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講道理?讓吳尊來給你示範錯誤的育兒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魯迅在《海上的兒童》一文中曾經提到過: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使他畏葸退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絕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

魯迅先生不愧是大師,他提到的這兩種育兒方式仍舊是當今社會育兒的主流方法,只不過這兩種方法通過「化妝」之後以另外一種方式在家庭中呈現,我們通常稱之為「嚴父慈母」模式。

如今的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爸爸都拋棄了「孩子不打不成材」的傳統觀念,放下棍棒,立地成佛。

但是他們仍舊會以另一種方式來實現對孩子的「控制」,那就是——懲罰,其手段包括但不限於厲聲責罵、罰站、罰抄,等等。

而承受十月懷胎之苦、想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的媽媽,通常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嬌縱和妥協,其手段包括但不限於給孩子過多的讓步、包辦其本該擁有的能力、過度保護孩子,等等。

通常,爸爸們的懲罰在短期內非常有效,他們會責怪媽媽們的寵溺,而媽媽們在不斷的自我懷疑中想摸索出一條介於懲罰和寵溺之間的育兒方式,卻往往以失敗而告終。

「也許孩子大些就好了。

」父母們這樣想到。

長此以往,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會在孩子的青春期遭受嚴重的挫折,因為他們的方法,在孩子的青春期——都!失!效!了!

一個在「嚴父慈母」家庭環境中成長出來的青春期的孩子,通常在家裡很少說話,像是藏著心事,他常常會和父母們頂嘴,對學習毫無動力或者陽奉陰違地執行著父母們的各種要求。

這個時候,父母們往往會用「現在的物質條件更好了,孩子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孩子到了青春的叛逆期」等等藉口來掩蓋問題,然而也會暗自失望:真搞不懂現在的孩子都在想些什麼。

2

如果我說,青春期的孩子也可以坦誠布公地與家長們交流,也可以自己設立一個目標並為之努力奮鬥,你信不信?你當然會信,因為這是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我說,是你錯誤的管教方式把孩子越推越遠,你信不信?也許你信了,你知道自己的方法存在問題,但是又苦於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於是,在主流的教育風氣之下,很多父母在育兒的道路上摸索出一套「折中」的教育方法——講道理。

這個方法不打不罵,充滿著理性的光輝,真的是太棒了。

讓我們來看看《爸爸去哪兒5》中,大明星吳尊爸爸用這套方法在自己兩個孩子身上的示範。

有一集中,一大早吳尊帶著姐弟倆一起吃早餐,早餐也比較普通,只有淡饅頭和粥。

弟弟Max咬了一口饅頭後就不要吃了,於是就拿來給吳尊吃,吳尊接過饅頭之後就吃了起來。

聰明的Neinei知道饅頭並不會很好吃,但看著吳尊津津有味地吃著饅頭,就臉帶疑惑地問到:「爸爸,你喜歡嗎?」這時,吳尊不但沒有生氣,還用心地告訴孩子,「很多人要吃很多東西,並不是什麼好吃就多吃,不好吃的就不吃。

你們不能浪費,因為都是糧食。

」吳尊還告訴Neinei:「我們現在喝粥還有雞蛋,有很多人只有白粥,什麼都沒有,所以,你們要乖。

Neinei一聽完,就主動去吃桌上那些普普通通的早餐了,雖然她嘴上還是說著:爸爸,你是在騙我。

弟弟Max看到姐姐在吃早餐了,也開始嘗試吃了起來。

節目一經播出之後,吳尊此舉引起了不少人士的一致好評,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育兒方式,紛紛給吳尊點讚。

但是,在我看來,吳尊的育兒方法,也存在著瑕疵。

因為他的方式,說白了,就是一種「鋤禾日當午」式的說教。

「你看看別人有多慘,我們有的吃,所以要珍惜。

」而從整期節目的錄製中,我們也看到了,每次餵孩子吃飯,還是成為了吳尊最頭痛的問題,因為他必須找各種理由和藉口,來說服孩子們吃東西。

3

那有人說,直接把孩子丟到貧苦地區,讓他們感受一下別人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體會到苦頭,是不是就會有所觸動呢?

答案是肯定的,湖南電視台有一檔叫做《變形計》的節目,就是把一些在城市裡看上去「無可救藥」的孩子丟到貧苦家庭,體會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從而改變他們的思考方式和行為。

從節目的播出效果來看,「熊孩子」們在節目的最後,都或多或少地「改掉」了身上的毛病,有一些甚至出現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不過,據網友爆料,不少「變形」回來的孩子,在行為上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或者說,他們及他們的父母在短期內因為「觸動」而改變的行為,沒過多久,又回來了。

我們很難選擇或馬上改變家庭的物質條件,但是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態度對他們的影響卻是曠日持久的。

教育(Education)一詞源於拉丁語的「educare」,意思是「引出」。

只有當父母首先做對了,才能引出孩子的正確行為。

父母要做的,不是懲罰、不是嬌縱、也不是講道理,他們可以用一種更有建設性的工具,那就是正面管教的工具。

「正面管教」是一套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親子教育模型,它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合作精神、相互尊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構成的理念和工具包括:

  • 相互尊重。

成年人通過尊重他們自己和情形的需要來示範「堅定」,通過尊重孩子的需要來示範「和善」,並幫助孩子從中學習到尊重和接納差異、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 發現兒童行為背後的信念。

有效的管教模式會通過了解兒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引導兒童改變信念,這樣做遠比直接試圖糾正他們的行為有效得多。

  • 有效的溝通技巧。

父母和孩子們(甚至是小孩子)都能學會很好地傾聽,並用尊重的話語去要求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父母們會了解到,當讓孩子們思考並參與,而不是告訴他們想什麼和做什麼時,他們會更好地「聽」。

  • 理解孩子的世界。

通過了解孩子面臨的成長任務、並將諸如出生順序、性情及已掌握(或缺乏)的社會和情感技能等其他因素考慮進去,你的孩子的行為就會變得更容易理解。

  • 專注於解決問題,而非懲罰(追溯責任)。

責備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 鼓勵(而不是表揚)。

鼓勵關注的是努力與提高,而不是成功的結果。

鼓勵幫助孩子建立長期的自尊和自我驅動的授權,以及內在的自我價值評價體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