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說:這幾個入園準備不做好,孩子肯定吃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再過幾天,孩子就要入園了,這讓很多爸媽不太淡定了:

  • 「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都沒離開過父母,我不知道小小的他能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 「孩子就要上幼兒園了,我需要為她做些什麼準備,好讓他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 「幼兒園給孩子選好了,可是她天天問我,可不可以不上幼兒園,就在家玩,搞得我也很擔心。

……

的確,入園是孩子開始社會化的第一步,也是孩子和媽媽的第二次分離,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父母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面對生活狀態的較大改變,孩子和父母都可能產生焦慮的情緒。

那麼,到底怎麼幫助孩子做好入園準備,讓他更好地適應幼兒園呢?

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採訪了北京大學附屬幼兒園教科研室主任、園長助理趙紅梅老師。

我們來聽聽她怎麼說。

01

年齡準備:3歲以後,孩子更能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在談到入園準備的時候,趙紅梅老師特彆強調了孩子年齡上的準備,或者說是心理上的準備。

她說,要想讓孩子喜歡一件事情,首先這件事情應該是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需要的。

為什麼說大多數幼兒園都是要求孩子三周歲以上才入園呢?因為從這個年齡段開始,孩子有了更多的同伴交往需要,不再迷戀跟家裡的大人一起玩樂,而是更喜歡到一個更豐富的同伴環境裡,跟同齡小夥伴一起做遊戲。

而在3歲以前,大多數孩子都沒有發展出這樣的心理需求。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建議不要過早把孩子送去幼兒園,3歲+這個年齡段更為合適。

在3歲以前,大多數孩子都沒有發展出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

02

習慣準備:培養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如廁等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入園,生活習慣上的準備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只是年齡到了3歲,做好了上幼兒園的基本的心理準備,生活上卻完全不能自理,那他到了幼兒園,也不會很開心,反而會屢屢遭遇到挫敗感。

幼兒園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孩子們的生活習慣,所以老師們會鼓勵孩子生活自理,儘量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強,能夠勝任幼兒園裡的很多事情,幼兒園的生活很多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那麼這個陌生的環境對他來說就沒有那麼可怕,他會很快適應並喜歡上幼兒園;而一個一直被溺愛長大的孩子,吃飯、穿衣、如廁等都不會,那他在這個環境中遇到的困難就會特別多,在處處碰壁之下,就很難喜歡上幼兒園了。

這也是為什麼趙紅梅老師說,自理能力欠缺是阻礙孩子喜歡上幼兒園的最大的一個問題。

她還列舉了一些孩子自理能力欠缺的具體表現,其中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不會自己吃飯。

她說,很多小孩,可能就是因為不會吃飯,才不願意去上幼兒園。

比如,一個從小嬌生慣養被父母餵大的孩子,到了三周歲要上幼兒園了還不會自己吃飯,那他一定有心理壓力。

因為其他小朋友都能自己吃,而且吃得很好,米粒也不會撒在桌子上,可他卻很弱,不會用勺子,也不會用筷子,硬著頭皮自己吃,卻又把飯弄得滿桌子都是——幼兒園都是幾個小朋友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這樣的對比會很明顯,無形之中會讓他自己體驗到一種很大的落差,繼而產生挫敗感。

自理能力欠缺的另一個比較常見的表現就是孩子不會自己如廁

有的孩子想便便了,卻不會自己脫褲子,或者不會跟老師溝通,然後憋不住尿了褲子,這樣他就會覺得自己很丟人,很尷尬。

這樣的體驗也會影響孩子對幼兒園的感受。

所以,在孩子入園之前,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很有必要。

我們一般建議,至少孩子從上幼兒園一年前就要開始培養了。

因為這些生活習慣的養成,自理能力的提高可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然而,有不少隔代教養的孩子,可能這些吃飯、如廁等事情平時都包辦慣了,那麼在入園前這方面的自理能力就會相對欠缺些。

離入園只有最後幾天了,父母們一定要跟老人說好,吃飯、如廁這些事情都讓孩子自己去做,雖然他們可能還做不好,但也一定要多鼓勵,而不要批評,或者表現出因為擔心而焦慮的情緒。

