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默、內向,是因為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人缺乏安全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2.孩子內向、沉默,是因為什麼?

3.孩子只有在父母面前才能真正獲得安全感。

4.父母的教育方法為什麼要保持一致?

凌晨,我從噩夢中驚醒。

夢境是這樣的:我帶著周周到一個醫院看病,醫生是一位非常和藹的老太太。

看完病後,我們到醫院食堂吃飯,我打完飯一回頭就不見了周周!我嚇壞了,趕緊四處找,把醫院裡面找遍了,還是沒能找著。

我腦海里冒出一個念頭:只有幾秒的時間,莫非是被人販子拐走了?我掏出手機撥打了110 報案,接著發瘋似的跑上大街尋找。

怎麼也找不到,我急得大哭起來,對著茫茫人海,我大喊:「快點找啊,快點幫我找孩子呀 」喊完這一句,我驚醒了,醒來後發現我的手放在周周的小屁股上。

當我清醒過來,發現這是一個夢,我眼淚都出來了!

我是一個輕度缺乏安全感的人,記得小時候,只要看見我媽媽躺在床上睡著了,我就會突然生出一絲恐懼:媽媽是不是就這樣死了,永遠不醒來了?媽媽出門,如果較晚沒有回來,我就開始心慌慌,經常在黃昏的時候跑到村口,向遠處張望,盼望能看到媽媽的身影,一定要等到媽媽才放心。

成年後,我的具體「症狀」有:有些庸人自擾,凡事喜歡往壞處想,譬如懷孕的時候有先兆性流產,我陷入了重度焦慮之中,每天惴惴不安,唯恐保不住胎兒;容易焦慮,偶爾做噩夢,我擔心的事情就會出現在我的夢境中。

其實我既沒有生活壓力,也沒有工作壓力,婚姻幸福穩定,可我為什麼還是會缺乏安全感呢?我知道人的很多特質比如性格、習慣及心理品質等,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我想一定是童年的經歷影響了我,造成安全感缺失。

小時候,母親對我們是極為苛刻的,不允許我們出一點錯,如果出錯便非打即罵,甚至罰跪。

記得那是一個下雨天,路上很泥濘,我的鞋子上沾滿了泥巴。

我用力甩,想甩掉鞋子上的泥,沒想到把鞋子甩了出去,掉進了小河裡。

媽媽看見了,劈頭蓋臉地罵了過來。

我覺得很羞辱!還有一次,我和弟弟在穀倉上玩,穀倉大約有兩米高,弟弟把我推了下來。

幸虧是泥巴地,我摔得並不嚴重,就是摔起了個包。

母親回來後,不問青紅皂白,給了我們最嚴厲的處罰:罰跪。

我們足足跪了大半天!從穀倉墜落就讓我受到了不小的驚嚇,然而,等待我的不是寬慰而是罰跪。

類似的事例不勝枚舉,只要我不小心有個小失誤,我的心裡就會惴惴不安、誠惶誠恐。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時期,特別是3歲之前是一個人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很多人生活缺乏安全感往往是這個時期出的問題。

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特別關愛孩子,孩子一生都會特別有安全感。

我想我的安全感缺失就是因為兒童時期沒有得到父母真正的關愛吧。

寫下這些童年舊事,並不是表達對我母親的不滿,我知道她很愛我,只是她不懂得要怎樣來愛我。

就如現在的大多數父母,很愛自己的孩子,但不懂得要如何去愛。

孩子只有在父母面前才能真正獲得安全感。

因為孩子只有與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後才能與他人建立起親密和信賴的關係。

孩子只有覺得父母是可以信賴的,才會推及他人是可以信賴的。

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妮認為兒童在早期有兩種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滿足的需要。

這兩種需要的滿足完全依賴於父母,當父母不能滿足兒童這兩種需要時,兒童就會產生焦慮,即:如果父母不能滿足兒童安全的需要(如父母不能向幼兒提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的、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幼兒就會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

而缺乏安全感的幼兒更多地感知到孤獨和被拒絕,對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敵視的態度,行為上也更容易出現逃避、退縮或攻擊性的行為,較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缺乏安全感也是導致多種心理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

