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不靠譜的國外育兒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各位上進的媽媽舉著好學的旗號,四處討教育兒經,對國外的育兒經驗更是奉為「聖經」。

媽媽們樂此不疲,可鬱悶壞了孩子們,不信?瞧瞧。

怎樣讓孩子不哭鬧?不抱哭的孩子!

俗話說:「不抱不哭的孩子。

」但是最近,國外的育兒經驗告訴我們:「想要孩子不哭,永遠不抱哭的孩子。

」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

這樣一來,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時候才有得抱。

有的家長開始嘗試這樣的做法,放下愛哭的孩子開始訓練,看著時鐘,等10分鐘再抱。

小心培養出不哭但是情緒壓抑的孩子

比起獲得你想要的結果,以下兩種結果機率更大:一個是寶寶「不吃這套」,家長最終放棄此次治療!恭喜你,你算幸運的。

更可怕的結果是你成功培養出了「不愛哭」,但同時也學會「壓抑自己情緒」偶爾「情緒爆發」的熊孩子。

「媽媽抱抱我吧!」這是寶寶最經常的合理請求。

在兩歲以前,孩子是沒有我的概念的,在他看來世界是和他一體,心想事成在他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

通過延遲滿足,可以幫助孩子意識到世界並非如他所想,但是不合適的方法會帶給孩子和媽媽、和世界強烈的撕裂感,而非和平分離。

會導致孩子和媽媽的依戀關係出現問題,熊孩子就這樣誕生了。

【這麼做】孩子哭泣對照表

寶貝哭了

0~12個月讀懂「嬰語」,查看是否是生理需求。

低聲調,有節奏,而且重複著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地哭一聲,停頓一下再短促地哭,再停頓。

寶寶餓了,趕緊餵奶

寶寶如果啼哭強度較輕,哭時大多沒有眼淚,而且是在睡醒時或吃奶後啼哭,兩腿蹬被,可能是小屁屁不舒服了。

寶寶尿了換尿布呀

哭聲比較低沉,有節奏,哭時肢體少動,小手發涼,嘴唇發紫。

寶寶冷了該添被子了

哭聲很強烈,像花腔一樣帶著顫抖和跳躍,一陣陣,一聲聲不耐煩地嚎叫。

同時還有揉眼睛的小動作。

寶寶睏了搖籃曲呈上來

如果這些都不是,排除了這些生理需求的問題,請這樣做:

0~6個月

●試著給他一個足夠安靜的環境,或者嘗試一個比較暗的房間。

●讓孩子聽到在媽媽肚子裡熟悉的聲音,比如懷孕時常放的音樂。

6~12個月

●媽媽不抱孩子,但是也靠近孩子,比如躺在孩子身邊,讓他能夠聽到在媽媽肚子裡時熟悉的聲音。

●不一定完全拒絕擁抱,逐一滿足孩子。

先慢慢靠近他,然後進行肢體接觸,之後抱起。

12~24個月

是個教會孩子溝通的機會

求助式哭泣

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活躍,也會遇到各種挫折,於是用哭尋求幫助。

這個時候,正是你用擁抱展現母愛的時候,不要錯過!

威脅式哭泣

但很多時候他們是希望用哭泣來指揮大人,並且樂此不疲。

這個時候保持淡定很重要。

在家可以在他哭鬧的時候給與他足夠的關注,比如看著他,用心感受他的情緒,但忽略他的哭鬧。

在外離開人群找個安靜的地方,然後與孩子獨處,面對面地安慰。

先認可他的情緒,但請讓他換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需要。

寶貝沒哭

●孩子6個月左右的時候,通過捉迷藏,捂住他的眼睛再放開等,有意識讓他明白,媽媽離開後還會再回來。

比如讓他看見媽媽進入另一個房間,過一會還會再回來。

●孩子9個月大的時候,開始教孩子一些手勢,讓他不用哭就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要。

半年後,應該就能見到效果。

●孩子12個月大的時候,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強調「說話」。

家長要做出表率,平時多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告訴孩子,「我今天胃疼,所以我不開心。

」這種方式,可以教會孩子在需要時,說出自己的想法。

不吃就餓著,靠譜嗎?