很多小孩,可能就是因為不會吃飯,才不願意去上幼兒園。

03

語言準備:提高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和培養自理能力同樣重要

趙紅梅老師孩告訴我們,在入園前,提高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和培養自理能力同樣重要。

因為在幼兒園,一個老師可能要面對十幾個孩子,不可能個個都照顧得到,這時,能夠及時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的孩子,一般都能很快得到老師的幫助,而如果孩子語言溝通能力不到位,就比較吃虧。

尤其是自理能力暫時提升不了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就更重要了:一方面可以彌補自理能力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他也能在幼兒園裡得到老師更多的照顧,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下面這些需求的表達,建議多跟孩子進行演練。

演練方式可以是角色扮演小遊戲,可以是藉助繪本閱讀,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簡單提醒。

  • 「老師,我要尿尿/拉粑粑。

  • 「老師,我不小心尿褲子了,請幫我換條褲子。

  • 「老師,我身體不舒服/我生病了。

  • 「老師,我不餓,要少吃一點/我還想再要一點。

  • 「老師,我受傷了/我這兒疼/我這兒出血了。

不用擔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我需求,是一個3歲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且,這個自我表達的訓練也可以讓孩子們在幼兒園更好地保護自己。

自我表達的訓練在《比在幼兒園尿褲子更可怕的事……9月入園的孩子,再不做這些準備真來不及了》這篇文章中,有更詳細的說明。

提高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和培養自理能力同樣重要。

04

環境準備:多玩假裝集體遊戲和音樂遊戲,提前體驗幼兒園的生活環境

孩子們在上幼兒園之前,一般都缺少集體生活環境的體驗(在這一點上,上過早教班、親子班的孩子可能有一定優勢)。

這樣就會導致,剛上幼兒園時,孩子的有意注意力會差一些,可能不會聽老師指令。

比如說,老師請小朋友過來去坐在小椅子上的時候,他可能想尿尿了,就自然地去了,而不知道聽老師的指令,也不知道和老師溝通。

所以趙紅梅老師建議,父母在家可以和孩子多玩玩假裝集體遊戲,幫助孩子熟悉幼兒園的這種集體活動。

比如,假裝你是老師,假裝他是小朋友,你來告訴他「現在我們現在要去***了」「請坐到小椅子上,小手放膝蓋,小嘴閉起來」「小手拍一拍,小腳跺一跺」……讓他對老師和成人的這種指令的話有一個敏感度。

當然,玩幾次之後,也可以將角色反著演,讓他來扮演老師,你來扮演小朋友,這樣孩子可能會感覺更有趣。

除此之外,在環境準備上,趙紅梅老師還建議,父母在家還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音樂遊戲,因為幼兒園大部分活動是由音樂遊戲組成的,而有這種準備的孩子就更容易喜歡上幼兒園的生活。

她說,在幼兒園裡,老師會經常帶著小朋友唱歌,跳舞,做操,如果孩子沒有這種準備,性格上又比較害羞,那他就會表現出伸不了胳膊,踢不了腿,特別靦腆的樣子;如果孩子很熟悉這些音樂,並且知道怎麼模仿老師,跟老師一起去做動作,那他就能夠和自然地沉浸在這個遊戲活動當中。

玩假裝集體遊戲,幫助孩子熟悉幼兒園的這種集體活動。

05

物品準備:細心準備孩子的衣服,美好的幼兒園生活開始啦

上述入園準備的建議,趙紅梅老師都是從孩子們能力培養的角度給到父母們的,也都是她從多年的幼兒園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入園物品上的準備,父母們也不要馬虎哦。

