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得很暴力,很可能是在模仿你(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育兒問題中有很多很多地難題,今天這個難題令很多家長非常頭疼。
有些家長發現,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漸漸出現了喜歡咬人、推人、打人的現象,難道孩子天性暴躁?其實,現在就給年齡這麼小的孩子貼上性格的標籤,似乎有些早。
孩子出現一些攻擊性行為,是有其背後原因的
首先,我們要明確是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然後,我們再針對每種情況來討論該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
孩子產生暴力傾向的主要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模仿。
這個模仿又主要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第1,家長不自覺的暴力傾向對孩子產生了影響
對於這一點,家長可能很難意識到,其實,我們很多傳輸給孩子的暴力傾向是潛移默化中不自覺的。
比如,大多數家長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奔向自己的小寶貝兒,「嘩」一下把他抱起來,使勁地親兩下,然後往邊上一推、或者扔給家人,就忙自己的事兒或者吃飯去了。
很多家長聽了,可能會覺得不解,認為我一天沒見到孩子了,剛回到家,抱抱親親表達一下我有多想他不是很正常嗎。
可是,家長有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過呢?本來,孩子正自己玩兒得好好的,家長忽然毫無預期地跑過去又親又抱,自己滿足了之後又突然扔下他,要是用現在的流行詞來說,整個過程中孩子其實是處於一種「蒙圈」狀態的。
而不斷地重複這種行為,就是孩子習得暴力傾向的開始。
他以後看到喜歡的人或事物,就會依樣畫葫蘆,突然衝過去一摟、一親、再一推,就走了。
旁人看著可能就會覺得,這個孩子做起事來怎麼這麼莽撞呀,只顧自己高興,不考慮別人感受,但其實孩子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有問題。
那麼,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呢?其實我們可以這樣做:比如家長回到家,看到孩子在玩,那麼就可以先坐下來陪陪他,讓孩子慢慢接受,或者等孩子主動過來要求被抱抱,互動一會兒後再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吃飯了,你能自己玩會兒嗎?或者去跟姥姥玩或姐姐玩?給孩子一個心理上緩衝的時間,再去吃飯或者做自己的事情。
這樣,孩子在整個過程中能夠處於一個相對主動的地位,在他自願的情況下完成了情感的交流和互動,日後孩子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了。
下面,我們來說說第2個讓孩子產生暴力傾向的原因,那就是因為理解能力有限,加上動作控制得不好,會對家長的一些行為進行誤讀,並且做出讓別人誤解為「暴力」的行為。
其實,嚴格來講,這種情況下孩子並非真的在使用暴力,而是一種假象,比如,孩子有時打人、推人、咬人,他很可能只是想表達喜愛。
有些家長聽到這裡可能覺得想不通,表達喜愛為什麼要用這麼野蠻的方式,我們平時也不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呀。
這很可能還是家長在無意之間造成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比如孩子坐得好好的,我們忽然過去輕輕拍拍或者摸摸他的頭,夸一句「真乖」。
成年人看到這種情景都知道,其實家長並不是打他,就是充滿愛意地想撫摸一下孩子。
可是孩子並不明白摸、拍、打在力道上的差別,所以,如果他遇到了喜歡的小夥伴,很可能就會模仿家長的動作去表達,加上又控制不好自己的動作,非常可能就變成衝過去就給人家一掌,家長看到自然就鬱悶了,責怪孩子:你怎麼無緣無故地打人呢?
這時候不僅家長覺得不理解,其實孩子心裡也很無辜,他會覺得很奇怪,我怎麼打人了,你不就是這樣做的嗎?為什麼我一模仿,就要挨說呢?
至於孩子推人或者咬人的行為產生的根源,也都類似,比如家長十分喜歡,突然愛意一泛濫,就把孩子摟過來親親。
但孩子可分不清摟是怎麼回事、該用多大勁兒,也不知道要先輕輕地靠近對方才能摟。
那麼,他看見喜歡的小朋友,很可能就噔噔地跑過去,結果力道太大,還沒摟住呢,就先把人家撞倒了,結果招來家長一通責備,其實好多時候孩子自己還奇怪呢,他怎麼忽然就摔倒了?我是想學爸爸媽媽摟他呀。
又比如,家長坐在孩子身邊,看見肉呼呼的小手小腳,總會忍不住抓起來親兩下,甚至還要輕輕地咬上一口。
但是孩子對親和輕咬這個概念可沒那麼清楚,他看見媽媽或者喜歡的小朋友,也會把嘴伸過去,張開大嘴就是一口,把家長咬的很疼,把小朋友咬哭,讓家長很惱火,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動作其實都是跟家長學的,只是沒掌握好尺度呀。
那麼,家長會問,不想這種情況發生怎麼辦?我們總不能因此就不摸、不抱、不親孩子了吧?
當然不用這麼極端,只是,家長在平常親近孩子時,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儘可能減少可能被孩子誤解的大動作行為;另一方面,就是同時要教給孩子,什麼是摸、什麼是抱、什麼是親。
比如家長輕輕親一下孩子,可以告訴他:媽媽喜歡你、親親你,你也喜歡媽媽、親媽媽一下好不好?這樣給孩子練習親的機會,讓孩子在平時就學會表示友好行為的度。
另外,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對於孩子這種過激行為的反饋其實也很重要。
比如,有個媽媽,說自己總被孩子咬,怎麼說孩子都不聽,給他講道理根本沒有用。
後來我觀察發現,原來是每次孩子咬過之後,媽媽的反應都很強烈,常常是「啊」的一聲慘叫,表情也特別誇張,孩子就會覺得,誒,這樣挺好玩兒的,為了看媽媽的反應,自然會忍不住多咬幾口。
聽到這裡,我們就不難明白,很多時候,家長所認為的孩子有暴力行為其實是個誤會,他的本意並非如此,而是對家長行為的誤解,和對自己行為控制不當造成的,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一方面要注意從自身做出改變,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引導。
那麼,使孩子產生暴力傾向的另外兩個原因是什麼呢?明天晚上更新。
我是一位被折磨出來的超級奶爸,通過跟著現階段的權威兒童醫學家的學習在育兒方面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我會把我學習到的一些知識結合自身分享給大家。
家長有其它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 點個讚關注我。
頭條號作者@青島超級奶爸 侵權必究
如何教育愛打人的孩子
孩子平常的一些日常行為活動,代表了一些家庭教育,並且也可以側面的反映出一些父母的思想道德品質,如果平時發現自己的孩子愛打人,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進行教育,以免以後出現一些更加嚴重的現象。那麼,如何...
寶寶總是咬人、推人、打人,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一位媽媽告訴小編,想問問醫生,兩歲的兒子是不是有「暴力傾向」?因為孩子在家一言不合就打人,在外面也總是欺負別的小朋友,媽媽只能不停地給人家道歉,現在都不敢帶他出去玩了。寶寶咬人、推人、打人,苦惱...
寶寶打了幼兒園的小朋友,聰明的媽媽不會做這三件事!
每天5分鐘育兒知識跟我學,做個完美媽媽家裡三歲的兒子在幼兒園因為一個玩具打了另一個小朋友,我因此被老師叫了過去。看著兒子一臉的委屈,我心裡真的很心疼他。但是我知道不能太縱容他,要讓他開始明白對與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