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幼兒園回來臉上多了一道傷口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More媽說

我是More媽,我在這個公眾號與大家分享原創的育兒心得、親子遊記、各類成長資源。

還有你意想不到的團購及美好的生活推薦~

更多生活及親子記錄,可關注我的個人微信:lovemore33 微博:奧利弗是More媽。

期待遇見未知的你。

這篇帖子寫在More妹去年剛上幼兒園後的半個月,日子和現在差不多。

最近新一輪的新生入園,後台同類的詢問多了起來,就把老帖撈起來。

現在看看,走過這小班一年,文中內容依然適用,再次分享給爸爸媽媽們~

昨天幼兒園放學,發現More妹子臉上多了一道傷口。

朋友圈馬克了一下,留言多炸了。

實際上More對臉上的疤完全不在意,開始還不願多說,只說反正不疼又沒事的。

午睡後告訴我是小朋友滑滑梯時家裡帶來的玩具不小心劃到她臉上,說小朋友也不是故意的,她自己以後也會注意看到這種尖的東西避遠點。

在這件事上我覺得女兒的反應符合她的個性,但比我想像的貌似更成熟點。

我除了用碘伏幫她處理了下傷口,也沒多說什麼。

傍晚還是有好多媽媽留言,那麼趁妹子睡下了,我就來說說我對這事的看法。

培養孩子的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

More妹子的幼兒園有一周家長陪伴的親子課程,在這一周里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幼兒園老師們每天帶幾十個精力旺盛的小朋友,工作量非常大,沒有辦法時時好好地看好每個小朋友。

特別是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每個小朋友都和打雞血似的超興奮。

這個時候小朋友自己有安全自我保護意識,比在意外發生時靠老師來防護靠譜得多了。

憑心而論就算是家長一對一看著出去玩都不能保證不出意外,或者意外發生時能及時阻止,更何況幼兒園三個老師對二十幾個孩子這種師生配比。

不要製造有可能造成傷害的機會

家長在不希望自己孩子被傷害的同時,也請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受傷的原因。

至少記得每天檢查下孩子的手,及時剪指甲。

很多時候小朋友溝通交流時動作幅度都比較大,小朋友皮膚又嫩,手指划過指甲稍長,很容易就撓傷撓破對方。

剪去指甲不僅安全也更加衛生。

另外就是每天入園時檢查清楚孩子口袋及小書包里有沒有帶比較「危險」的物品或者玩具去幼兒園。

出現情況及時和老師溝通

出現問題及時和老師溝通。

昨天發朋友圈後好多媽媽留言說老師都會說不知道,或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希望混過去,也有說和老師說只會避重就輕,說了等於白說。

More媽覺得吧,既然把孩子送來了幼兒園,請相信老師會用心好好對我們的孩子、對待自己的這份工作。

和老師說,是反映情況讓老師知曉,不是指責也不是什麼要個說法,我不覺得老師會採取逃避推脫的態度。

請信任孩子的老師。

要知道你對老師的態度和印象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傳達給孩子正確的觀念

送去幼兒園後家長都會有擔心自己家的娃會不會被其他的孩子欺負。

以我個人從小到大的經驗,的確每個班都會有那麼一兩個特別暴力、喜歡欺負小朋友的孩子。

那麼當孩子被打或者被欺負後,怎麼引導孩子?對於這個問題,可能不同的家庭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之前朋友圈有問過一次,真的是一百個媽一百種做法。

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More媽想說的是,不管怎麼樣,請不要以孩子有攻擊性為榮,或者以孩子不還手為恥。

曾親耳不止一次聽到奶奶或媽媽和周圍的人誇說自己的孫子或者兒子「在幼兒園很能幹,只有他打人,從來沒有人打他。

」或者埋怨「他打你,你為什麼不打回來?怎麼這麼沒用。

」之類的。

孩子小,交往表達方式和成人不一樣。

有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稚嫩,常常用動作來表達對同伴的喜愛,家長的不當解讀可能就真的讓孩子形成習慣了。

而對方孩子可能不理解或者不喜歡這種特別的方式,孩子有自己處事溝通的方式,不依樣還手不代表無能。

無論孩子出現哪種狀況,請不要隨意地給他「扣帽子」,正確的引導、鼓勵和支持是孩子最需要的。

於孩子於自己,幼兒園都是一段新的征程。

今天隨文送上一首More媽在碼這篇時一直循環聽的歌:「我長大了依然不會忘那童年,我變老了依然不會忘那童年……」

希望若干年後回憶起來,童年都是滿滿的美好,亦願都生長出堅實漂亮的羽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4歲男童幼兒園受虐 專家建議該出手時就出手!

王女士的寶貝兒子嘟嘟今年4歲了,但由於孩子生性膽小怕事,入園之後這個弱點為他帶來很多麻煩,經常被調皮的小朋友給欺負,經常回到家,看到手上的血痕或腿上的淤青,王女士非常氣憤,寶貝也因此對幼兒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