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一巴掌,8歲女兒沒了!孩子的這些部位千萬不能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華商報」可快速關注哦!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爸媽們都是小心謹慎的,生怕有什麼意外斷送了孩子的前程或者性命。

前不久,家住陝西的一個8歲小女孩就在夜裡突然死亡,只因媽媽一個習慣性的動作……!

(網絡配圖)

凌凌今年8歲,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小姑娘。

然而讓家裡人想不通的是,在一天夜裡,凌凌突然表示自己不舒服,不僅頭暈還有想吐的感覺。

雖然家人把她緊急送往了醫院,但是凌凌還是不幸身亡。

因為凌凌生前吃過泡椒鳳爪,所以媽媽就懷疑,是不是鳳爪里有毒?但是醫生做過完整的檢查後發現,孩子的死亡和鳳爪沒有任何關係,而真正的死因是是顱內挫裂傷,由外力導致。

而導致這一損傷的原因,竟然就是媽媽的一個習慣性動作。

據媽媽回憶,那天下午,凌凌一邊寫作業一遍看動畫片,結果作業上出現了一大堆錯誤,心急的媽媽就順手打了女兒後腦勺一下,沒想到這一巴掌就把孩子送上了死亡之路。

對此,醫生也做了相關解釋:孩子大腦內本身就有一些病變,比如腦血管畸形等等。

而媽媽這一巴掌導致孩子畸形的腦血管破裂,所以並不是直接死因,只是一個誘因。

在生活中,媽媽們免不了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發脾氣,動手打兩下也成為了自己的一個習慣。

不過動手打孩子並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以下這些部位打不得!

1、後腦勺

後腦勺,因為有人的呼吸中樞在那裡,如果打的時候,造成呼吸中樞震盪,容易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併發症。

2、太陽穴

太陽穴那個位置,因為它的眶內壁是比較薄的,在被打震盪的情況下,可能出現骨折,骨折對視神經發育也是不利的。

醫學臨床上就發生過一巴掌打失明的情況。

3、擰耳朵

經常擰孩子耳朵,容易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小孩的聽力發育。

4、打屁股

孩子的脊髓和脊柱發育不夠健全,父母如果經常打孩子屁股,可能會造成小孩的脊椎損傷。

到老年的時候,脊髓結構不穩定,容易出現一些椎間盤突出之類的疾病。

經常打罵孩子有危害:

1、孩子變得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被父母打罵,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父母就會立刻產生恐懼心理,繼而不敢接近。

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

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2、孩子感到孤獨

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

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

他們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

這種孩子往往不願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顯得孤僻、難以接近。

3、孩子逐漸學會說謊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罵。

孩子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會對父母說謊,避免受到責罰。

因為騙過一次,就可減少一次「災難」。

這種強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說謊變得習以為常,構成惡性循環。

4、孩子變得暴力、暴躁

父母打孩子絕對不是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只會是對孩子的一種個性壓抑,尤其是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於強者,暴力可以解決問題。

經常挨打的孩子會變得脾氣暴躁,心驚膽戰,產生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不滿的情緒。

「四」種情況下可以打孩子

1、如果孩子喜歡觸摸一些危險物,喜歡到一些不安全的場所時。

但由於孩子年齡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為的嚴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裡人又沒有足夠時間看住孩子時。

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歡撥弄電源插頭、開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時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將會發生不堪設想的後果。

2、當孩子某些作為、習慣、心理傾向,長大後有可能發展為違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為時。

比如:從家裡偷過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有很多小男孩喜歡打人欺負比他弱的孩子,並以此為樂。

3、過於自私、自我中心傾向嚴重,心中絲毫沒有他人的位置。

有些從小被寵慣了的孩子,不懂得要關心他人,從來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甚至搶他人東西,長此以往,進學校後很難與同學相處,走上社會後,無法適應社會。

對於流露出這種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時幫他們糾正。

4、屢教不改時,可以打他。

父母或老師已多次提醒他有規則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規時,或者犯規後還絲毫不認錯,下次還想再犯時,可以打孩子。

「六」種情況下不能打孩子

1、不知者無罪。

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2、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知道這方面的事情應該怎麼做,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時,不要急著去打孩子。

等自己改正了這方面的錯誤,清楚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時,再去懲罰也不遲。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為這時打孩子往往只是發泄自己的憤怒,懲罰時往往會失去分寸,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

應等自己怒氣平息了,頭腦清醒了,再實施懲罰。

4、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況者不能打:行為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

5、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

即使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

因為在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活動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

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會影響他們做出正常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導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6、6歲以後要儘量少打,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歲以後就應儘量減少體罰,而到了12歲就應完全停止了。

6歲以後,多數孩子自尊心越來越強,渴望著憑藉自己的能力,不斷帶來各種成就。

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養成消極、自卑的人格。

進入青春期後,兒童在肢體運動、認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漸完善,具有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強烈要求。

如果這時體罰孩子,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還會產生某種報復與逆反心理。

特別注意

1

及時懲罰,不能倒算帳。

要堅持隨錯隨罰的原則,這樣孩子所做的錯事就能與懲罰帶來的不愉快建立起聯結。

這樣,他以後再做這些錯事時,會立刻想到懲罰帶來的不愉快體驗。

2

講明道理,告訴孩子下次應該怎麼做。

懲罰時,要告訴孩子為什麼打他。

打只能阻止錯誤行為再次出現,但它本身不能帶來正確行為。

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以及造成的危害時,才不會再犯。

由於孩子年齡小,即使這次真心說「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應該如何做。

因此,父母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而且,還要考慮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給他的建議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

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孩子儘管小,但有自己的臉面,尤其是在小夥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後的。

一旦別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像大人一樣覺得這是奇恥大辱。

4

不能經常打孩子。

俗語道:「常罵不驚,常打不怕。

」孩子要是經常挨打,由於「久經沙場,千錘百鍊」,就會變得「軟硬不吃,刀槍不入」。

記住,體罰絕對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打不打孩子只是教育中的一個方法手段,目的是使其孩子越來越好,孩子可以打,但卻要分清時候與原因。

「打」只是象徵性的讓孩子知道因錯事受到「懲罰」,家長們切勿將「懲罰」變成「真罰」!不可殘酷、虐待性地責打孩子,或者沒頭沒腦地亂打一氣,逮住哪裡打哪裡。

更不能用任何工具,如拖鞋、木棍等,絕不允許拍打孩子的頭、眼睛和耳朵以及身上重要器官部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女子瘋狂毆打小孩 打孩子就是教育孩子?

視頻中,一名婦女痛打小孩,用小棍發瘋一樣猛抽小朋友的手和身體、猛踢頭部,長達幾分鐘。小朋友被打得太疼,站在牆角無助地抱頭大哭,撕心裂肺。這不是頑劣得無法教化的大孩子,也就兩歲模樣,有什麼事不能好...

媽媽,不要再打我的頭了

文/阿桂圖/網絡用天真無邪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用一顆熾熱的童心去感受生命中的溫暖;用一臉童真的笑容,去感染身邊的人;用心生活快樂無限。

小孩不聽話,「打」「不打」是門兒學問!

您打過孩子嗎?相信多數人都打過孩子,其實「不打不成才」,「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等觀點是有道理的。但打孩子不是隨便打了要看在什麼情況下才打孩子,媽媽打孩子為了杜絕孩子再犯同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