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使」or「小惡魔」,解決寶寶愛打人需要先搞明白這兩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多數3歲左右孩子的爸媽都會面臨或者經歷這樣的困擾,自己家的小天使有時會突然變身小惡魔,出現了喜歡咬人、推人、打人的現象。

難道孩子天性暴躁?其實不然,給年齡這麼小的孩子貼上性格的標籤,似乎有些早,而且非常不科學

大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出現一些攻擊性行為。

但究其原因各有不同。

爸媽們要先弄清楚「病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3歲以內的孩子產生「暴力傾向」的主要是源於模仿。

爸媽們不妨試試分析以下兩種原因:

家長是否有不自覺的「暴力」?

要說孩子的「暴力」傾向來自於父母的親昵,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呢?但事實上真的有可能!其實,很多「暴力」傾向是父母在潛移默化中傳輸給孩子的。

現在很多家庭的爸媽都是下班回家先抱起孩子使勁親兩下,然後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就忙自己的事兒去了(也有可能是玩手機去了)。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講,本來正專心致志地玩,爸爸媽媽突然過來又抱又親,之後又突然扔下自己走開了。

那麼孩子就會按照同樣的方式對著自己喜歡的小朋友突然衝過去一摟、一親、再一推,就很容易被大人誤認為是在「打」。

旁人覺得這個孩子做事太莽撞,只顧自己高興,不考慮別人感受,但其實孩子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有問題,因為他平時接受到的就是這樣的行為模式啊。

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從改變自己做起。

例如回到家先坐在孩子身邊悄悄地陪陪他,等孩子發現爸爸媽媽回來了主動過來抱抱。

如果你要去忙,也要提前先告訴孩子,並和孩子商量好離開的時間,給孩子心理上足夠的緩衝。

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懂得如何照顧別人的感受。

家長是否誤解了孩子的行為?

大家大概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坐得好好的,家長經過,輕輕拍拍或者摸摸孩子的頭,夸一句「真乖」;或者爸爸媽媽看著孩子白嫩的小胳膊、小手、小腳丫,忍不住輕輕咬一口。

成年人都知道,這並不是真的打孩子、咬孩子,只是表達一下愛意。

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分不清真打和假打,會誤以為表達喜歡就應該是這樣做。

而且孩子也不明白摸、拍、打在力道上的差別,在模仿爸媽做出類似的行為時,就很容易被別人誤解為「暴力」。

所以,爸媽在平時表達愛意的時候,一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減少可能被孩子誤解的動作行為;另一方面,就是同時要教給孩子分清楚什麼是摸、什麼是抱、什麼是親,喜歡小朋友,可以有更多恰當的表達方式。

另外要注意的是,孩子出現你認為不應該的行為時,最好淡化處理

如果家長總是強調「不許打人啊」,「不許這樣啊」,反而會起到強化的作用,加深了孩子對這個行為的記憶。

美媽說

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行為,或多或少都和他身邊人的行為模式有關。

有時家長自己都沒在意,孩子卻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所以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要教育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先教育好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打人=暴力傾向?!

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容易【打人】,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小夥伴或者家長給【打】疼了。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打人】有可能是父母們的過度解讀,只是他們沒有掌握好分寸或者表達的方式。但是,另外還有一部分【暴...

又見女孩被圍毆,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最近又看到一條13歲少女小黃被「朋友」圍毆的新聞,原來,參與打人的史某在醫院掛點滴,幾個朋友去看她,隨後就一起到公園玩,因為想起來前幾天史某說過小黃在背後說她壞話,於是就提議教訓一下小黃。因為...

我家孩子為什麼最近總愛打人,該怎麼辦呀?

很多父母都關心孩子被打時,該不該打回去,卻忽略了自家孩子打人時,該怎樣理解寶貝打人背後的行為意義,又該如何和孩子溝通。今天,星兒就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寶貝「打人」的那些事。我們先來聊聊對孩子打人存在...

寶寶學會打人,可能是你的管教方式出錯了!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爸媽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制在搖籃里,然而大多數家長都選擇暴力制止,這樣做,孩子未必順從,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今天我們慢慢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