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親子溝通的難題,如何聽,孩子才會思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老爸的修行第172篇原創文章(同名公眾號微信號),親子溝通系列,傾聽篇。

本文關鍵詞:親子溝通;傾聽是一種接受;傾聽引導思考

在親子溝通系列第一篇中,寫了關於對孩子「好奇」的心理準備。

對孩子的想法保持好奇,是看懂孩子的必要條件。

好奇,是從我們自己的視角走進孩子的世界的秘訣。

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想法不好奇,我們是看不到孩子的,聽見的語言也未必會是孩子想要表達的確切的意思。

這一篇,聊聊如何傾聽。

你有沒有聽,說的人最知道

生活中,很多人覺得自己認真的聽,而說的人失去了說的慾望。

原因,要麼沒有聽懂,要麼沒有給予對方想要的反應。

總之,說的人覺得你聽的不夠「好」。

親子諮詢中,了解了很多孩子,十之七八都會告訴我,爸爸媽媽不關心他們說什麼。

最小的一個,剛剛7歲。

很多父母覺得很冤枉,自己每天聽孩子說那麼多的話,每天應付著「十萬個為什麼」,到頭來孩子怎麼可以說自己不聽孩子說話呢?

不管我們有多冤枉,要知道有沒有聽,不是由聽的人決定的,而是由說的人來判斷的。

如果發現孩子不說了,請記住無論什麼原因,都是因為我們「聽」的不夠。

傾聽,是一種接受

認真的傾聽,是對說的邀請,是對孩子表達接納。

每次給孩子做心理輔導以後,家長總是很好奇,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願意跟我說那麼多,又為什麼願意去嘗試我說的事情。

這些孩子對他們的父母關閉了心門,拒絕分享內心世界的想法。

孩子們在生活中總結的經驗,居然是與父母交談並沒有什麼幫助,甚至不安全。

父母應該是孩子身邊最重要的支持者,可是很多父母因為無法與子女溝通,被「剝奪」了這樣的機會。

為什麼比起父母,孩子們發現更願意與我交談呢?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我對孩子的那份好奇,二是我用傾聽表達我對孩子的「接受」。

傾聽,是深入思考的引導

傾聽,並不是一言不發,也可以幫助孩子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可以通過將聽到的內容,重複成問句給孩子反饋,一來確認我們理解的是否正確,二來引導孩子再想一想是否真的是這樣。

下面是我用的一個例子:

「我討厭去學琴」,孩子有點沉悶的、小聲的說。

「你不喜歡去彈鋼琴了?」(看似孩子的原話的重複,替換了討厭,免得讓孩子覺得鸚鵡學舌,也提供更多正向的引導。

「是的,因為老師上次說我彈的不對。

」(這時候,我們才真的發現事情是怎樣的情況。

「哦,老師是說你彈琴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嗎?你有點傷心了?」(這時孩子是有情緒的,需要我們去看到和處理,如果需要我們可以抱抱他。

情緒之下,孩子是聽不進去說教的,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希望得到接納和認可,而不是批判。

「嗯,我心裡不高興。

老師覺得我的手指應該抬高一些。

「哦,原來是這樣。

手指抬高彈琴的樣子是更好看,挺難的吧?」

「也不難,彈的慢點,我就能做到。

「你是說你不夠熟練是嗎?你有熟練的方法嗎?」

「我多練幾遍,就行。

」(如果孩子並沒有辦法,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幫助。

「嗯,好像你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相信下次你一定會彈的更好的。

」(記得鼓勵孩子的發現)

看懂了嗎?並沒有直接給孩子方法和建議,方法是孩子自己找到的。

這樣的思考過程,把行動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這樣的方式,有助於幫助孩子從依賴成人解決問題,成長為獨立的、為自己行為負責、善於解決問題的人,而這樣的過程,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成長,感受更多內化的動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的指導

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的指導,一個母親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嚴格要求自己,凡事都做到位,才能讓孩子耳濡目染,學習到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母親要給孩子創造合適的成長環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

父母應該如何去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時間飛逝,孩子不經意間已經成長為青少年了.懷念孩子小時候對我的依賴和擁抱.現在抱他開始躲閃著.失落的同時也感到欣慰,因為孩子已經長大了.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一)與孩子交朋...

和孩子溝通最無效的5種方式,你中了嗎?

父母的責任不是塑造孩子,而是引導孩子,而引導的基礎在於建立良好的溝通。很多家長會發現,隨著孩子的成長,開始不斷面臨和孩子之間溝通不暢的問題,我們常常會把這些問題歸咎於孩子大了不聽話,卻忽略了不聽...

親子溝通太難了,四招幫您高效解決(原創)

親子間高效溝通的四種品質——傾聽、感受、詢問和引導某種程度上,言傳勝於身教。因為,語言是塑造心靈的工具。——作者「孩子不願意聽我說話,幾乎不給我和他溝通的機會。」「有的時候,還沒有等我還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