分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有沒有教養,看他在飯桌上就知道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去餐廳吃飯,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 說話大聲、轉盤子、丟食物、撒潑哭鬧· 沒吃幾口就亂跑,從客人身邊擠進餐桌· 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碗裡剩下一堆菜· 在盤子裡撥來揀去· 孩子跑

從餐桌開始談家教,孩子的修養是父母給的

今天,我想與讀者朋友們聊一聊『吃飯』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假設性問答:如果給你一個穿越時空的機會,讓你去看看數十年之後的孩子的樣子,讓你提前知曉他在職場上的狀況、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