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的這些事兒「深度長文 推薦收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少父母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家長的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影響重大。

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也是每位家長最積極關心的問題。

但是,現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下,如何與孩子溝通是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

做父母的需要不斷地學習與孩子溝通的藝術和技巧,溝通的品質決定親子關係的品質。

本文較長(近1萬字),可能需要花費您15分鐘時間,推薦收藏,當手冊長期使用,希望能解決各位家長與孩子70%以上的溝通問題。

文章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自己進行溝通

第二部分、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第三部分、不愛說話的孩子溝通技巧

第四部分、叛逆期孩子的溝通藝術

第五部分、孩子受挫需及時溝通

第一部分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自己進行溝通】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自己的家長溝通?這個問題家長自己需要審思。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自己進行溝通

首先是因為孩子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在家裡得不到認可。

孩子喜歡的東西、崇拜的偶像、認知的事務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孩子在家裡覺得做什麼都是錯的,自信心全無;孩子要求自己獨立完成某件事情時,家長總是不允許,或者被家長包辦了。

其次,家裡是否有利於溝通的環境,愉快和諧的家庭是孩子能敞開心扉與父母交流的沃土。

孩子要有一個好的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少在家中接待。

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父母失和、家庭暴力都是給孩子負面刺激,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會會產生恐懼和不安。

假如孩子在學習上遭遇挫折時,最需要家庭的溫暖和家長的理解,可等待他的可能是不理不睬、一頓批評、指責甚至暴打,他還敢敞開心扉與父母溝通嗎?

再者,很多父母沒有與孩子溝通的習慣,不能正確認識性格不同導致的溝通方式的差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會造成親子間溝通的障礙。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

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

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下面這些正在阻礙您與孩子的溝通

1、家長把成績看成孩子的唯一

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這沒有錯,但要求孩子的每次考試成績在名列前茅,只要學習好,其它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孩子的學習成為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分數成了家長與孩子嘴邊提到的最頻繁的字眼,甚至孩子考多少分,也成為許多家庭氣氛好壞的晴雨表。

正如我們家長一些事群里一名小學生說:「我一次考了第1名,父母很高興帶我去吃肯德基,我發現成績能給父母最大的滿足。

一次我考砸了,拿了一張慘不忍睹的試卷回到家,父母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原來,分數才是父母最疼愛的孩子。

2、對孩子缺乏正確的評價

我們家長一些事群里經常聽到孩子問這樣的問題「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孩子偷偷上網怎麼樣辦?」問話的父母大多是想要尋找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

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經歷了對孩子的說教、訓斥、打罵絲毫不起作用,感到束手無策而來求助的,然而,卻沒有想到任何一種具體的方法也不可能適應每一個人,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為什麼不聽父母的話,答案很簡單,是父母拿了溝通的絆腳石當方法,指責、埋怨、負面的評價充斥著孩子的耳朵,如「你學習成績這麼差,肯定不是讀書的料;我肯定你什麼是都不能堅持到底;你就從沒有做好過一件事」等等。

父母在說話時一開口就已經否定了孩子,當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不論父母怎麼說,也無論你正確與否,都難以得到孩子的接納與認可。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肯定,孩子也是如此,當他感到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只是負面評價時,就會關閉溝通的大門。

我們原來的文章《站住,別這麼把孩子往坑裡帶!》已經提到,就是父母頻繁暗示孩子某某方面不行(否定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信以為真,逐步趨向那個消極的方面發展。

3、父母喜歡傷孩子自尊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是正常的,並且有時孩子對自己的毛病也有願意改正的想法,作為家長應當及時的鼓勵,給予誠懇的提醒,給孩子改正缺點的勇氣和力量,這是因為孩子愈是犯了錯誤,心裡愈是脆弱,愈是需要父母的諒解與安慰。

而有的家長則不是這樣,當孩子在改的過程中出現反覆時就把孩子的承諾當話柄,來刺激孩子,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雪上加霜。

孩子對此不僅懶得聽,而且逆反心裡加重,反正你們把我看死了我就破罐子破摔。

4、家長過多地嘮叨

比如有個孩子抱怨說自己的母親一天就和自己說六句話:早晨說「快點快點,要不就上學遲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麼也得吃點,要不上午的課頂不住」,第三句是「過馬路要小心,看著點車」,第四句是「到了學校你千萬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學校的飯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第六句「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別著急看電視」。

