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很多壞毛病都來源於此,父母卻沒有意識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言:父母不能教會孩子自己沒有的東西。
作者:心心媽
正面管教的課堂上,當我做完「行大於言」的活動,我會重新回到家長開課時寫下的自己面臨的種種育兒挑戰與煩惱,指著那列長長的清單問到:「這裡面的挑戰,有沒有可能來源於模仿我們大人的行為?」
原先抱怨著孩子的家長,聽到這句話,似乎一下子明白了過來:
有媽媽說,「我孩子那暴脾氣就是隨我,我經常對他沒耐心,他打擾我時,我就讓他走開,結果有天,他正在看書,妹妹來找他玩,他也很兇地吼妹妹:『走開!別碰我!』那語氣、表情真的和我一模一樣!」
「你們說我兒子總跟我說『不』,是不是也和我總跟我媽抬槓有關係?我們都住在一起,也許孩子心裡是有感覺的!」有媽媽思考。
「我也覺得我有問題,我平時就不愛和陌生人主動說話聊天,怎麼能要求我家女兒熱情大方地交朋友呢?」
是啊,父母不能教會孩子自己沒有的東西。
這就是我們苦口婆心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卻壓根聽不進去的原因。
不得不承認,語言時常是蒼白的,而行動卻是有力的。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
其實這句話不僅能運用於教育,也能運用於各類人際關係。
我們永遠無法改變一個人,但是我們可以身體力行地去影響。
在這堂課快結束時的「家長幫助家長」環節,有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育兒困擾:「孩子寫作業總磨磨蹭蹭怎麼辦?」
一開始,旁觀的媽媽都沉默著,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因為他們的孩子也有同樣的問題。
後來在思路打開後,我們一連頭腦風暴出了12條解決辦法。
受困擾的媽媽最終決定先踐行兩條:1,與孩子共情、建立情感連接,一起找出磨蹭的原因。
2,自己先學習時間管理。
特別是第二條,這位媽媽深有感觸,她一個人全職帶兩娃,自己的時間管理已經一團糟。
這種狀態本身恐怕對於孩子就是沒有說服力的。
她的這個反思讓我想起了我的正面管教導師A的故事。
A與我們分享過,她最近幾個月的教育重點在於培養兒子的專注力,教他學會時間管理。
A的兒子是小學三年級,正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
她是怎麼做的呢?
她自己先去學習了時間管理的課程並開始踐行起來。
當她逐漸發現早睡早起、給任務排程、用番茄鍾訓練專注力等等工具對自己生活帶來的積極改變之後,她才將這些介紹給她的孩子。
孩子一開始是抗拒的:「我才不要用你的破番茄鍾寫作業呢!」
沒關係,A繼續踐行,在陪兒子寫作業時,她用番茄鍾完成自己的工作,並把番茄鐘的鬧鈴設成了鳥叫聲、流水聲……。
看到媽媽用得起勁,並且的確高效地做完了工作,孩子也漸漸感興趣了,主動要求嘗試。
第一個番茄鍾時,孩子還是忍不住和媽媽說話,或者玩東玩西,無法專注。
A溫和地說:「你每和我說一次話,我都幫你記下來,看看你有多少次打岔。
但是沒關係,這都是正常的,媽媽最初用的時候,也和你一樣。
」
就這樣慢慢引導,一小步一小步地鼓勵與進步,孩子的專注力大大提高。
我想這就是用生命喚醒生命的教育吧。
自己成長在先,再去影響孩子,並耐心地手把手訓練他。
沒有孩子天生就有很好的專注力,天生就會時間管理,不是嗎?
說到這,有父母一定覺得,如果任何事都要這樣一步步陪伴孩子成長,那我們豈不是太累了?
可這不就是養育的意義所在嗎?
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修行。
因為養育,我們查缺補漏,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從這點來說,我們要感謝孩子,他們是我們生命的禮物!
作者簡介:心心媽,育兒路上努力追求自我成長的全職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堅信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小孩,而學習是成為好父母的唯一捷徑。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養育00後、10後,父母們到底需要怎麼養?隨意、自發、科學、系統?
今天在一個網絡文章上看到這樣一句話,與大家一起分享!--專家研究表明,母親是怎樣的人,孩子有70%的可能會像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里,70%的影響來自於家庭教育。然後才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孩子...
娃和娃的差別,其實是媽和媽的差別,媽媽強大了,孩子才會優秀
生活中隨處可見這樣的爸爸媽媽,總是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何的勇敢、獨立自主、有創造力、有愛心……卻從來看不到每個優秀孩子背後的媽媽們是如何有智慧有愛心的教育孩子,而自己僅僅是做到了把孩子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