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做到和孩子不談條件談事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的孩子總是愛跟父母談條件,孩子年齡越大越聰明、主意越多,談條件的頻率也就越來越大。

父母首先要明確的是,不要讓孩子養成跟你談條件的習慣。

那針對這一現象。

父母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父母要做好跟孩子的溝通。

要用孩子明白的語言去說跟孩子清楚講明白事情,要讓孩子明白你內心的真實想法。

跟孩子說話前都要提醒自己「蹲下來」,因為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有利於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更願意溝通了。

當你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時,語氣語調自然降低三分,讓孩子看到的不再是一個趾高氣揚的爸媽,而似乎是一個跟自己溝通的小夥伴。

溝通的距離縮短了,直視對方眼眸的時候,孩子能感受到來自大人的尊重。

孩子們雖然小,但對大人的情緒非常敏感,他們輕易就能捕捉到來自大人的蛛絲馬跡。

大人對自己的尊重,孩子們也能輕易感受到,這會讓孩子們心情愉悅,也更樂意溝通。

其次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孩子正處於生長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強,但也有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

他們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

因此,當孩子發生問題時,家長應冷靜下來,給孩子訴說的機會,從孩子的訴說中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機,然後因勢利導進行教育,幫助孩子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傾聽孩子的訴說,充分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是一種家教藝術。

家長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信任父母,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然後要與孩子一起定製家庭規則。

不少父母常常認為規則應該由成人給孩子制定,之後他們遵守就可以了。

實際上,因為活動的主體是孩子,如果不尊重他們的意見,那可能會是一種強迫命令,甚至成為壓制、約束孩子合理要求和願望的手段。

因此我們主張一種民主、溝通、理解、接納、協商、合作、互信的方式,反對獨裁、專制、強迫、控制、命令、不信任的方式。

父母與孩子通過討論一同做出某些規定,既是對孩子的尊重,也能夠建立起適當的規則。

規則需要簡單扼要,可執行性高,要孩子能做到。

父母讓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不要用 「好不好」,「行不行」,「可以不可以」這樣的語言,而是要明確的告訴孩子要做什麼。

要做到堅定而溫柔。

最後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若是你尊重孩子對自我世界的決定,那麼,他會因而發展出自我約束能力,從而會有一種成就感、自我價值感和責任感,這對孩子的一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想更多了解可以收聽喜馬拉雅FM上我們專題節目《和孩子不談條件談事情》。

如果育兒有問題,也可以向專家提問:http://fd.zaih.com/tutor/592097719?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歡迎關注喜馬拉雅FM平台獨家簽約的育兒節目《爸媽行不行》微信:爸媽行不行,直接收聽超級育兒師Frances領銜的「園長媽媽」專家團製作的,針對0-6歲幼兒情商培育和親子關係輔導的實戰音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做家務成年後收入提高4倍

根據一項社會調查顯示,會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的收入是不會做家務孩子的四倍,為什麼會有這麼驚人的差距呢?其實,做家務不僅僅是做家務這麼簡單喲。出自清代文學家劉蓉的《習慣說》中的一句話:「一室之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