前不久在微信瘋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兒媳蘇珊讓中國婆婆完全領教了中外育兒是有多麼不同。

一個任性不吃飯的孩子生生被親媽餓著,還故意做孩子愛吃的飯菜就是不讓他吃,讓他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價。

結果是:成功了!孩子自己養成了按時吃飯的習慣。

想培養暴力的孩子就這麼做吧!

相信所有的家長真正糾結的並不是孩子是否吃飯這個事情,一兩頓沒吃對孩子而言也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可能在於孩子接收到家長這種行為背後的信息:以後有人違背我的意願的時候,我可以用什麼方法去應對。

是不加理會?還是強人所難?是嚴格命令?還是情感溝通?抑或某種不易被人覺察的方式去引導?而同樣是不加理會地餓著孩子,態度卻有各種形式,有溫和的,有堅定的,有強硬的……這並不是簡單地選擇國外的這種育兒理念就可以的。

【這麼做】分氣質搞定孩子

寶寶氣質測試:根據寶寶情況,請用從不(0分)、偶爾(1分)、不確定(2分)、經常(3分)、總是(4分),計算出總分,低於10分請感恩,高於20分請注意!

從不偶爾不確定經常總是

孩子情緒不穩,愛哭、常常煩躁、不易安撫;

睡眠、飲食、大小便等很難形成規律;

好動、倔強、情緒反應強烈,較難適應新環境的變化;

好奇心弱,對新鮮事物不容易產生興趣;

獨立性弱,永遠需要別人的陪伴;

缺乏耐心,對事物鮮有持續的關注;

寶寶對新刺激的最初反應往往是躲避,遇見陌生人往往哭鬧和躲避。

(20~28分)難養型熊孩子占10%~15%讓孩子釋放能量

孩子難養並不代表是壞孩子,只是天性不一樣。

難養型氣質的小兒最怕的就是母親的焦慮、粗暴和煩躁。

遇到難養型氣質的孩子,家長可以有意識讓孩子充分釋放自己的能力,家長要避免拿自己的孩子跟周圍的孩子比,不要給孩子提不切實際的要求,制訂太多的條條框框。

而應從孩子的實際需要出發,根據孩子的需要制定更為個性化的餵養計劃。

例如,要在孩子拒絕餵哺時立即停止進食,少量多次餵哺。

(9~19分)中間型孩子占50%~70%「溫和而堅定」

對於這樣的孩子,「溫和而堅定」的最為有效。

在言語、表情、動作上都可以溫和一些,詢問孩子自己的想法,他為什麼不願意吃飯,而非暴力威脅的方式。

不管媽媽是選擇要求孩子繼續吃還是直接餓著,都請用堅定的態度,不被動搖。

(0~8分)易養型乖寶寶占30%~35%允許,是送給易養型孩子最好的禮物

即便是易養型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在他不願意吃飯的時候,建議媽媽採用詢問態度,了解孩子不吃飯的原因。

不將自己和孩子對立起來,而是給他更多的空間,成為他的支持者。

全面運用鼓勵式教育

美國一項心理學調查發現:在孩子成長期,父母給予的肯定要達到5000次以上,才可能使孩子養成健全的人格。

如果把5000次誇獎進行分解,把60%的誇獎集中在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生頭5年里,意味著我們每天要對學齡前兒童誇獎3次。

於是,中國媽媽開啟了雷射槍式的鼓勵。

尤其是那些兒童時期被中國式管教束縛的孩子,完全摒棄指責管教和約束,美其名曰「美國的鼓勵式教育」。

危險

學到了方式沒學到精髓

從中國式挫折教育到現在的鼓勵教育,我們學到了方式,卻沒學到精髓。

鼓勵教育並不代表完全沒有批評和規範,而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但是並不代表沒有約束,國外提倡鼓勵教育,很大部分原因在於他們本身有宗教制約,有完善的法律體系。

很多80後家長對管教過多的父母「懷恨在心」,立志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因此屏蔽所有的管教,帶來的可能是孩子的散漫和驕縱。

