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飯時的壞習慣,也許是爸爸媽媽慣出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寶寶的長大,媽媽們都希望寶寶的胃口越來越好,吃的白白胖胖,但是一些媽媽卻被寶寶的吃飯問題難住了。

每到吃飯時,寶寶不僅吃的少還不專心,邊吃邊玩,看著寶寶越來越瘦,媽媽真是又氣又急。

其實,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寶寶好好吃飯有著很重要的影響,爸爸媽媽們在著急時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在餵養時讓寶寶養成了好的飲食習慣。

這些飲食壞習慣很容易造成寶寶吃飯難,爸爸媽媽要注意哦!

1、吃飯時看電視、玩玩具

有些爸爸媽媽自己吃飯時喜歡邊看電視邊吃,久而久之,也讓寶寶養成了這個習慣,有時還會通過看電視節目來讓寶寶安靜下來乖乖吃飯。

但是寶寶年齡小,並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看動畫片精彩時注意力完全沉浸在了動畫故事裡,就沒心思吃飯,為了看電視,可能吃的很少就不吃了。

吃飯時玩玩具容易使寶寶分散注意力,還會把玩具上的細菌帶到飯菜里。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立個規矩:吃飯時一定要關上電視,乖乖吃飯,飯後再看電視,爸爸媽媽也要遵守這條「紀律」,誰違反了規矩就要進行小懲罰。

餐廳客廳分工,餐廳里不放電視機,吃東西要到餐廳里,看電視玩玩具到客廳。

到了吃飯時間爸爸媽媽可以放下手中的事到飯桌前,表現出飯菜很香的樣子,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也期待吃飯。

如果寶寶怕錯過節目,家長可以先錄下來或者用電腦手機給孩子看重播。

吃飯前要給寶寶充分玩玩具的時間玩個夠,開飯還有10 分鐘左右時,提醒寶寶要開飯了,玩具要收起來。

2、不吃就追著餵

看到寶寶不吃飯,就拿著飯追著寶寶,見縫插針的餵寶寶吃,是很多家庭都會出現的場景。

有些寶寶吃飯吃到一半坐不住了或者看到玩具,就會離開座位到處亂跑。

追著餵不僅寶寶飯吃不了多少,還要吃上很長時間,很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

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最好給給寶寶準備專用的餐椅和餐具,告訴寶寶吃飯時要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去別的地方就沒有飯吃。

如果寶寶沒吃完飯就要求離開座位,要告訴他離開座位不能再吃東西,要等到下一頓飯時才有東西吃,在下一餐之前不給奶和水果之外的額外加餐,而且奶和水果也不加量,讓寶貝稍微有些飢餓感,會更加明白吃飯的重要性,這期間全家人的做法要一致。

有奶和水果,餓上一兩頓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如果寶寶知道不按時吃飯就會餓著也沒有零食吃,慢慢就會乖乖地按時吃飯了。

3、家長沒有耐心,對寶寶進行呵斥

寶寶剛開始自己吃飯時肯定會將飯菜弄得到處都是,臉上、衣服都是飯菜、油漬。

有些爸爸媽媽為了省事會一直自己餵寶寶,這樣寶寶的動手能力得不到充足的鍛鍊。

有些沒耐心的父母看到寶寶經常弄髒,還會訓斥寶寶,會使寶寶更害怕吃飯。

寶寶剛開始學習吃飯,手部肌肉的控制力不夠好,飯菜灑出是正常的,媽媽可以給寶寶買圍兜將寶寶的衣服包上,吃完飯再取下,同時鼓勵寶寶學會正確使用餐具,不能因為要「乾淨」而不讓他自己吃,對於寶寶用餐時出現的不衛生行為,家長要耐心的進行引導,不要讓孩子對吃飯產生畏懼心理。

4、吃的越多越好

很多長輩認為能吃是福,寶寶吃的越多越好,在寶寶表現出吃飽的跡象時,還要強迫他再吃一些,寶寶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吃的過多不僅會積食,誘發其他不適,還會讓寶寶厭惡吃飯,對食物反感,千萬不要堅持讓寶寶吃完盤子裡的所有食物。

民間就有這樣一句俗語:「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5、零食吃得太多

現在每個孩子的飲食選擇都非常豐富,過年期間,更是孩子們大吃一頓的時間,一些家長心軟就會讓孩子任意吃零食而不控制,當孩子零食吃夠了,味道淡的飯菜就很難讓他們提起胃口了。

家長要與孩子商量好吃零食的時間、吃零食的量,選擇健康富含營養的奶製品、果蔬類或者是堅果類的零食,不要吃油炸、巧克力和餅乾等含有太多的熱量、容易上火的零食,科學、合理地吃零食。

飯前2小時不要讓寶寶吃零食,例如餅乾、麵包、蛋糕等,都會減少寶寶的飢餓感,影響食慾。

6、食材搭配不合理

一些寶媽看到寶寶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後,就經常給寶寶吃肉,但是蔬菜水果吃的太少,不僅會讓寶寶偏食、便秘,還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

一些寶寶曾經拒絕的食物,寶媽為了寶寶好好吃,就一直不給寶寶準備,孩子的口味是隨時間而發生變化的,一種新食物寶寶剛開始不喜歡吃,隔一段時間也許會喜歡吃。

一些寶媽在有寶寶前可能還沒怎麼下過廚房,給寶寶準備起輔食來也是手忙腳亂,幾種食材來回吃,寶寶也會吃膩的。

訂閱養啦,每天學習一點實用育兒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