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公園主唱自殺:防止戀童癖的侵害,責任在於家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一早,傳來令人痛心疾首的消息:當地時間周四上午9點之前,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寧頓被傭人發現在家中上吊自殺,年僅41歲。

另一位主唱麥克-信田確認了這一心痛消息。

外媒稱,查斯特小時曾被成年男子性侵,讓他一直有輕生念頭。

一代音樂傳奇大師,從此消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時被性侵的童年陰影,竟然影響他至今,即使是獲得多少榮譽也無法填補傷痛,最終走向消亡。

【戀童癖離我們真的很遠嗎?】

在我國,每年猥褻兒童的案件層出不窮,教師猥褻兒童、海南某小學校長帶著6名女學生開房……2013年至2016年,我國猥褻兒童犯罪案件高達10782件,實際的數字肯定比這個更多。

其中,我國的留守兒童是容易受到迫害的群體之一。

別讓「無意識」讓戀童癖有機可乘

首先,我們要知道——幼兒性自我保護的觀念和行為包括:

1、了解並愛護自己的性器官,接納並喜歡自己的性別;

2、知道有些身體部位不能給別人觀看、觸碰;

3、知道如果對他人的撫摸、擁抱、親吻等感覺不舒服,可以拒絕,學會說「不要」;

4、知道不能隨便吃別人給的東西,不能跟別人走,學會求助。


從寶寶2歲開始,你就要做到:

家長給寶寶把尿時應該在隱秘的空間,邊做邊說,如「寶寶的屁股可要擦乾淨嘍」,「寶寶的屁股可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等。

切忌眾多家人在場或在公共場所把尿、讓孩子穿開襠褲等。

3歲前就要給寶寶穿內褲,讓他養成保護私處的習慣。

應該訓練女孩擦下體時要避免污染陰道口,小便後要從後往前擦,大便後要從前往後擦。

同時經常告誡孩子,不能讓別人看到和觸摸短褲內的身體部位。

切忌與幼兒玩諸如扒褲子、揪陰莖等惡作劇。

性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

例如跟孩子洗澡時,父母可以趁機告訴孩子身體各個部位,尤其是教他們性器官的名稱,讓孩子明白性器官跟其他身體部位一樣,都是自然而美好的。

切忌用「髒」等詞語來命名性器官,切忌在發現幼兒玩弄性器官時嚴厲訓斥。

為孩子配備專用的個人衛生用品,養成每天自己清洗下體、更換內褲的衛生習慣。

教育幼兒辨認男女衛生間的標誌,引導幼兒在公用衛生間只淋浴不坐浴,只用蹲廁而不用坐廁。

可以和幼兒一起玩給娃娃洗澡、穿衣服、如廁等遊戲加以強化。

但切忌讓幼兒玩著穿他人的內衣,切忌用搔癢、強行擁抱、強吻等方式與幼兒打鬧。

家長應示範沐浴、如廁、換衣時關門,引導幼兒注意活動時不能露出胸部、短褲。

切忌家人無所顧忌,衣著、行為太過隨意。

如何防範性侵害?

性侵害是當前一些家長比較關注的問題。

許多孩子遇到性侵害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這是危害自己的行為。

為此建議家長教育孩子注意兩點。

一是學會區分好的接觸和不好的接觸。

告訴孩子:生活中我們會用親吻擁抱表達親密關係,這樣的身體接觸讓我們感到愛與被愛,是好的接觸;如果成人與我們身體接觸時,成人身體的某個部位(手、生殖器)在孩子身體的隱私部位反覆觸摸或者摩擦,這就是不好的接觸,要立即想辦法離開,並把事情告訴父母。

二是父母是孩子堅定的保護者。

孩子需要從父母這裡獲得的信息是:一旦遇到這樣的事情,要知道這不是你的錯,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保護你不會再受到傷害。

然而很多父母並沒有這樣做,導致很多孩子遭受性傷害後不敢尋求父母和親人的保護,獨自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受害孩子會認為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樣完美,害怕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樣愛自己,所以不願意告訴父母,這是受害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有效的性自我保護教育,一要注重正面教育,因為先入為主。

二要重視行為練習,因為知易行難,應結合生活和遊戲,讓幼兒在做中學。

三要學而時習之,日積月累形成應對不同情境的行為習慣,學會在各種情境下的性自我保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80%性侵是熟人作案!必須告訴孩子的9個守則

*3歲女童遭姑父多次性侵,2歲女童被幼兒園看守猥褻……這並非個案,兒童遭遇強姦、猥褻等性騷擾的案件,日漸頻繁地見諸媒體。據中華社會救助基金女童保護項目數據:僅2014年曝光的192起兒童性侵案...

幼兒早期性教育就是愛的最好教育!

關於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眾多家庭父母其實內心深處都有種錯誤認知,心存畏懼和罪惡感,不能正確地對幼兒進行早期的性教育。日常生活中,若有孩子問起有關性方面的問題,家長們也是聞性色變,支吾搪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