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退燒小心五大誤區 怎麼才是正確做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發燒了,家長們總說很緊張,又是送醫又是吃藥,但專家表示,給孩子退燒千萬不能採取過激的方式。

下面我們看看兒童退燒的2個錯誤做法。

兒童退燒錯誤做法

通過「捂熱」出汗退熱

常聽一些家長說:「吃點藥,捂一會,等汗出來就不燒了」,也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怕冷,因此要穿多點、蓋多點,於是里三層、外三層地把孩子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出一個憋得紅彤彤的小臉蛋,通過捂熱出汗來退熱的家長也不少,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末梢循環變得較差,手腳摸起來可能會有些涼涼的,但這並不是因為孩子穿得不夠多。

而且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包得嚴嚴實實反而會影響到機體的散熱,使體溫上升,甚至處於高熱狀態,在高熱時末梢血管可代償性擴張,使出汗增多,同時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加,加之寶寶長期在這種悶熱的高熱環境中,處於缺氧狀態,長時間下來,極有可能會導致機體多器官、多系統受累。

一發燒馬上用退燒藥

有些家長一見到孩子發燒,就馬上給孩子服用各種退燒藥,吃藥後沒有馬上見效時,又立即換另一種退燒藥。

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

不能洗澡,只能冷水擦身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了就不能洗澡,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發燒需要散熱,用冷水擦身可以幫助降溫。

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

不吃藥只吊針

在門診,醫生常遇到一些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吊針,說是吊了針孩子可以快點退燒。

兒童發熱原則上不給予吊針,因為感冒咳嗽80%-90%是感染病毒,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還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現在家長帶孩子看病,動不動就要求醫生給打吊針,以為這樣能比口服退燒藥來得快。

其實,目前兒童口服的退燒藥如對乙醯氨基酚等服用後30分鐘就能起效,起效並不比打點滴慢,更重要的是這些口服退燒藥副作用小,比較安全,而一些退燒針劑,可引起腸胃黏膜損傷,如果注射劑量過大,會使孩子出汗過多、體溫迅速下降,易引起虛脫。

事實上,抗生素本身就有副作用,注射次數多了,不僅讓孩子食慾下降,胃腸功能紊亂,還可能出現免疫功能低下。

高燒也不能吃退燒藥,怕影響醫生診斷

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吃了退燒藥,寶寶退燒了再去看醫生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

其實這種想法有些過慮了。

我們建議,只要是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包里都備一支體溫計和一瓶退燒藥。

體溫計方便隨時量體溫,隨身帶著退燒藥,如果寶寶發燒超過38.5℃,可以先給寶寶服藥再等著看醫生。

如果寶寶有熱性驚厥史,更應該積極退熱,可以在體溫38℃或剛開始上升時就服用退熱藥,以求儘可能讓孩子體溫不要升得過快過高,從而減免抽搐發生的可能。

兒童退燒正確做法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

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發燒38度怎麼辦

日常發燒的護理一般寶寶發燒在38.5℃以下不用退熱處理,選用物理降溫;38.5℃以上應採用相應的藥物退熱措施。

應對孩子發熱的五大誤區, 你都做對了嗎?

誤區一:發熱捂汗,可以幫助退燒寶寶發燒,家長就給寶寶穿得里三層外三層,甚至蓋上大棉被,覺得寶寶穿得厚點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燒了。結果適得其反,多餘的熱量散布出去寶寶體溫迅速升高,不但難受,還有可...

孩子發燒別馬上用退燒藥 退燒小心4個誤區

在兒科門診,發熱是孩子們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尤其是在遇到流感高發期,兒科門診到處都可見到頭上貼著退熱貼的小孩。孩子一發燒,很多家長就顯得非常緊張、焦慮、不知所措了,他們老擔心發燒會燒壞小寶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