【這麼做】這些方法很科學

●不將東西對立起來。

菲律賓的首富就將自己的孩子送到了中國上學,他認為東方的教育有太多值得傳承的地方。

國內外教育方法即便各種不同,但都是殊途同歸——培養一個健全的,有幸福能力的孩子。

上一輩的過多管教產生了問題,但並不代表管教行為可以被全盤否定。

●認真研讀《教育心理學》。

國外的很多育兒經也只是個人經驗,適用性不夠。

《教育心理學》將一個人從出生、成長、死亡的整個過程的心理特點都有概述,提供一個全面了解一個人的機會。

●餵孩子,湯勺里的東西不要太多。

能吸取國外育兒經驗,說明是個用心上進的家長。

但是,再好的東西,再適合的東西都不能分量太大。

所謂可以用心但是不要太用力,允許孩子自己成長。

可以借鑑的育兒經驗

不是說國外的育兒經驗都不適合中國寶寶,列舉些國外靠譜的育兒經吧:

法國「袋鼠式」育嬰方式

法國兒科專家提倡一種「袋鼠式」的育嬰方式,即,「皮膚貼皮膚」的方式。

用這種方法培育起來的孩子比在暖箱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要更健康,更安靜。

「袋鼠式」方式可以讓父母感到自己能為孩子做一些事情,更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美國持續給孩子朗讀培養傾聽能力

美國曾經有一項調查,看看學生的優秀程度與什麼相關。

調查發現,優秀與家庭經濟情況無關,與父母的學歷無關,反而「父母給孩子讀書,孩子在一旁有沒有認真聽」與優秀成正相關性。

這裡所說的朗讀,不是指光讀故事,而是說父母在讀,孩子在一旁聽,而且不能打斷,即使聽不懂也要聽。

朗讀不只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內容,最重要的是孩子從小養成了傾聽的習慣。

這種不能打斷的傾聽,讓孩子在遇到不理解的時候,繼續思考,而不是立即提問。

這種習慣性獨立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幫助他更好地用自己的方式應對這個世界。

德國父母故意犯錯

很多人好奇德國孩子的嚴謹是否跟整個環境有關係,但是有個方法也值得中國媽媽學習——父母故意做一些違反常規的小事,讓孩子來糾正。

比如對於平時愛拖延的孩子,在孩子認為重要的場合,故意遲到一次。

(文章來源:鳳凰網 滕兵、顏霜霜)

欄目:睿爸育兒微資訊】本欄目,睿爸將為爸爸媽媽們網羅最優質、最實用、最前沿的育兒知識,希望我采編的文章,能解答您育兒路上的困惑。

來吧,關注#睿爸育兒#(微信公眾號:nbruiba0574),相信育兒路上有睿爸陪伴,育兒之路不再艱辛,而是幸福,不再煩惱,而是快樂。

本欄目素材均源於網絡,如果侵犯您的版權,請告知睿爸,便於及時修正;如果您有好的育兒素材,也勞煩您告知睿爸,便於及時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的本質就是兩個字「規範」

家長們經常會抱怨孩子又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比如: 孩子常撒謊 、 孩子喜歡打人、孩子膽小 、孩子愛發脾氣、孩子總喜歡故意打擾父母 、孩子不服管教、孩子自卑、孩子自私、孩子嫉妒心強、 孩子不尊重別...

怎樣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一)

人這一生,主要有三次叛逆期,分別書2歲左右,7——9歲左右,12——15歲左右。在孩子叛逆的時期,家長如果管的不得當,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越管越差,越管越不聽你的,會造成很嚴重的後...

家裡有個「愛哭精」,家長該怎麼辦?

有的家長反映自己家孩子實在是太能哭了,愁的不要不要的,尤其對於1到3歲的寶寶來說,有的孩子特別愛哭,無論什麼原因都會哭鬧不止,甚至能哭上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孩子為什麼愛哭?對付這種愛哭的寶寶如何教...

再這樣下去,我會不會養出個熊孩子?

八個月時,犇同學回老家玩,鄰居有個小她2個月的女寶寶,我們一起去逛超市。在超市里,那位小妹妹乖得像個小貓,對比之下,犇犇簡直是個風一樣的美男子,雖然還不會走路,但並不妨礙他各處探索——這位同學會...

3歲就有叛逆期?孩子3個叛逆期怎麼管

其實,當家裡有了小寶寶的時候,很多媽媽就會杞人憂天,擔心當孩子到了叛逆期自己管不住就會學壞啦。其實媽媽們知道嗎?不僅等孩子到了十多歲,而是當寶寶二三歲和七八歲的時候都會有叛逆期哦。下面我們就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