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卑,大多來自父母5種行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寶寶平時都是很聽話的乖寶寶,幼兒園的老師也經常說孩子懂事,但孩子就是害羞,遇到事情總擔心做不好,不自信。

有的父母會認為這不是什麼大的問題,等到孩子長大了就會好的。

但夢媽卻不是這樣想的,都說三歲看到老,很多行為習慣與性格問題,都在小時候就成型了,長大了之後,就很難改了。

其實有時候,孩子出現自卑的行為,並不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家長可能才是令孩子缺乏自信的罪魁禍首。

1 、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比如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可能羞於問候;讓孩子表演個節目,因為不好意思,就會拒絕。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就會訓斥孩子,說他不懂禮貌。

這樣就給孩子貼上了不懂禮貌的標籤,會對孩子的心裡造成很大的傷害。

2、 缺少讚美與鼓勵

中國人都是以謙虛為美德,所以做父母的在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也不會積極的表揚。

很多父母都是只盯著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點。

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產生自卑心理。

3 、經常喜歡給孩子潑冷水

有的孩子一旦做好什麼事情之後,都會興奮地找到家長,希望得到鼓勵。

有的家長就會說:"做了這麼點事情,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某某家的孩子已經能怎麼樣了"

4、親子交流甚少

這種交流是一種心靈對話,並不是簡單的陪伴,只有真正的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現在有的小男孩之所以缺少自信與男子氣概,可能就是因為缺少父親的榜樣力量。

所以,陪伴孩子並不是一方的責任,而是雙方共同的義務。

5、 愛發火批評孩子

有的家長總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會對孩子發火。

比如不小心把碗摔碎了等,無形中就會給孩子一種錯覺,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長大之後,就會養成唯唯諾諾的性子,遇事就願意往後躲,自卑心態更會跟著孩子一生。

幼兒時期一般是性格定向的時期,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這幾種行為,萬不要在孩子心中種下自卑的種子,否則將來恐怕會追悔莫及的。

各位寶媽們,你們在平時早期教育孩子過程中有哪些不錯的做法那?歡迎留言交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知道嗎?家長要為孩子自身問題負全責!

一個孩子嫉妒心強,背後可能是父母喜歡拿他跟別人比較:一個孩子沒禮貌,很可能他父母也一樣。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遠不只富有貧窮。陪伴他,傾聽他,鼓勵他,教會他尊重與理解,言傳身教如何做一個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