這樣日復一日的說,作為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感到厭煩,結果反倒事與願違。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儘量不要用陳述句,而要儘可能的讓孩子說。

「問」在今天是一種高級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問也應該是具有很強的技巧性的,家長在這方面應該加強。

頻繁嘮叨使孩子十分反感,有的孩子說我們的耳朵起繭了,根本就不想聽。

當孩子聽到這些話聽多了,所當然不僅關上了耳朵,也關上了心門,日子一長,不但懶得聽,而且逆反心理日盛。

5、家長與孩子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識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

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還會阻斷親子間的溝通,也就人為地形成了代溝了。

父母只有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愛和溫暖,才能使孩子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才能達到孩子願意接受教育的目的。

父母與孩子溝通時,要像對待客戶一樣樹立服務意識。

因為父母幾乎每天都在向孩子「銷售」自己的觀點、知識、思想等內容,所以應該考慮怎樣讓孩子高高興興地接受家長「銷售」的東西。

家長要做好服務,而不要以權威自居對孩子發號施令。

6、父母不能以身作則

家長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

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父母自己身上存在許多不良的嗜好,如打麻將、賭博、酗酒,工作中不敬業愛崗等,這些不良的毛病感染了孩子。

7、不要無所不問

青少年通常不會把很多有關自己的事告訴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你應該把孩子告訴你的任何事情都視為禮物,加以珍視。

曾有一位身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她15歲的女兒回家後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沒有告訴她原因。

於是她陪女兒坐在沙發上摟著她,過了一會兒,女兒就走出房間不哭了。

那位母親始終不知道女兒為什麼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兒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問而是慰藉。

幾年後母女倆談起這件事時,女兒已經記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說她記得當時母親在她身邊,而對女兒來說,母親在身邊才是最為重要的。

第二部分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有些家長覺得,不管怎麼跟孩子講,孩子就是不聽,或者就是沉默,沒有任何回應,讓家長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與孩子溝通非常需要方法技巧的。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家長在同孩子溝通時,是否注意到自己說話的語氣?是否以平等的口氣來與孩子交談,而不是對他們訓話?是否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與信賴?是否加強了同孩子的情感聯繫?……如果沒有做到或注意到這些,您與孩子的溝通可能是無效的。

1、真正地去傾聽你孩子講話

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無論在幹什麼,都應放下手中的事,全身心去傾聽,這表示家長很重視孩子的事情,會讓孩子感覺到他很重要。

被父母重視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來源,這也讓孩子樂於與父母溝通。

有時當媽媽一邊炒菜一邊盛飯時,女兒在想跟媽媽說些什麼時,媽媽有時是不經心地聽著,有時會打斷她,反而請她幫忙擺桌吃飯,但從未停下來,專心去「聽」她想說的話,除非她說的話,真是什麼天大的好消息。

專家也不是叫我們一定要停下手邊所做的,但你可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時間,比如:「好,等我把飯菜擺好。

」或是「再給我十分鐘。

」當然,最好是立即去「聽」孩子要說的。

因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們後,他們便會慢慢地失去了「告訴你」的興趣。

另外,在「聽」時,最好做目光接觸,要孩子曉得你是真的願意聽。

很多時候,孩子只不過想說你覺得不太要緊的事,但對他們而言,卻是重要的。

如果你不去拒絕他們,當他們真遇到困難時,就會自然地來找你談了。

2、信任尊重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

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薰陶。

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

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尊重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看著是自由、獨立、完整、有獨特個性、人格和尊嚴的人。

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尊重孩子的報負和志向;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判斷及個人的意願。

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體罰或變相體罰孩子。

父母尊重孩子才會激起孩子的自尊。

人性最大的悲哀是缺乏自尊。

自尊是一個人靈魂中偉大的槓桿,沒有尊嚴的人等於是一具軀殼。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才能獲得外界對他的尊重。

3、平等相處

真正的朋友是無年齡、無性別、無職位、無地位之分。

與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對他有一種認可的態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無缺的標準,高出孩子實際年齡的尺度來要求孩子。

否則,就會造成孩子對父母懼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麼他就會敬而遠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懷的。

父母只有與孩子平等相處,尊重他的意願,孩子才會把你當作真正的朋友,願意和你分享他的憂愁,也才不會壓抑和膨脹。

父母才能給孩子真正的朋友感覺,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給孩子的愛才能永遠不衰竭,成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為孩子心靈的永久歸屬。