容易發生危險的衣服和鞋子,最好不給孩子穿。

帶拉繩的連帽衫:如果上衣、帽子和頸部有長拉帶,孩子就容易被夾住而發生危險。

因此,父母儘量不要給上幼兒園的孩子選購脖子或帽子上有繩帶的上衣,如連帽衫,如果已經買好了,最好把繩帶完全取下後再給孩子穿。

洞洞鞋:洞洞鞋過於寬鬆柔軟,對腳起不到保護作用,還不合腳,容易從腳上脫落,阻礙孩子運動,或者絆倒孩子。

裝飾物多的衣服:尤其避免有閃光片和顆粒狀珠子或其他尖銳物的衣服,由於裝飾物粘附性不強,有的孩子會摳下來玩,甚至放入嘴裡,每年都有很多小孩誤吞的事件發生。

容易造成孩子穿戴困難的衣服、鞋子儘量不要給孩子穿。

還有些衣服儘量不給孩子穿,如緊身襪、帶拉鏈的牛仔褲、系帶的鞋子、拉鏈在背後的裙子、背帶褲等,這類衣褲穿脫起來費勁,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而且有些還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

妨礙孩子運動的衣服、鞋子不要穿。

在幼兒園裡,孩子每天都有兩個小時左右的戶外活動,所以給孩子準備適合運動的衣物就顯得非常重要。

會妨礙孩子運動的衣服和鞋子,除了上面說到的洞洞鞋,還有長裙、牛仔褲、尺寸過大的鞋子、又長又厚的羽絨服、高跟鞋等。

我們儘量給孩子穿簡單、寬鬆、舒適、便於穿脫的衣服和鞋子,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孩子發生意外的機率,並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另外,有的幼兒園沒有給孩子配備被子、消毒水杯、毛巾什麼的,那這些東西我們也需要給孩子準備好。

還有,我們最好在孩子的衣服和被子上縫上姓名貼,以免和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混淆了。

其實,這些物品上的準備工作,我們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並且用一種自豪的語氣告訴孩子:「你很快就要成為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了啊!好棒哦!」這樣做,可以讓入園準備變成一種入園儀式,讓孩子更加嚮往幼兒園的生活。

這些入園準備,看上去很多,很麻煩,但其實,只要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不包辦,不溺愛,孩子的很多能力到了3歲就自然發展出來了。

我們並不需要為此焦慮。

如果由於種種原因,孩子的某些能力在入園前還有不少能力缺陷,那麼我們建議父母,可以晚些再讓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在剛入園的時候讀費點兒心,適當跟孩子做一些練習,多鼓勵孩子,多跟幼兒園老師溝通。

最後,祝小朋友們都能喜歡上幼兒園的新生活。

父母們加油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入園先「斷奶」

九月初寶貝女兒上幼兒園了。和很多寶媽一樣,各種擔心孩子入園不適。欣慰的是我的擔心多餘了,寶貝並沒有和其他孩子一樣哭鬧,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相反,女兒非常開心,第一天下午接孩子放學的時候,老師還跟...

寶貝要上幼兒園啦,你做好入園準備了嗎?

大多數孩子滿三歲時,爸爸媽媽就會考慮讓寶貝去讀幼兒園了,除了提前選擇好合適的幼兒園之外,入園準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一般幼兒園都是提前報名,在正式開學之前還會等待很長時間,這期間是做好入園準備的...

入園準備一手經驗:媽媽們總結的5項入園準備

幼兒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步,也是孩子掙脫大人的懷抱融入集體生活的第一步。面對陌生的環境,每個孩子所呈現出的身體、心理狀況都大不相同。只要我們事先為孩子的「入學」做些準備,便可以幫...

寶寶總愛跟你反著來?家長如何度過孩子逆反期

很多父母反應,自己的孩子到了一定年紀就會跟自己唱反調。一位孩子3歲的寶媽諮詢:「我家寶寶每晚該睡的時候不睡,跟他講睡的晚早上上幼兒園要遲到,他就會說不想去上,但他很喜歡上幼兒園的。假如我說行啊,...

孩子被欺負,爺爺奶奶這樣教孩子反擊回去

眼看孫子即將上幼兒園,爺爺奶奶擔心孫子被欺負,於是抓住開學前這一個月的時間,為孫子進行「集訓」,還進行「實戰」演練。「有小朋友衝過來推你,你怎麼辦?」「我就抓住他的胳膊,咬他。」「他要是大聲哭,...

幼兒園入園準備知多少?|上篇

每年9月,各個幼兒園的新生班都可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對於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們的寶寶,這是他獨自到一個陌生環境過群體生活,所以在入園這天,他們都會感到害怕恐懼,有的甚至用不吃飯、不睡覺表示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