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為何有如此驚人的變化?讓為人父母者很是頭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請關注小小商學院!!!

案例: 肉肉已經5歲了,但是特別逆反,總是跟爸爸媽媽對著幹,脾氣也不好。

而且爸媽跟他說話的時候,他經常不耐煩,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裡不喜歡跟人交流。

肉肉爸媽百思不得其解,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們也很注重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經常鍛鍊他的獨立性,比如,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事情學會自己做,孩子也是向來聽話順從,怎麼慢慢的就變成了現在這樣子?後來經過了解得知,原來,平時在家裡的時候,爸媽叫孩子做事情時常常會這樣說,「去把這個拿來」,「把那個拿來」,「趕快去看書學習」。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小肉肉很願意去做這些事情,可是久而久之,就變得不耐煩了,所以就產生了逆反心理。

這種例子在平時很多見,很多父母的教育的出發點是對了,可是他們沒有注意方式方法,沒有學會如何更好的和孩子進行溝通。

這樣做有什麼危害?

1.亂發脾氣,情緒管理能力差

2. 逆反心理,做事情總是被動和消極

3.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導致他們性格內向

作為家長,應當怎樣做呢?

1. 注意說話的語氣

比如說,像剛才的例子,爸媽跟孩子完全可以換一種語氣跟孩子交流,"能不能幫媽媽把。





拿過來"要遠遠好過「去,把。





拿過來」,前者是命令,而後者是請求。

從孩子的心理學上講,孩子更接受平等的請求,對於處在心理逆反期的孩子,命令的口吻會讓他們更加反感。

2. 建立家庭的平等關係,學會「蹲著」和孩子說話

學會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經常「蹲」下來跟孩子說話,並不是真的蹲下去,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跟孩子交流,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3. 注意溝通方式

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作為孩子的養育者,如果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會在和孩子溝通時難以保持平等的地位,就會將「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會常常掛在嘴邊,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願望。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小小商學院微信公共平台:child_biz

版權聲明:《小小商學院》享有系列文章的全部版權,未經本公司授權,任何機構和個人均不得轉載或用於商業用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與寶寶溝通,這些技巧寶媽們必知

親情的關係良好是建立在交流的上,彼此有交流才可以的去了解對方的想法。每天與孩子在一起生活,但也許你並不知道與孩子說話的正確方式。用親切的話語,這樣更有利於親子間的溝通。所以對於溝通,一定要選對方...

家庭教育當中溝通的魅力

溝通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一般家庭中存在的兩種溝通方式即指責埋怨型和遷就討好型,這兩種方式都有弊端,應與孩子進行平等溝通,這是一個長期的、有計劃的過程。雖然很多的家長知道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