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寶寶這樣成長會影響他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們在一起嬉鬧玩耍,難免會有矛盾,有了矛盾,有的孩子總愛用拳頭解決。
在一旁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是打人的一方,不是被打得一方,心裡總是竊喜。
覺得這樣不容易吃虧,長大後肯定吃虧。
可是,真的是這樣麼?孩子打人你不管,後果會很嚴重。
任由孩子打人,會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呢?
-
人際關係差,適應能力低
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在一項針對兒童心裡研究中,讓20個兒童在一次夏令營後,分別在夏令營中的小夥伴進行好感度的評價。
(比如,你最喜歡和誰玩,最不喜歡和誰玩,從喜歡到不喜歡依次排列)並給出理由,在這次票選中,哪些具有攻擊性,不合群的小朋友永遠都是他們排斥的對象。
另有研究表明,因破壞行為和攻擊性被排斥的兒童。
成年後都面臨心理失調的危險,在學校中表現各種各樣適應不良;逃課,小霸王,學業不良高達74%。皮亞傑發展心理學指出;同伴對兒童兒童的社交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往過程中,在同伴間是否受歡迎,被排斥,被忽略以及孩子在同伴交往中鎖處的地位,與孩子在成年後存在的社交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現在在孩子中收歡迎的人,將來在社會群體中也將成為受歡迎的人。看了這些,你還會覺得孩子打人,將來不吃虧麼?
-
孩子越早學會打人,將來就越難改掉
孩子在很小就學習到的東西,往往會伴隨他一生。
如果孩子很小就養成了會打人的習慣,那等他長大以後就很難改掉了。因此,當家長們發現孩子愛動不動就打人的時候,要趁早制止並糾正。
-
學不會處理矛盾的正確方式
有些家長甚至教孩子「以牙還牙」的方式處理矛盾,覺得被打了就要打回去,不能吃虧。
這樣處理,無形是給孩子灌輸了一種錯誤的認識。
孩子會覺得「以牙還牙」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以後只要遇到了一點不順心的事就成了用拳頭解決。
長期這樣薰陶孩子,將來在社交也會出現各種障礙。那麼,孩子打架時,到底該怎麼做?
1.矛盾放一邊,安撫第一位
當發現孩子打架時,永遠都是先安撫情緒,再處理事情。
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並向對方家長道歉,再進行適當的批評或者教育。2.就事論事,讓孩子們表達憤怒
家長們應該先針對事情本身進行分析,判定是非。
給孩子創造一個平等自由交流的空間,讓孩子梳理自己的行為。3.無論有意無意,是傷害就該制止
在任何情況下,被攻擊都是一種傷害。
因此,不管這種傷害是無意還是有意,我們都應該制止。最後,小編提醒各位媽咪們,以後遇到寶寶打人一定要妥善處理,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脾氣與個性來處理這件事!
你家寶寶有沒有出現攻擊性的行為
攻擊行為是一種內在生理的驅動,有先天遺傳和內分泌的原因。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大腦發育,這種行為在二、三歲會頻繁出現在兒童身上,到五、六歲形成第一次高峰。第二次高峰出現在青春期。同時,男孩的攻擊...
孩子可以打人,你管的不對才是大事
孩子在學校里愛動手打同學,常讓家長頭痛不已,也讓孩子失去了很多童年夥伴,倍感孤單。家長們常希望能快速找到制止孩子這種不當行為的方法,殊不知,在我們找方法的同時,了解孩子攻擊性行為的來源更為重要。
關於攻擊性行為一:論業界「小霸王」成長記
最近一一開始有攻擊同伴的小苗頭,聽奶奶說在公園和小朋友玩沙子,突然就拿鏟子朝小朋友臉上揚沙。奶奶及時制止並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倆人繼續玩結果又來一次,直接把小妹妹玩哭了。諸如此類的打人咬人等現象都...
別以為孩子強勢愛打人是好事,他吃苦的日子在後頭!
孩子在一起嬉戲玩耍,難免會有矛盾,有了矛盾,有些孩子就愛用拳頭解決問題。有些家長看到自家孩子是打人的一方而不是被打的一方,心裡難免會有一絲竊喜,覺得這樣不容易被欺負,長大以後肯定不會吃虧。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