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經:在孩子身邊,卻不停的玩手機刷朋友圈,這種陪伴有意義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女兒剛上幼兒園時,有一次被叫去開家長會。
當老師一一點評每個小朋友時,是這樣說我女兒的:膽子太小,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交流,也不太積極發言,太少融入集體生活。
老師說完後也建議說:家長平常是不是陪孩子時間太少,才會導致孩子的這種性格?
對於老師的這段說話,我心存疑義。
照顧孩子的其他方面我也不好自己評價,但對於陪伴,我自認為自己做得不錯。
只要一有時間,我都是自己親自帶小孩,陪著她。
相比其它媽媽而言,我覺得自己算是陪伴孩子比較多的家長了。
老師看著我的表情,像是猜到什麼似的說:陪伴的意思並不是單純的呆在孩子身邊,而是要積極的參與融入到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做當中,這樣的陪伴才是有意義的。
聽了老師的話,我又仔細的回想了之前的帶孩子的場景:和女兒一起呆在客廳里,女兒在一旁玩著公仔玩具,有時聽聽故事機,有時也會跑到我跟前要我講故事。
大多數時候,是她玩她的,我看我的手機,順便再刷刷微博朋友圈。
按照老師說的,我似乎做的都是無意義的陪伴。
記得在前幾季的爸爸去哪兒里,劉燁和諾一相處也是這樣,諾一像個話癆一樣的和劉燁說個不停,劉燁卻只顧著玩手機。
難怪鄒市明一家會說劉燁把諾一帶成了「留守兒童」。
這裡指的留守兒童並不是指拋下孩子不管,而是指沉迷於網絡而忽視了在眼前的孩子。
明明孩子近在咫尺,卻把他們帶成了「留守兒童」,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事兒吧。
這是因為他們都忽略了什麼是真正的有效陪伴。
真正的陪伴,是要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把自己當成和孩子一樣大的朋友,以心換心,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如果說,家長們僅僅只是看著孩子,卻做不到有效的陪伴。
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也不思考如何解決,那麼孩子經歷了那些得不到解決的問題以後,也可能留下後遺症。
比如像我女兒一樣膽小,甚至自閉,有時候這種症狀可以會影響一生。
之前也有一些朋友跟我說起他們不快樂的童年,有個朋友說她小時候因為媽媽去世早,爸爸忙於工作而只是保證她的基本生活,看到別人和媽媽一起做遊戲她只能偷偷的躲在角落裡。
這種情緒影響她超級渴望母愛,以至於青春期後她只喜歡和女生在一起,現在成年了,依舊是只喜歡女生,她說這種情況已經無法改變了,她不可能再和男生結婚,僅僅是因為童年時期缺乏母親的陪伴。
想起之前的種種,我明白自己做得不夠的地方,也對有效陪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也希望和我有一樣毛病的家長,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積極融入到孩子的思想中,成為他們的朋友,成為他們日後翻山越嶺的堅強後盾。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帳號,我是希希媽媽,在育兒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有任何關於寶寶成長發育的問題,可以隨時聯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