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大多是父母的原因,而你還在這樣做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有不少媽媽跟我說,他們的孩子是「小氣鬼」,拿到手的東西怎麼都不肯給別人,被拿走就哭鬧不止,也有家長說發現孩子很自私,很少會謙讓,不懂得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的夥伴。

糖果媽媽也遇到了這個煩惱:

「前幾天,兒子過3歲生日,我特意給他買了一大堆好吃的,還帶著他和我爸媽,一起去動物園玩。

在遊玩途中,我媽感覺有點餓了,就問我兒子能不能給她點兒好吃的,結果我兒子把一大堆食物抱得緊緊的,根本捨不得給。

兒子的這一舉動,弄得我也怪不好意思的。

雖然孩子還小,但這種情況還是不應該出現。

看完這個故事,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不懂得分享確很丟人,認為孩子應該大方一點。

其實,這真的不能全賴孩子!

孩子自私的形成,很大原因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教育所造成的: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特別是祖輩和父母眾星捧月的態度,助長了孩子的獨占欲,強化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於是孩子就慢慢的變得自私了。

自己的東西不願意與人分享;只在乎你自己想要做的事,而無視他人的感受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呢?

1.營造親密、信賴、和諧的氛圍

要形成分享行為,首先應該讓孩子關愛家人和夥伴,在孩子心中建立信賴和親密的感情,這是基礎。

我們要有意識地注重培養這一氛圍,無微不至的關愛孩子的生活與活動。

當孩子們在活動時,媽媽可以以「夥伴」的身份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去,和他們一起遊戲,一起「籌謀劃策」,讓他們充分體驗到分享帶來的樂趣,從而自覺的產生分享動機。

2.在孩子中樹立榜樣,進行教育

媽媽是孩子的榜樣,在日常工作中,作為母親,可以時常為自己的朋友挑選禮物和零食,在挑選這些東西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

時常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玩,並給他的玩伴準備食物和禮品,並鼓勵孩子親子送給他的夥伴。

3.以正面教育孩子為主,激勵孩子分享行為的形成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處的需要是渴望別人的讚賞,這是之所以有別於動物的地方」。

孩子也一樣,一旦孩子做出了分享行為,就應當及時用鼓勵、讚賞、獎勵向孩子點點頭、微笑、豎起大拇指等方式來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加強孩子分享就得到家長肯定而帶來快樂和滿足,讓他們的分享行為得到及時強化。

4.幫助孩子了解分享快樂的作用

在活動中,讓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比如讓孩子把玩具分享給同伴玩,同伴也會把玩具給自己玩,這樣就可以玩兩個玩具。

在分享的過程中,適當培養孩子的分享行為體驗分享的快樂,讓孩子感受到交往的樂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