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專注、沒耐心、愛發脾氣,根子到底在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下面這些情況,你中槍了沒?

作者:心心媽

1

周末帶心心去游泳,剛下水沒多久,來了一個一歲多的寶寶,是爺爺奶奶陪著的。

孩子到了水裡,很快被池中各式各樣的戲水玩具吸去了注意力。

她擺弄著一個洒水壺,好奇地看著出水口的小洞洞。

奶奶不耐煩了:「寶寶,小腳蹬一蹬,游起來。

孩子不聽,把洒水壺按進水裡,用力提上來。

奶奶又繼續:「寶寶,咱是來游泳不是來玩的啊!雙腿蹬起來!腿在哪裡啊?」

孩子捧著洒水壺,稍稍一傾斜,見水從小洞裡「嘩嘩~」流出來,她眼睛一亮。

奶奶魔咒般的聲音又繼續響起。

整整七八分鐘,奶奶都沒有停止過催促,而孩子完全屏蔽了奶奶的聲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一旁的我被「魔音」困擾得無法忍受時,奶奶自己也累了,她開始使出大招——走到孩子跟前,她一把奪過洒水壺,然後笑嘻嘻地跟孩子說:「你游幾下,奶奶就給你!」

孩子玩得正興起,見洒水壺落到了奶奶手裡,小嘴一撇,眼看就要哭出來,奶奶不依不饒:「游幾下就給你呀!快點!」

孩子只能順勢動動腿,奶奶還是不滿意,一手拿著洒水壺,一邊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持續地蹬腿。

孩子眼巴巴看著玩具,再也抑制不住地大哭起來。

奶奶瞅著不對,馬上把玩具歸還,可孩子一把推開玩具,閉著眼歇斯底里地哭,任誰也哄不好。

這樣的場景很常見。

早教課上、兒童樂園裡,但凡是父母花了錢的,孩子總被強迫著跟著大人的思路來。

焦慮的父母生怕孩子沒有學到全部,沒有玩完所有的項目,那不是浪費錢嗎?起初我也這麼認為,但當我靜下心來觀察孩子,我才發現他們有自己的世界、節奏和收穫。

比如上文中的孩子,漂在水中,這本身就讓他感受到了浮力;將洒水壺裝滿,讓她體會到了重量;水從洞口流出時,她觀察到了液體的流動。

對於孩子,生活無處不學習。

我們焦慮著讓孩子學會的那些知識與技能,在她感興趣時,也許幾次課就能學會。

但因為我們的焦慮破壞的孩子的專注力,卻很難再修復。

2

前不久,一位老友約我出來,說自己有一肚子的育兒困惑找我聊。

見了面,她就著急地問,為啥我家娃這麼沒有耐心?比如喝奶,她說要喝就得立馬喝,我去沖奶的時候,她急得發脾氣,有時候還哭。

而且,別的孩子來我家玩玩具,她不僅不分享,還打別人……你說怎麼2歲就這樣?我該怎麼教育啊?

她像機關槍一樣「噠噠噠~」說著,我在一邊笑:「親愛的,孩子都這樣,她沒有問題啊!」

有時候,我們真得提醒自己「他還只是個孩子」

這麼大的孩子沒有時間概念,是個急性子;他們有了「物權」意識,不愛分享;他們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總是簡單粗暴。

每當這時,我們總是很焦慮,焦慮別人怎麼看待我們,焦慮是自己沒把孩子教好,焦慮 「3歲看老」,那長大了孩子會成什麼樣……

因為焦慮,我們會給孩子一些超出年齡的要求。

可再怎麼要求、說教,孩子也跨越不了她成長的階段性「局限」。

我們只有理解她,耐心引導她,她才能一步步學會等待、學會表達、學會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

3

夜裡我正準備睡覺,M發來一條控訴孩子姥姥的簡訊:

「今天孩子出門不願意穿羽絨服,為此和我鬧起來,我沒生氣,只是我告訴他『要麼穿上和媽媽出門,要麼在家和姥姥呆著,你自己決定。

』說完,我就在旁邊沙發坐下了,想給孩子冷靜的時間。

誰知見孩子半天沒動靜,姥姥威脅孩子道:『你再不穿上,媽媽就不要你了啊!』孩子聽完馬上就大哭起來。

剛看完第一條,第二條就火速接上:「你知道聽到這話,我有多鬱悶嗎?我在家這幾年全職陪孩子不就是為了給他安全感嗎?被孩子姥姥這一說,我感覺自己功虧一簣!」

隔著螢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焦慮與憤怒。

M是我的好友,標籤:「科學育兒」的新潮媽媽,從孕期到現在,研究了很多的育兒書籍。

我理解她的擔心,因為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但問題真的這麼嚴重嗎?還是我們太焦慮了?

新一代的媽媽讀了太多科學育兒的書籍,難免想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成長環境。

這沒有錯。

但畢竟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她需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並不是每一個都會注意溝通技巧,教育方法。

孩子從小接觸這些並不是壞事,以後上了學說不定也一樣會遇到說話「嚴厲」的老師,這是遲早要面對的。

遇到這些,不妨自己去跟孩子溝通,當孩子確信媽媽的話、媽媽的愛,她的內心就會有強大的力量,別人開玩笑或「威脅」的話語也就不會煩擾到她。

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各類育兒信息的蜂擁而至,父母的焦慮也越來越常態化。

但過度的焦慮會直接傳染給孩子,影響孩子的性格,干擾孩子的成長,也造成整個家庭關係的緊張。

我能理解父母的焦慮,甚至有時自己也會不可避免的焦慮。

每當這時,我都會提醒自己,孩子有其內在的成長節奏,也有現階段成長的局限,需要我們的耐心賦予她更多自由的空間。

同時,當孩子處於某一年齡階段時,我們總習慣強調當前階段的重要性,弄得自己緊張不已。

其實,從畢生發展心理學理論上來看:人一生的發展是持續性的、終生的、可塑的。

每個人生階段對未來發展都具有同樣重要的影響。

明白了這點,我們就能把心態放輕鬆,把眼光放長遠。

眼前的這些挑戰和「不如意」放在整個生命的長河中,其實不過是個「小插曲」。


作者簡介:心心媽,育兒路上努力追求自我成長的全職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堅信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小孩,而學習是成為好父母的唯一捷徑。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中最忌諱的是父母的短視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什麼叫做父母的短視?短視對孩子的成長會出現怎樣的影響和危害?作者列舉了生活中的常見例子,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作者:心心媽

不懂這3個關鍵原則,難怪寶寶越哄脾氣越大!

今日關鍵詞:發脾氣寶寶發脾氣一直是家長們的世界級頭號難題,很多家長們留言說,即使試著同理共情和寶寶好好說話,也依然並沒有什麼用。孩子依然放肆哭鬧根本聽不進去,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該怎麼辦呢?別...

活在當下,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我們常常感嘆昔日的小嬰兒如今已長成有想法的兒童。日子一天天地過,回首起來,你是否悉心地陪伴了他的成長?還是你總是敷衍他、心不在焉、沒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