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孩子歡迎的往往是那些熱愛生活、思想不斷與時俱進的家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不能這麼幹,應該這樣……
算了,說了你也不懂
怎麼和爸爸媽媽說話的?
……
於是這樣的對話慢慢發展為
▼
回家早點寫作業,早點休息
恩,啊,哦
怎麼不動呢?
……
孩子視角
回顧我們的成長曆程,似乎這樣的場景比較常見,我們漸漸長大,卻變得越來越不愛和爸爸媽媽溝通:
為什麼他們不理解我真正在想什麼? 我已經長大了,為什麼他們還要強制干涉我的行為? 罷了,不想說,說了也沒用。
他們不會安慰,甚至會笑話,有時還會比我更急,更影響我……
父母視角
而爸爸媽媽這邊無辜又無奈,甚至有些心傷:
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什麼不聽? 這些都是過來人的經驗,怎麼忍心再看孩子狠狠跌一次? 血濃於水,本該最信任最親近的人,現在怎麼開始漸行漸遠?
孩子的牴觸情緒,家長的心急如焚,所謂的那個難以跨越的「鴻溝」,怎麼辦?如何解決?
有沒有更平和的方式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這樣相近的問題很多,近期付老師信箱裡就收到了這樣一封信。
今天,我們有請付麗旻老師在第15期付老師信箱欄目解答這位朋友的難題,有類似問題的爸爸媽媽可以一起閱讀這封來自付老師的信件哦~
親愛的朋友: 你好,收到你的來信,我能感受到你內心的壓力:看到女兒每天做功課到深夜很心疼,想了解一下情況幫助女兒,似乎孩子很抗拒跟父母溝通;如果父母提出一些提高學習效率的意見,女兒會很委屈,覺得家長不關心她,只關心學習成績。
你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家長都會有類似的疑慮:之前還是可以跟父母溝通的,為什麼進入高中後簡直就像變了一個人,問不得,不問也不行。
非常理解家長的這種無助與無力感,希望付老師今天的回信能夠對你有幫助,也對跟你一樣的家長們有啟發,真的非常希望每個家長都能找到跟孩子順利溝通的竅門,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首先我們從女兒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從你提供的信息來看,女兒16歲以上,根據年齡判斷,應該已經進入高中讀書。
初高中銜接是一個跨度非常大的時期,很多學生都會遇到一些適應性問題,會感覺到功課難、量大、對學習的自主性要求更高,一時難以適應,會由於學習效率低、節奏紊亂表現出熬夜、情緒沮喪,都是是很正常的反應。
家長在生活上表示關心,同時可以適度表達理解孩子的努力和辛苦,然後默默關注就可以,如果此時家長不得要領,還根據自己樸素的理解給出一些未經驗證和評估的方法,就會更加激發孩子內心的焦慮和不安,並且會對跟父母之間的溝通產生阻抗:你什麼都不了解,憑什麼天天指手畫腳?有本事你去讀書看看,沒準還不如我呢,這就是孩子可能出現的內心獨白。
如果此時父母再上綱上線為你長大了,翅膀硬了,不尊重父母,孩子會更加難過,接下來的溝通幾乎沒辦法進行。
再從16歲之後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來看,身體發育趨於成熟穩定,心理進入內隱時期,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獨立的價值判斷,非常不希望別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進行干預;如果是高二的孩子,還會經歷一個很具有普遍性的迷茫時期,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近半數的高中生都經歷過這種很茫然、心裡慌亂不安的時期,會極度渴望被理解、被疼惜、被尊重,但是不願意跟父母傾訴,如果父母不了解這種情感訴求,反而一味的從學習的角度施加壓力,可能就會成為早戀的重要誘因:找一個理解自己、可以讓自己放鬆的有親密關係的人抱團取暖。
從家長的角度看,高考的壓力讓你們沒辦法放鬆下來,所以對孩子的關注角度基本都是從有利於學習的角度出發,可能會忽視孩子內心的其他感受。
而且我們在關注和參與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時候,會直接把自己認為可行的規劃、方法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傳遞給孩子,這樣的做法違背了孩子的認知規律,孩子缺乏體驗,也沒辦法迅速發生情感的變化,那麼更不容易對你的說法和想法形成價值認同。
那麼家長到底怎麼做,才能跟這個年齡的孩子建立起互信,並且能進行順暢的親子溝通,在這樣的基礎上,跟孩子一起面對她的困難和壓力,一起走過高中三年呢? 首先,父母做一個跟孩子信息對稱的人很重要。
仔細研讀高考新政的變化,仔細了解孩子進入高中之後身心發生的變化,此時跟班主任老師積極的溝通就非常有必要。
老師每天面對幾十個孩子,會有一個大樣本的觀察、比較、分析,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更客觀的參考意見。
而且通過第三方傳遞的積極信號,對孩子來說都有意義:老師不經意的說,你家長其實真的很關心你,在乎你;家長偶爾在孩子面前說你們老師對你了解的很細緻,很多事情爸爸媽媽還沒有了解那麼多呢,看來你們班主任還是真心關心你的。
這種雙向的似乎不經意的信息傳遞,就構成一個溫暖和諧的外部支持系統,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建立信任的過程。
認真觀察記錄孩子進入高中之後的一些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與人交往方面的細節和典型事件,然後找到一些具體的、孩子在時間管理、情緒管理、調整節奏等方面的有說服力的東西,跟孩子一起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就事論事的分析和共同協商,孩子一般會不太抗拒,而且大量的觀察記錄,會讓孩子正視這些問題,而且跟孩子一起尋求解決之道,也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充分調動孩子的內驅力,利用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資源來解決問題,是非常值得家長嘗試的方法。