4、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家長不要帶著標準答案與孩子討論,因為人都不喜歡被說服。

溝通時,家長應該把80%的時間用於傾聽孩子的訴說,20%的時間用於說教。

但很多家長並未意識到這一點,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在說教,卻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總是自己說讓孩子聽,特別是當孩子在某一個問題上申訴時,家長就以翅膀長硬了為理由,堵住了孩子說話的機會,而這樣的交流,實際上是家長給自己設置了與孩子溝通的障礙。

如果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

就應當多讓孩子說,既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錯誤,父母也要靜下心來,以同情與認同的態度,站在孩子的立場讓他傾訴,不要打斷孩子的說話,加插自己的意見與批評,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發後,煩惱自然就會消失一半。

這樣做不但可增進親子溝通的感情,也可以讓孩子明白,當遇到任何煩惱時,回到家裡都會得到父母的體諒和支持。

這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當然,孩子也更願意在這種安全感中多與父母交談和溝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傾訴給父母。

5、父母與孩子要坦誠交心

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出現了問題然後才能對症下藥,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為時,如上網成癮、抽菸等,父母首先要冷靜處理,不要氣昏了頭。

要以體貼、諒解的語氣鼓勵孩子說出原因或心中感覺,巧妙地使用沉默與傾聽,領略孩子談話的要點或弦外之音。

由於父母的態度誠懇及友善,孩子會毫無保留地宣洩內心的情感,通過聆聽、對話的方式,父母逐漸引導孩子重新思考問題的核心,共同摸索一個解決的辦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願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幫助他,當然孩子也就會聽父母的話,改正不良毛病。

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6、千萬別笑孩子

孩子的世界與想法是和大人們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

尤其當孩子很認真地告訴你什麼時,你輕蔑或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後也不再跟你談了。

交談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溝通中的最好潤滑劑,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了解幽默與取笑的不同。

7、身體語言的重要

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

當然,也別心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和他「聊」了。

8、別問一些太空洞的問題

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

譬如「今天如何?」「學校好嗎?」也別常用,「為什麼?」因為孩子會不自覺地想保護自己。

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

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

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的與孩子溝通。

學著用一些日常生活來勾引出話題。

孩子有興趣的電視節目或作業即是一個好開頭。

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

將孩子的行動目標分成許多的小台階,每一步都具體而又相對容易的能夠達到目標,讓他們每一步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9、真正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大部分時間,孩子只是想從他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所以,我們可在了解情況後,做個回答或支持。

10、對孩子表達你無條件的愛

自孩子小時,即讓孩子很清楚地了解到你是關心他的,是願意接納他的。

11、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

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

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12、與孩子一起探討教育的方法

不少父母為教育孩子徹夜難眠,到處打聽教育孩子的方法,卻忽略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如農民種莊稼,知道莊稼最需要的養料是最好的養料,企業家懂得顧客最滿意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孩子最喜歡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家長不妨找孩子一起探討,什麼教育方法才是受孩子歡迎的。

家長應當怎麼做才是孩子感到快樂並願意接受的。

教育者父母的行為和態度方式最直接深刻地影響教育對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什麼,必須先明確他需要什麼?如現在的孩子追星的問題,有一個家長就特別明智,她的女兒偶像是周杰倫,她說作為我個人並不欣賞周杰倫,但因為女兒喜歡,我只好試著去了解,如果父母看不起周杰倫,哪麼他必然形成代溝。

家長說我搜集周杰倫的資料,他是奮鬥出來的天才,青少年喜歡他是有原因的,他生活在單親家庭,對母親非常孝順,這是很感人的,出售周杰倫的書我是見一本買一本,跟女兒學唱他的歌。

然後去與孩子有效地引導,理性地對待偶像,母子之間就有了共同的話題。

我認為歌唱得不好並不重要關鍵是與孩子溝通,溝通比水平更重要。

13、父母要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

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們的生活,只希望父母充當顧問或支持才的角色,過多的干涉他們會有一種被監督的感覺,認為失去了自由,便會產生一種不滿情緒,就會躲避家長,並產生隔閡。

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設計去獨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實現自己的願望。

