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吃不長還總生病?是脾胃在作怪!用2個方法,打針吃藥次數少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家仔一歲半了,在我家餵他吃飯真是一大難題,明明飯菜都挺好的就是不吃。

每次去醫院,醫生都說是脾胃不好,我就搞不明白,平常也沒吃啥,怎麼就脾胃不好了呢。

「歐陽啊,怎麼我寶寶經常是多吃一點就會吐,稍微吃些涼的就瀉呢,去檢查說是脾胃問題,每次藥也吃針也打,就是沒有改善,要怎麼辦啊!」

最近很多寶媽給我留言,說寶寶不愛吃飯、動不動就生病了,每次檢查都會歸結為寶寶脾胃問題,需要好好調理脾胃,難道寶寶脾胃問題真的有這麼普遍嗎?

今天歐陽就來講講,為什麼總說寶寶脾胃虛弱,脾胃虛弱到底是什麼回事呢?究竟要怎麼給寶寶調理呢?

一、首先,來了解脾胃虛弱是怎麼回事吧

◆脾胃分工各不同

在中醫看來,脾主運化,胃主受納

可以理解胃是負責儲存食物,是人體裝食物的大糧倉,做初加工的工作,而脾是負責吸收食物中的精華,並轉換成身體所需的氣血和能量,輸送到各個機體部位。

◆脾胃虛弱是什麼情況

脾胃虛弱主要是從脾虛和胃虛來說的,但為什麼又總是把脾胃虛弱連著一起講呢,主要還是這兩者的功能是相關聯的。

一旦寶寶出現脾胃虛弱,機體的營養狀況就會變差、受到影響,因此就很容易生病

從中醫角度上講,脾胃是氣虛、陰虛、陽虛都會有的,但對於寶寶來說,最常見的主要是氣虛和陰虛。

脾胃虛弱大多數都是指氣虛,寶寶會表現出乏力、容易出汗等症狀。

如果是偏向陰虛的寶寶,就會出現便秘、口乾,有內熱的寶寶就會手腳心更容易發熱,出汗也會較多。

二、寶寶出現這些症狀,是脾胃虛弱風向標

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亦為後天之本,且脾胃互為陰陽表里,一旦陰陽失調,氣血生化、運行也會受到影響,引發身體的各種健康問題。

1.從消化道看脾胃虛弱

◆長時間厭食

厭食是脾胃虛弱的一個表現,像有些寶寶在感冒生病期間,身體遭受了外邪入侵後,傷了陽氣,脾胃也會受損,自然就不太愛吃飯。

此外,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兩代人養育一個寶寶,採用充填式餵養,在寶寶並沒有感動飢餓,不願意吃飯時,強迫寶寶吃,出現積食,造成積滯內傷,久而久之寶寶也會產生厭食心理。

◆光吃不長

經常有寶媽說自己寶寶,特別能吃,但就是不長肉,很比同齡孩子更瘦了。

其實在中醫看來這就是「脾弱胃強」的表現,因為吃多少是胃的問題,而吸收多少是脾的問題。

因此當寶寶出現這種脾弱胃強的現象時,就像小馬拉大車,缺乏動力,這種情況就需要給寶寶多吃一些健脾食物,同時不能讓寶寶吃的過多,再次給脾胃帶來運化壓力。

◆反覆便秘

在中醫看來,比較常見的有積食引起寶寶便秘,有時候寶寶吃的過多、過於寒涼或油膩,都會增加脾胃運化壓力,影響消化能力。

其次,寶寶在病後傷了陽氣,這時候如果過度餵養或大補,讓生病時本來就虛弱的脾胃負擔更重,容易出現氣虛引起的便秘

2.從呼吸道看脾胃虛弱

◆易患鼻炎

中醫講,脾為肺之母,肺開竅於鼻,當脾胃虛火旺時,肺火也會變重,這時候會最先攻到鼻子,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虛火上炎從而導致鼻炎。

◆反覆咳嗽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因此當寶寶的脾胃虛弱時,就很容易產生痰液,當外受風寒後處理不當,體內浮痰太多,當又一次受風寒時就會引發出浮痰再次活動。

3.從體質問題看脾胃虛弱

◆睡覺「盜汗」

一般來說,寶寶在正常情況下睡著後半小時左右會有微微出汗,但平靜下來後就會沒有了。

但是有的寶寶在晚上入睡後,會一直流汗,甚至把枕巾都汗濕,睡醒後汗才停止,這種異常現象在中醫看來屬於盜汗,多為陰不斂陽引起的,也就是與陰虛有關。

三、飲食上犯了這些錯,難怪寶寶脾胃總是調不好!

