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這3個規矩家長一定要狠心立起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孩子當街毆打媽媽要求買玩具,到男孩兒當街管媽媽要錢才穿衣服,種種事件說明現在父母過於溺愛孩子,缺少規矩的約束。

而6歲前的小孩各項意識都處於發展期,如果家長一味的寵溺孩子不給他制定規矩,他就不會判斷自己言行是對還是錯,孩子只會為所欲為,不懂規矩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他以後的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不撒謊

俗話說得好,只要說謊了,可能需要再說100個謊去圓,因此可見說謊真的可以成癮。

一旦孩子在三歲前喜歡說瞎話,就需要認真引導教育了。

一旦沒有管教好,孩子以後說不定會走很多的彎路,對人生帶來很大影響。

孩子偶爾喜歡夸些海口,這個問題還好,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說謊行為。

專家認為:「如果孩子了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建議:孩子撒謊,父母一般都會很難過,甚至擔心孩子成為一個撒謊成性的人。

發現孩子的問題時,父母要心平氣和的對待,最好的辦法是蹲下來,認真傾聽,多聽孩子說,孩子才會一吐為快。

如果孩子每次犯錯父母板著臉,甚至是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犯錯時,十有八九會採取一種隱瞞或者編謊話的方式,家長以為孩子更乖了,卻不知在孩子「乖」的表象下,一個壞習慣卻正在慢慢滋長。

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並且鼓勵孩子誠實的講出來,這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分內的事必須做

經常告訴我自己的孩子,媽媽要工作,她要上幼兒園以後還會上學,這既是大家的義務,也是分內之事。

所以,不能不想上學就不去,不高興就不參加集體活動,報了自己喜歡的興趣班也不可以隨意打退堂鼓。

當孩子出現情緒波動和退卻心理,我們應耐心找出原因,幫他們克服。

建議: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要讓孩子懂得付出,培養他們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責任感。

孩子在上學階段,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這是他們的責任。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

」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的人,長大後就會變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嗎?

所以,與其說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勤奮拼搏的精神,不如說是在培養他們從小樹立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這才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目標。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6歲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不懂得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建議: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還記建立自我意識,可以拿著大人的東西和孩子的玩具告訴他:「這個東西是媽媽的,但這個玩具是你的。

」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經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的時候,爸爸媽媽也要刻意地多給孩子提問:「這是你的嗎?」讓他獨立地進行判斷,並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

這種物權概念的區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他長大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

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

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

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呢?

【莫莫媽媽】今日互動留言:如果你知道寶寶說謊了,你會怎麼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6歲前,不給孩子立下這9個規矩就晚了!

溫暖在身邊傳遞孩子正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

孩子6歲前必須立下的規矩,你錯過了哪個?

有了孩子的家庭才是圓滿的家庭。那麼寶寶教育就是重中之重的任務。很多家長都容易被孩子的哭鬧綁架,容易對孩子的各種無理要求妥協。其實這樣愛孩子是害了孩子。下面就和小編細數一下必須在孩子六歲前立下的6...

你捨不得教育孩子,自然有人替你「教育」

最近有兩件事引起了特別多的關注。7月23日下午,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一家人自駕游,其中兩名女遊客,在猛獸區下車後,被老虎襲擊,1死1傷。日前有孩子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逗弄乳貓,被母貓抓傷,遊客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