14、溝通多樣化

孩子比較喜歡音樂,那就採取音樂的方式,要循循善誘。

心理學上有「對立違抗」的說法,就是孩子首先會將攻擊面設定為他最親近的人。

家長需要認真思考一下,作為一種符號的出現,是否有些東西是不能為孩子接受的。

家長的語言符號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逆反心理。

而多種新穎的溝通方式,比如生日蛋糕,可以插一面小旗子,寫著「孩子我愛你」,容易增加情趣。

常規的溝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興趣和能動性。

15、講究溝通的藝術

我們經常遇到一些苦惱的家長,殫精竭慮,什麼招都用了,孩子就是不聽話。

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家長落伍了。

現今社會是個多元的時代,孩子面前的誘惑很多,從客觀上講教育的難度確實是增大了,但我們的家長沒有與時俱進努力學習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國有70%的家長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養育孩子方面的知識,使用的方法多是上一代養育方法的延續,有的則是一成不變的方法來培育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難免在教育孩子時力不成心。

這樣才能為和孩子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基礎。

16、切忌別人家的小孩

「你看,隔壁的小濤都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了,你還什麼都不會,你怎樣才能趕上人家啊?」「樓下的那個妮妮實在太不像話了,去年讀一年級以 來,數學從來沒考及格過,將來你可別這樣。

」讀大班的小菲現在最怕聽到媽媽提小濤、妮妮,原來大家常常在一塊玩,可是自從聽了媽媽的嘮叨,她都不知道自己 還要不要和他們一塊玩了。

孩子童由於抽象思維尚處於發展階段,所以在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時候,不要給他們一個籠統的「好孩子」、「壞孩子」的概念,而應 該具體和清楚,更多時候還需要一個樣本。

不過,這個樣本最好是從故事書、動畫片、文學典籍中尋找,會比較穩妥。

父母若是以親戚朋友為例,恐怕會為自己的孩 子將來建立人際關係製造難題;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評價會無形中傷害到其他人。

17、當家長發現與孩子溝通不下去了怎麼辦

家長的問題不能大而化之,問的問題越具體越好,越小越好,比如「今天的語文課上有什麼收穫呀?」「做數學題的時候碰到什麼困難沒有呀?」……如果孩子實在不想說話時,寧可先暫時放棄,這比追在孩子屁股後面問個不停要好。

家長應把溝通的話,用敘述的語言、平和的語調,不帶情緒地說出來,把消極、負面的語言轉化成積極、正面的語言。

第三部分

【不愛說話的孩子溝通技巧】

有些孩子天生沉默,對父母講的沒有任何回應,讓家長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這類的孩子溝通需要另類技巧。

不愛說話的孩子溝通技巧

1、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發生了不開心的事情時,很多事情在大人看來是很小的事情,不值得在意,但是在孩子的心裡,這件事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你只懂得站在大人的立場來看待發生的事,那麼你永遠也無法理解孩子的感受。

學會換到孩子的立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受事情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帶給孩子的感受是什麼,才能真正與孩子有效地溝通,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也會因此覺得安全、溫暖。

心理學上提倡「共情」,只有處於同樣的情況境遇下才能感同身受。

很多溝通都必須有過相應的體驗,才能夠理解,才會有效果,只講道理孩子是很難聽進去。

2、使用孩子的語言,有利於與孩子溝通

有些孩子比較不喜歡錶達,即使在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回到家也是沉默,不願意或者是不敢對家長說。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心裡好像有事卻又不說,可以嘗試換一種方式與孩子溝通。

走進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語氣,會讓孩子感覺輕鬆一些,也會覺得和你親近一些,那麼,也許他會願意跟你分享他所發生的事情。

3、與孩子處於同一高度講話

如果你筆直地站著,跟孩子講話,對於孩子來說,大人的高度比較高,會造成壓迫感,如果你想更親近孩子,最好是和孩子處於同一高度講話,當你蹲下來,和孩子處於同一高度的時候,你會看到孩子所看到的世界,這同樣有助於你理解孩子的世界。

這樣對於孩子來講,也會感覺到更舒服。

4、借用遊戲巧妙與孩子溝通

對於不愛講話的孩子,可以通過玩遊戲或者是同他一起玩玩具的方式來打開與其溝通的通路。

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玩。

當孩子獨自一個人玩弄著地上的玩具時,你不妨加入他,和他一起玩,和他一起構建不一樣的世界和語言,那麼從中你會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另外,通過孩子對待玩具的態度,以及孩子賦予玩具不同的含義時,你也可以從中得知孩子內心的感受和狀態。