這裡要講到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的故事。

這是一個網友給我的留言,經孩子媽媽的同意,我把孩子的事例發表在這裡,給家長們做一個借鑑。

我的孩子3歲了,一直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輪流帶,兩個星期換一次班。

爺爺和外婆很寵孩子,什麼都順著孩子。

外公則有一些原則,但是外婆會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罵外公。

而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因為教育方式不同,誰也不聽誰的,積怨很深。

孩子從2歲開始變得內向、沉默,什麼人跟她說話都不答理,對別人視而不見。

我問她為什麼不答理別人,她只說一句「不喜歡」。

自從9月份上了幼兒園,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內向了,甚至都不怎麼跟我談心了,只要一說起有關幼兒園的事就完全避開我,或是轉移話題。

不但早上哭,半夜也哭。

據老師說,因為一件衣服的事(她出了很多汗,老師要給她脫衣服,可是她堅決不肯,老師就硬給她脫),她大哭,脫了後也抓著衣服不放。

而且時時刻刻要拿著她的書包,並且不斷地拉書包的拉鏈。

老師說平時她只要安靜下來也會有這些動作,上幼兒園後手裡也習慣抓著一條手絹不放,時不時就擦擦眼淚。

還有就是老想著她的書包,明明擺正了她還要再擺,拉鏈拉好了也要再拉,活動完回來就要先去看看書包。

這些都是白天的舉動,晚上回家她也不會跟我們講幼兒園的事,直到半夜大哭,把白天在幼兒園發生的事都演繹了一遍我們才知道這樣。

連續兩個星期都是這樣,每晚12點半準時開始,持續一個小時,而且就像中了邪似的完全不理會任何人。

第二天問她晚上有沒有哭,她都說沒有。

她恐懼上幼兒園,一早起來就歇斯底里地哭著說不去幼兒園。

我們跟老師溝通了,甚至帶她去看了心理醫生,都沒法解決她的焦慮和恐懼。

這個星期她又開始發燒咳嗽,沒上幼兒園才稍微好點,但早上起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不要上幼兒園」。

我們真的是心力交瘁,不知該拿她怎麼辦。

現在,她性格變得很不開朗,出去玩也不是很開心的那種,有時一邊玩還一邊發獃,也不愛跟別的小朋友玩了,只要有小朋友跟她玩,她就會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他(她)。

」最重要的是她現在已經開始不太喜歡跟我聊天了,甚至晚上也不肯跟我睡了,我一直在找原因,可是她的回答是「媽媽會打我的」。

我從來都沒有打過她,也沒說過類似要打她的話,但指責肯定是有的,可是這段時間肯定沒有,不知為什麼在她心裡會有這個想法。

即使白天和晚上我帶她玩得挺開心的,睡前也跟她講故事,一提要關燈睡覺,她就說要跟外婆睡或是爺爺睡了。

我心裡那個難過啊,雖然不跟我睡她會睡得更舒服,可是我還是希望她能跟我睡。

醫生說她現在已有一點焦慮症了,不知這麼大了還好不好改正?我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這個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並有一定的心理障礙。

幼年頻繁變換帶養人、成人教育方式不一致、過度保護和溺愛、父母陪伴太少、大人當著孩子的面起紛爭,成人不懂得孩子,不會給孩子真正的愛,這些都是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尤其是父母陪伴孩子太少,孩子沒有和父母建立起一個良好的依戀關係,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最主要原因。

孩子已經變得非常脆弱,排斥別人,不信任他人包括父母,認為別人都對她有著潛在的威脅,內心充滿著恐懼和壓抑。

孩子媽媽說看了心理醫生都沒有用,看到我的博客後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不是救命稻草,能救孩子的只有父母!我和這位媽媽分析了孩子的狀態及形成的原因,並提出幾點建議:第一,停止上幼兒園。

幼兒園的老師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從她強行脫掉孩子的衣服就可以看出,老師的粗暴會加重孩子的恐懼。

第二,由媽媽全職帶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獲得孩子的信任,避免老人帶孩子教育方法不一致。