支持和引導孩子跟同學的互動和交往,高中階段的同伴影響力非常重要。
在跟同齡人交流過程中,有助於孩子克服內心的孤獨感,並且了解到別人進入高中之後也沒有之前輕鬆,會慢慢減輕壓力,然後在跟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孩子會學習到一些別人好的做法,見賢思齊,從善如流。
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們在一起就是打遊戲玩鬧,還不如待在家裡好好複習功課。
這是個錯誤的認知,孩子需要跟同齡人的正常交往,這也是孩子社會化、進行人際交流的的一個重要過程。
還有在跟這個年齡階段孩子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要表達很多自己的成見,一定會遭到孩子的排斥。
很多孩子跟我說,之所以抗拒跟父母說話,就是無論你說什麼,家長都會覺得你有點不務正業,只有學習才是正道,把自己當成學習機器;還有家長很排斥新事物,觀念太傳統,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都很排斥,而且家長認為自己是為你好,我的觀點不容置疑。
慢慢的,孩子就會更加不願意跟家長溝通了。
尊重親子關係的心理邊界很重要,不要讓孩子感受到心理被侵犯的糟糕狀況。
被壓制,被強制灌輸家長的價值觀,想法,期望,不良情緒會慢慢累積,然後缺乏足夠的疏導,就會爆發親子衝突。
家長往往會一頭霧水,我沒說什麼啊,這小孩怎麼會這麼叛逆?其實是長期積聚的負情緒。
給孩子成長權,不用愛的名義剝奪,不越界,給孩子基本的信任,哪怕這種信任是積極的健康的冒險也是值得的。
會得到孩子積極的回應。
保持對新事物的敏感度和接納的態度,都有助於跟孩子的良性互動。
最受孩子歡迎的家長和老師都是那種還保有一定的童心童趣,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折磨的了無趣味的人。
這跟年齡無關,跟面對生活積極的心態有直接關係。
做一個熱愛生活、思想不斷與時俱進、跟孩子一起成長的家長,說起來容易,落實到具體生活場景就需要家長的智慧。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主動變化很重要,孩子其實很敏感,會通過生活細節在觀察家長的做法。
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不安情緒保持適當的寬容,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面談效果不好,其實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每年十八歲成人儀式上,孩子們收到父母情真意切的信件,都會掉眼淚,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孩子長大了,家長也要跟著成長,溝通方式需要不斷調整,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面對的壓力,而不是所謂關心就是你跟我們說說你到底怎麼了,其實很多壓力和焦慮是孩子說不出來的,需要父母用心去體會和感受。
做一個用心的家長,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祝福你找到跟孩子溝通的正確方式,也祝福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感謝你的信任。
你的朋友 :付麗旻 2018年10月17日星期三
問題徵集持續進行中.....
如何引導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一個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陌生的詞彙,自打孩提時代,我們的叛逆期就悄悄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研究表明,人在2~3、7~9與12~18歲會出現叛逆期,分別為「寶寶叛逆期」、「兒童叛逆期」與「青...
媽媽,我不要你離開我
昨天晚上吃飯時,女兒突然問我:「媽媽,你會不會死,會離開我?媽媽,我不要你離開我」說著說著,女兒就哭起來了。我聽著她說的話和突然啼哭起來的模樣,一時間我愣住了。我問她:「為什麼這樣問?你怎麼了...
與孩子溝通的這些事兒「深度長文 推薦收藏」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少父母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家長的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影響重大。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也是每位家長最積極關心的問題。但是,現在開放的...
解惑丨為什麼你總是和孩子難以溝通?答案在這裡!
顏老師說:孩子高中了,經常有一些家長討論,以前很聽話的孩子,為什麼到高中以後經常會和父母起爭執,家長說兩句後,孩子反而會嫌棄父母特別煩。其實,這種情況在高中生特別常見,家長應先了解具體原因所在。...
孩子遭遇霸凌,家長必須要出手
一項研究顯示:有近六成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會遇到過被欺負甚至是出現被霸凌的現象。每當這類事情發生的時候,如果家長沒能及時發覺或者知道後採取了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往往會給孩子落下終身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