5、自我暴露,引導孩子表達

通常孩子如果遇到了什麼高興的事情時,會情不自禁地告訴周圍的人,但是,如果遇到一些不高興的事,對於比較安靜的孩子,就不一定會主動說出來。

如果你知道孩子是因為什麼事情而不高興,或者是因為什麼事情正在難過或生氣,但是他卻不敢仔細地表達出來。

那麼你也可以嘗試講講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歷,同時講講自己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再進一步慢慢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表達感受和情緒。

第四部分

【叛逆期孩子的溝通藝術】

家長應該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這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

溝通是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的根本,家長應多觀察孩子的行為和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參考家長一些事觀音姐姐的文章《家有叛逆的孩子是個寶 13-17歲的孩子家長一定要認真看完!》

叛逆期孩子的溝通藝術

1、尊重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

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

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2、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比如,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欣賞和感興趣,不要用自己的價值喜惡來評判孩子的鑑賞力,就算孩子喜歡的東西你看不上眼,也不能流露出不屑,要知道,孩子會對父母的價值判斷非常敏感 ,父母反對他喜歡的,他就會感到焦慮和衝突,容易和父母抬槓對抗,聰明的父母就不要和孩子對著幹。

3、忌從學習入題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

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4、允許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

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5、學會示弱

在孩子面前不要再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適當地裝傻,不再講究權威,溝通時候要培養孩子的權威和尊嚴,否則孩子憑什麼買你的帳?許多孩子在叛逆的時期是對父母橫挑鼻子豎挑眼的,這個時候要學會讓步,把孩子放在他想要的位置,父母先學會示弱。

6、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

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

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第五部分

【孩子受挫需及時溝通】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情緒具有記憶性,不良情緒若不及時清理就會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

所以孩子遭遇挫折要及時溝通。

孩子受挫需及時溝通

1、肯定孩子

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或者在外遭受了什麼挫折(比如在全班同學面前摔了一跤,或因為上課分神被老師扔了一個粉筆頭),當孩子回家後帶著情緒說話時,那是孩子在宣洩自己的情緒。

這時家長要善於做最好的聽眾,去理解與支持孩子。

可以先用三五句話肯定他,比如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如果孩子剛開始說:「我恨死某某老師了。

」這時家長馬上說:「怎麼可以恨老師呢?肯定是你不對……」這樣孩子就不會再說下去了,這就中斷了溝通,家長的行為就不是建設性溝通,而是破壞性溝通。

正確的做法是等他說完、發泄完後,再通過講理引導他。

2、分析過程

孩子有情緒時,要先幫他消除不良情緒,再解決問題。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回憶當時的情況,此時家長的話不是越多越好,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

家長要用90%的時間讓孩子說事情的經過,了解他的心理感受,這個過程就是孩子發泄情緒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要不懂裝懂,不要堅持對與錯,而要了解孩子的真正動機,不要輕易下結論。

3、規勸孩子

當孩子發泄完情緒後,他的理智才回歸本位,這時給他講道理,他才聽得進去。

這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老師扔粉筆頭這個舉動是不對,但你不能恨這個老師,更不能因為不喜歡老師而不喜歡老師教的課,你想啊,哪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認真學習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 父母怎麼應對寶寶叛逆期

人有三個叛逆期,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七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麼辦?

「孩子不聽話,你讓他幹什麼偏不做,凡是都和你對著幹。」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這個特殊時期內,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化解這個代溝呢?

我以母親的名義推薦一本書正面管教

子女的教育方式永遠是一個家庭永恆的話題,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兩大類:積極有效的和消極無為的。顯然我們希望我們的方式方法是前者,但事實上可能效果卻是後者。原因在於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方法。而《正面管...

孩子叛逆很苦惱?快來跟我學幾招!

在網上我看過這樣一句話:你叛逆期怎麼整我,我更年期就怎麼整你!感覺蠻有意思的,通過這一句話看出孩子叛逆期是多麼可惡。關於孩子叛逆其實很多父母都是束手無策的,不知道該怎麼樣去管教孩子,孩子又不聽話...

孩子「叛逆期」,家長千萬不能做的4個事情!

隨著年齡的變化,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變化,特別是上初中以後,很多孩子都開始出現叛逆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家長做哪些事情能改變孩子的叛逆呢?現在的初高中學生大多數是寄宿生,實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