第三,父母教育方法保持一致,學會真正愛孩子。

第四,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一切,試著讀懂孩子的內心。

第五,忽略孩子的「毛病」,克服自己焦慮的心態,耐心等待孩子的轉變。

對於辭職當全職媽媽,孩子媽媽很是猶豫,說她在一家很好的單位,穩定、待遇好,捨不得放棄。

我說有什麼比孩子的健康快樂更重要呢?我們辛辛苦苦奮鬥不就是為了我們的生活更幸福嗎?如果孩子不健康快樂,我們能幸福嗎?我們的奮鬥又有什麼意義?孩子都到這個地步了,如果病情加重可能會引起精神病的。

這位媽媽說要好好考慮。

第二天,這位媽媽告訴我,當天晚上她用我說的方法對待孩子,孩子居然同意和她睡了!這個變化讓她很振奮,她突然想通了,為了孩子的健康快樂,辭職是值得的。

但是還要和家人商量,爭取家人的支持。

我聽到這個消息也很振奮,我是多麼希望這個孩子能快樂起來呀。

這位媽媽還告訴我,原來聽同事說當全職媽媽很辛苦,她還曾經暗暗慶幸!可如今回過頭來想想,那種心態是多麼可笑。

幾個月後,我收到了這位媽媽的留言,她說孩子已經完全正常了。

我問她孩子走向正常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她說主要還是她教育方式的轉變。

這個例子足以證明家長的教育方式、教育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麼巨大。

重點提示: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如同萬丈高樓的地基,地基不穩,高樓終有一天會倒塌。

兒童早期(尤其是2歲以內)的最主要任務就是建立好安全感。

常有家長問我:「孩子怎麼早教?」我說:「在2歲以內,主要任務就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幫助孩子建立穩固的安全感。

有些家長因為種種原因陪伴孩子很少,甚至把孩子完全扔給老人,這樣做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有的家長雖然和孩子住在一起,卻早出晚歸,很少陪孩子。

有的家長雖有一點時間陪孩子,可也就是「管教」孩子,甚至是一邊做事或者看電視一邊陪孩子。

如果我們給了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卻不給孩子精神的關愛,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其影響將是終身的!

總而言之,人的很多特質比如性格、習慣及心理品質等,都可以追溯到童年。

身體的疼痛不久就會消失,而心靈的傷害卻像一個烙印,一輩子都不會消失。

兒童時期,特別是3歲之前是一個人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很多人生活缺乏安全感往往是這個時期出的問題。

孩子只有與父母先形成良好的依戀關係,以後才能與他人建立起親密和信賴的關係。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

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kejidiy 科技小製作

關注後回復下載即可免費獲取育兒資料,明細如下:

兒童睡前故事集 幼兒園故事大全

最新簡筆畫大全 0-6歲兒童早教方案

0-1歲親子遊戲 0-3歲寶寶早教訓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隔代教育坑太多,很多爸媽都跳過

隔代教育在中國是很普遍的現象,尤其是農村,幾本上是孩子幾個月的時候爸媽就出去打工,孩子丟給老人帶;城市的就是爸媽上班,爺爺奶奶輩幫忙帶,隔代教育的坑,不得不說的就有以下四個。

孩子為什麼害怕離開父母

1.獨自去外婆家的孩子想媽媽了。2.孩子為什麼害怕離開父母?3.為什麼有的孩子離開父母很久都不想父母? 周周一直是我帶,沒有離開我出過遠門。周周3歲10個月的時候,外婆要回老家幾天,曉曉熱情邀請...

媽媽,你弄丟了我的安全感

帶孩子在外面玩,總會聽到媽媽們聊天說:「你們說,我每天上班的時候,孩子都抱著我不放,該怎麼辦啊。」這類的話題。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沒有安全感,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只會覺得孩子...

3歲前千萬別和孩子分開 莫等追悔莫及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0-3歲這段時間一定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不然會造成安全感缺失,然後窮其一生剩下的之間都會找尋。甚至會造成心理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問題,到時候真的只能追悔莫及。4個月-3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