在寶寶「吃」的這個問題上,是寶媽們最關心的,總是怕寶寶吃不夠,營養跟不上,結果寶寶反而是營養過剩,無法吸收,導致營養不良。

因此在給寶寶調理脾胃時,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寶寶不吃就不要理,很能吃的時候就要及時控制,同時還要避免以下3個錯誤的飲食方式:

1)食用過多寒涼蔬果

寶寶都是「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心常有餘,肺常不足,腎常虛」,也就是咱們常說的五臟六腑尚未發育成熟,陽氣不穩定的虛寒之體

如果進食了太多寒涼的蔬菜、水果,必然會損傷脾胃,久而久之就會讓寶寶的脾胃越來越虛弱。

那麼平時應該吃哪些健脾的蔬菜、水果呢?我之前的這篇文章已經詳細介紹了噢,寶媽可點擊藍色字體回顧一下。

2)晚上加餐夜奶

很多寶媽都有給寶寶晚上吃東西的習慣,經常是喝著奶瓶就睡覺了,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為6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天睡眠時間是十幾到二十個小時,為了保證能攝入所需營養,寶寶醒來了就餵奶,有時大半夜餵奶也是正常的

但是到了6個月之後,寶寶白天活動時間較多,生活作息也較正常了,晚上進食後,本該休息的脾胃就需要再次「工作」,得不到休息,導致寶寶脾胃虛弱。

因此寶媽在這個階段,就需要有意識的控制寶寶晚上的進食量,養成白天吃晚上不吃的習慣,到了一歲後,可以戒掉夜奶。

3)喝過多涼茶

很多家長在遇到寶寶口氣臭,便秘,或是有眼屎時,首先是會覺得寶寶體內有「熱氣」了,尤其是現在處於盛夏,會立馬給寶寶使用「清熱解毒」的涼茶來消除熱氣。

事實上,出現這些症狀,「熱氣」並非是罪魁禍首,而是寶寶的消化問題

單純的使用藥性寒涼的涼茶來清熱,只會讓本就是虛寒之體的寶寶,脾胃更加虛寒,進而傷害寶寶體質。

四、那麼,該如何正確調理脾胃

現在的寶寶脾胃虛弱與飲食不當是息息相關的,日常調理時,要從飲食控制和綠色健康的推拿兩個方面著手:

1、注意飲食

a.寶寶由於年齡較小,是處於一個「見物即愛」的階段,往往看到好吃的就會拚命吃,這時候父母要是沒有節制和控制飲食的話,寶寶脾胃的運化壓力就會加重。

因此平常一定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均衡不能吃的太飽

b.現在進入盛夏後,雪糕、冷飲就會讓大人孩子愛不釋手,因此就成了最傷脾胃的季節,也是寶寶發病的高發期。

平時寶媽一定要少讓寶寶吃冷飲,避免損傷脾胃。

c.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要根據年齡特點,遵循添加原則,逐漸從流質向半流質以及固體食物轉變,這樣脾胃才能更好的運化。

2、推拿調理

寶寶脾胃虛弱問題不是一天導致的,自然也不會一天就調理好了呢,需要寶媽在平時多注意寶寶的飲食,同時要堅持白天給寶寶推拿晚上貼足貼,通過穴位刺激來溫補脾陽,提升寶寶陽氣。

咱們中醫講「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是人體正氣的來源,只要脾氣旺盛,人體就不會輕易被病邪入侵

而且脾為後天之本,一旦出現問題,寶寶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吃得多卻不長個、動不動就生病等,因此寶媽一定要時刻注意「保脾護胃」,良好的脾胃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本保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愛吃飯易生病 可能是你的餵飯方式不對

孩子不愛吃飯、容易生病、易腹瀉、大便乾燥,是家長最常遇到的問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專家指出,這其實都是脾胃虛弱之過。錯誤的餵養方式常會導致脾胃虛弱,媽媽們可以學一下捏脊、穴位貼腐和艾灸...

寶寶脾胃虛弱,尤其春季影響寶寶長個!

孩子不愛吃飯、容易生病、大便乾燥等等問題,可能最後都會被歸結到脾胃問題上。也許不止一次的有醫生對您說,您的孩子脾胃不好,需要調理。孩子們的脾胃問題是不是真的有這麼普遍?遇到問題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