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微不至的「關懷」,正悄悄毀掉著孩子的每一次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鏡頭一:小區的一堆沙子旁,孩子正坐在地上玩沙子,被媽媽看見:「哎呀,快起來,髒死了,髒死了,你怎麼這麼不講衛生?」一把將孩子拎起來,並趕緊拍掉孩子身上的沙子和灰塵。
鏡頭二:孩子在玩玩具,玩的正認真的時候,媽媽對孩子說:「寶寶,趕緊把玩具收拾好,過來吃飯了。
」過了很久孩子依然在玩耍。
媽媽氣不打一處來,大聲喊道:「快點來吃飯,聽到了沒有?」孩子只好不情不願、慢吞吞地走過來。
鏡頭三:孩子正在聚精會神的做作業,媽媽:「寶寶,來喝點水!」「寶寶,吃根香蕉!」
鏡頭四:一家人去郊遊,孩子那個興奮那個快樂呀,邊喊邊跑邊叫,開心得像只唧唧喳喳的小鳥。
媽媽緊緊拉住孩子:「寶貝,別跑,小心摔跤。
」
......
相信這樣的情景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很多孩子在成長中都經歷過類似的事,在孩子正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或者快樂的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武斷的打斷或者制止他們--「你不能這樣做」「你應該這樣」!又或者,我們常常會無微不至的關懷孩子,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和挫折,生怕孩子身上粘上一點灰塵。
而理由是,在成人的世界裡,這是「錯」的,或者是「不合適」的,又或者是擔心孩子「受傷」「摔跟頭」。
於是,家長以過來人的身份,充當啟蒙老師,保姆,導師的角色,企圖用自己的那些自以為是的為孩子好的觀點及讓孩子少走彎路的觀點規範著孩子們,並且以其無所不能的形象展示在孩子面前。
家長們,你們知道嗎,這是你這無微不至的「關懷」,正在悄悄的毀掉孩子的每一次成長!
其實,成人有成人的世界,孩子也有孩子的天地。
天上的一朵雲朵,在大人眼中只是一朵普通的雲而已,在孩子眼中他們則可以變換成刺蝟、大象、兔子等各種可愛的動物形狀;地上的一片樹葉在成人的眼中是無用的垃圾,在孩子眼中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植物標本;一隻小小的瓢蟲在大人眼中只是一隻微不足道的蟲子,輕鬆就可以掌握它的生死,在孩子眼中他們充滿了無窮的樂趣,把它當成好朋友看,和他們說話呢;走在路上,碰到一個有攤水的小水坑,大人會習慣性地繞過去或者跳過去,小孩子則不同,他們可能會專門往裡面跳或者用腳在水裡踩幾下,尋找樂趣。
我們可以說孩子幼稚,也可以說孩子不懂事,「對錯」與否、「合適」與否,無論怎麼說,那只是成人世界的價值觀。
對於孩子,他們只是在經歷著成長中的必然。
通過玩耍來探索世界,汲取智慧,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學習驅動力。
孩子就是在這些看似幼稚的言語和行動中慢慢成長起來。
所以,孩子父母在鼓勵孩子聰明、巧妙、愉快地玩耍的同時,不要包辦,不要太無微不至了,要適當放手,還要學會觀察,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成長過程。
回到開頭的幾個鏡頭,如果孩子特別專注在玩某個玩具、遊戲或者認真做作業的時候,很長時間過去了,他還紋絲不動,這時請不要冒然打斷孩子的活動,要先設法讓孩子的注意力舒緩下來,給他幾秒鐘的時間,先讓他從全神貫注的事情上轉移開,然後再讓他注意父母的要求喔。
如果下一個事情已經到時間了(比如吃飯),孩子又必須做,那麼可以把他未完成的工作先原封不動保留起來,等忙完下一個事情後再繼續。
成長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從小到大的積累過程,除了給予時間陪伴、信任和支持孩子,還要讓孩子自己經歷,做好自己身邊的小事,解決好自己成長過程的問題。
哪怕做得不好,哪怕玩得全身髒極了,哪怕錯得很厲害,也要讓孩子自己去超越,這樣孩子才能更優秀。
家長不要再打斷孩子的成長過程了,當成長的過程常常被打斷,我們又怎麼能期望這個生命成長到一個理想的高度呢?
孩子人生的2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導讀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統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叛逆期有個特點就...
德國人如何治癒熊孩子的「多動症」?
在德國,小孩子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被尊重的。哪怕只是玩拼圖,大人也當做未來的工程師在做研究來看待;孩子在畫畫,那麼就是畫家在作畫;孩子在觀察植物,那就是生物學家在做實驗……德國人專注度高,似乎也與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