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的分享主要從三個方面講解:
生活自理包括那些方面?
為什麼要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
什麼是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進食、睡眠、如廁、穿衣服、拖鞋、洗臉刷牙、整理衣服、做家務、學習自理、社交自理等。
是指自我服務能力、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
如果孩子不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未來進入社會也會難以適應。
比如當孩子在讀書階段父母提供過多的陪同,可能在未來,他的戀愛、結婚等方面也會需要父母陪同等。
二
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缺乏自信心:進入集體中孩子會發現自己在生活基本能力和別人的差距,這會導致孩子探索慾望降低,從而影響學習興趣、生活態度等。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過程是培養孩子建立自信的過程,也是在激發孩子對事務探索的過程。
排斥心理:本屬於自我探索的過程由父母代辦,比如吃飯,孩子有吃飯的本能和姐感。
由於父母干預的太多,強迫孩子多吃或者把吃飯當作遊戲,會引起孩子會吃飯這種行為的厭煩,甚至排斥。
三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吃飯:
在早期,母親要儘量用母乳撫養孩子。
4個月以後,當孩子的抓握反射過渡到抓握能力,會漸漸學會用手抓東西並用嘴品嘗,這時家長可以扶著奶瓶幫助孩子喝奶。
到7-8個月時,可以讓孩子拿著小勺吃輔食。
如果孩子得到這種自主進食機會多,到了1歲時自主進食能力會非常好。
2歲的時候,可以訓練孩子用筷子自己夾菜。
此外,擺好飯菜、懂得餐桌禮儀等也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和練習。
(2)睡眠:
很多父母對於新生兒有愛不釋手的感覺,喜歡抱著孩子。
但從抱睡到拍睡再到陪睡要有一個過程。
家長不能總抱著孩子入睡,要鍛鍊孩子自主入睡。
可行的方法是家長放下孩子後輕拍後背或屁股,當然最好是陪著孩子一起睡。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入睡,並創造一個安靜的入睡環境。
孩子4歲左右會形成相對固定的睡眠習慣。
(3)如廁:
在早期,孩子不能控制其生理性器官何時排便,家長可以通過孩子喝水和排便時間,觀察孩子的如廁情況,慢慢發現如廁習慣。
1歲大的孩子基本能控制小便,白天家長要把孩子的紙尿褲脫掉,鍛鍊他的自主排尿能力。
3-4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完全控制大小便,晚上不尿床。
當然,白天活動量的大小以及吃、喝等情況會影響孩子晚上是否會起夜。
(4)玩具收納:玩具和孩子息息相關。
孩子在4-5個月只是搖晃玩具,並沒有玩完歸還到某一地方的意識,家長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並對孩子做拿起、放下等手部訓練。
1歲半左右的孩子喜歡動來動去,要在這個敏感期內培養好孩子從哪裡拿要放到哪裡去的習慣,這也對培養孩子整潔的意識更有好處。
(5)家務:
2-3歲可以讓孩子洗襪子,洗小毛巾、小玩具等。
家長要多鼓勵、表揚孩子。
到3-4歲時要鼓勵孩子擺碗筷,最好在做菜時也要孩子參與。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家務充滿了興趣。
4-5歲時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進行做家務、學習和社交的行為。
四
生活自理能力培養中的注意事項
要循序漸漸,由簡單到複雜
要遵循兒童心理發展規律:比如孩子在1歲半的時候就是喜歡走來走去,拿來拿去。
可以藉此鍛鍊孩子。
父母要幫助和支持孩子而不是溺愛和代辦:比如刷碗,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這麼小,沒必要做這些。
其實,孩子可以通過勞動換來歡樂和家庭責任感。
父母要鼓勵和表揚孩子而不是指責和比較:能夠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是很好的表現,這種能力會隨著孩子年齡的發展越來越強。
如果孩子對家庭事務有主動性、有意願、有探討性、有興趣的話要鼓勵孩子去做。
如果孩子對家庭事務沒興趣,可能是由於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的太多。
培養孩子的興趣,對孩子以後上學能夠起到一定幫助,孩子會變得更有自信,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社交商的發展。
END
入園準備課——打造幼兒園社交小達人!
每年9月,都會有新一批小朋友面臨進入幼兒園了。很多媽媽都會擔心孩子入園後會不合群。面對這種擔心,爸爸媽媽可以在入園前就要有所準備。比如為了避免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難堪,要培養其良好的自理能力,否則入...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真有辣麼難嗎?
狐狸世界的法則是:成年後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這也是自然法則。如果你不懂得生存,你就會被淘汰。所以愛孩子,就要讓他獨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
孩子的自理能力你關注嗎?你真的覺得自己是稱職的媽媽嗎?錯了!
你是否因為害怕孩子吃飯太慢、太髒、太亂而放棄了讓孩子自己吃飯呢?你是否只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飲食、睡眠、盥洗、穿脫衣褲等一系列的生活問題,而忽視了這些生活習慣在家裡的養成。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