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與犯罪相關聯,你給孩子早教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帶寶寶出去玩,看到兩個小學生在談論爺爺。

A:『我說爺爺,你別以為大庭廣眾之下,我不敢打你,然後我就把他打了一頓。

他只要管敢我,我就打他』。

B:『你別在外面打呀,你可以回家打他,狠狠地打,把他打死都行』。

無獨有偶,這樣的孩子,很多家庭都有。

為什麼每個孩子的起點相同,天生純潔善良,被教育成這個樣子。

哪對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父母怎樣引導孩子,才能塑造一個聰明的、心理健康的孩子?怎樣給孩子正三觀?

第二章 如何給父母早教

一、塑造孩子原生家庭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煩惱。

作為父母,我們的原生家庭的生活氣氛、家庭觀念、家庭關係等都深深的影響著孩子在以後生活中的表現。

更重要的我們要認清一些負面的影響,阻止這種影響感染給孩子。

我們的一些行為和習慣,皆來自於原生家庭,無形中孩子複製的疏而不漏。

年輕的我們,吵架是常有的事。

但是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雖然不懂,但孩子會聽、會看、會想、會模仿;更不能把情緒帶給孩子,讓孩子活在恐懼中。

給孩子塑造一個幸福溫馨的環境,讓孩子無憂無慮的成長。

讓孩子遠離家庭的爭吵,否則孩子會在恐懼、擔驚受怕中長大,孩子會表現出恐懼、冷漠、攻擊性強、孤獨、不合群、嫉妒、仇恨等等不良的心理。

孩子是無辜的,不要讓孩子在這些洗禮中成長,不要扭曲了孩子純真的天性。

因此作為父母要以身作則,我們應端正態度,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善於調整、控制情緒,處事冷靜,不能辱罵、打孩子,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不能嚇唬恐嚇孩子,否則孩子心理陰影會愈加濃重。

二、家規

1、父母不要嘲笑孩子,貶低孩子,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對比,傷害孩子的自尊。

2、互相尊重,互敬互愛,人人平等,謙卑有度。

3、父母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管教孩子,不要把壞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

情緒處理的不好,那麼等待孩子的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挨打。

管教之後,一定要及時溝通,給孩子講道理。

4、媽媽最愛嘮叨,但是切不可無休止的嘮叨,增加孩子的反感,加強孩子的逆反心理。

5、嚴師出高徒,嚴與愛並肩。

6、拒絕欺騙,家長不要找理由騙孩子,更不要食言、失言,因為孩子就是你衍生出的影子,鏡子裡的你。

7、學會擔當,很多事情要爭取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做個有胸襟、有擔當的小主。

三、給父母的教育

1、合理的管束和積極的鼓勵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一定要給予適當的管束。

嚴肅的告訴孩子行為標準是什麼,什麼事情該做、不該做、該怎麼做。

還要負責人的告訴孩子此時此刻你管教的原因,合理的限制能讓孩子養成紀律觀念。

但是不要蹂躪孩子,想要孩子做得好,還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增加孩子的信心。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我價值觀,讓孩子知道我行!

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對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掃地、給媽媽拿東西、自己整理玩具等,媽媽要給與寶寶來完成。

¥716.0

比如自己喝奶、自己吃飯;又或者出行帶什麼玩具,穿什麼衣服,等等都由寶寶自己完成。

這是孩子自我價值的體現,慢慢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

3、家長陪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精神陪伴者、傾聽者、支持者,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重視他的。

陪伴孩子一起瘋狂玩耍,給孩子不一樣的經歷,讓孩子內心更加陽光。

四、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緒,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1、音樂

可以撫慰孩子,讓孩子情緒平靜下來。

當寶寶無理取鬧的時候,不妨這樣做。

播放一些孩子喜歡的音樂,輕柔舒緩得音樂會讓孩子安靜下來聆聽。

律動兒歌會讓孩子情緒高漲,蹦跳不停,還能趁機增強親子互動。

2、玩具

孩子的眼中玩具是他最喜歡的寶貝,記得有一次,我說完寶寶,他就一個人去地毯上拿起他的貓,哦哦的在傾訴些什麼。

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我能感覺到寶寶內心有話要說。

說到這,家長們是不是在想,寶寶為什麼不對著媽媽講自己心中的悄悄話呢。

媽媽為什麼就不能海納百川,治癒孩子的小情緒呢,這樣豈不是能從根源處解決問題,贏得孩子的信任。

五、不要恐嚇孩子的壞情緒

每個寶寶都是個愛哭鬼,媽媽無計可施,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狼就來了,再哭」,這招管用。

你的隨口一說,卻深深傷害了孩子。

1、孩子產生自卑感

你要說一些貶低孩子的話,例如,笨、不如誰家孩子之類的話,折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明明可以做好的事情,他都會去破壞。

孩子心是膽怯的,唯唯諾諾的,自卑心理揮之不去。

2、孩子產生遺棄感

我常帶寶寶出門,經常會聽見有人說「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等話語,孩子立馬乖了很多,與其這樣說不如讓孩子鬧。

這些話,讓孩子經常擔驚受怕,幼小心靈受到傷害。

3、降低家長的形象

家長說話,不要騙孩子。

比如,所說的狼來了,可還是沒來。

這會讓孩子更加囂張,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管教孩子會更加費勁。

家長的形象,會打折扣。

4、出現難以預料的後果

長期處於恐嚇之中的孩子,性格比較爆裂。

這是誰都不想見的,家長要學會加納孩子的造作,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陪伴孩子笑著面對成長煩惱。

六、父母的教育誤區

1、不要完美主義

家長都是經過教育的人,教育的環境不同,形成的標準也各不相同。

因此總會犯這樣的錯誤,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期望孩子完美。

因此總是感覺孩子做的不夠好,但是別忘了,孩子也想很努力的做好,媽媽為什麼不能給孩子一點鼓勵,表揚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的珍貴。

也給了孩子信心,孩子是相信自己能做好的,而不是畏首畏尾。

表揚是種動力,這會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做的更好。

2、不要和別的孩子比

看到寶寶不如其他孩子,家長總是有一種不如人的感覺。

為什麼要拿孩子作比較呢,你的攀比心理,讓孩子幼小心靈受到抹殺,這不是讓孩子徒增自卑嗎!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揚長避短。

讓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更大的潛能。

3、不要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

孩子不是拿來比較的,每前進一小步說明孩子一直在成功。

吾日三省吾身,只要是完善了一小步,說明孩子身上的光就多了一點。

因此不管寶寶每一次的努力是否成功,媽媽都應該是鼓勵寶寶的。

雖然結果重要,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過程更重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情商的孩子,都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情商」這個詞被提得越來越多,一個人成功與否與情商高低密切相關。而情商高低亦是一個人教養好壞的體現。俗話說一個人的成功由80%的情商+20%的智商決定。 3-12歲是小孩子情商塑造的最佳時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