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最好的自己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媽媽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耽誤您五分鐘時間,讀以下這段文字,希望能為迷茫的新手媽媽們帶來點滴收穫。
話說,那晚被墨洋寶寶鎖定了我的公眾號,第二天一早醒來看到他說的那些話,一驚,不良情緒的小火苗即將竄出來的時候,有句話在腦海中閃過——「happy wife,happy life」。
生活的美好原來是建立在美好女性的基礎上的哇!
反思良久,今天打算站在我的角度上來說說有孩子的這兩年。
我從懷孕至今未曾有過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念頭,因為每一個人生節點都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所以何必非要在起點的快慢上糾結。
更何況,何為快、何為慢呢?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你們家寶寶說話真早」、「說的好清楚」、「他這麼小怎麼會說這麼多」,我除了禮貌性的笑笑外,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但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孩子說話早晚跟聰不聰明沒有絲毫關係。
高智商這種低機率事件,我不希望它出現在自家孩子身上。
我這樣說,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奇葩。
可是智商高低真的不是衡量一個人幸福指數的硬性條件。
我,作為一個自私的媽媽,我只希望我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擁有普通人的善良、圓融、通達,擁有普通人的平靜生活,擁有普通人的幸福,就好了。
反向來說,我也不是完美的媽媽,所擁有的全部身份——女人、女兒、妻子、媽媽,都帶著不完美的缺憾。
既然我都不完美,為何我非要求孩子完美,帶著壓迫感對孩子步步緊逼呢。
現在不少媒體、教育機構、父母都在崇尚「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導致孩子在各種培訓班、教育機構、育兒中心來回奔波,對於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我表示理解。
因為我沒有處於他們那種境遇,如果真的遇到了也難免不會參與其中。
我這裡只想說的是家長朋友們有沒有想過「別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墨洋小朋友對我的提醒!
我從小都是一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攝影、圍棋、書法、吉他……我統統涉獵但最終都有始無終、有頭無尾,我想我應該接受孩子對我的批評,因為他說的這些都是我,真實的我。
做一對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比起去要求孩子來說我想更重要但同樣也更困難。
這要求父母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
首先,父母需同步。
在育兒方面,父母保持高度一致這是最理想的狀態,退而求其次即使意見相左也儘量協調到同步,至少在要求孩子之前達成一致,最次即是步調不統一,也不做積極調試。
這一點是在多數家庭中都存在的問題,其實也很正常,畢竟兩個原生家庭文化大相逕庭的人組成一個新家庭,不可能迅速營造出新的家庭文化,很多育兒理念、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是從原生家庭中剝離出來的,難免兩個人還在磨合中碰撞,更何談教育孩子能保持高度一致。
這個時候就需要兩個人一起積極配合,至少在育兒這方面能夠積極探討協商,多溝通多交流,達到基本一致。
-
第二,父母需成熟。
80後為人父母多數還屬於偽成熟狀態,即表面看似成熟,甚至看著都快熟透了,但實際上社會責任感、家庭責任感薄弱。
特別是當有了孩子需要年輕父母加速成長的特殊時期反而他們招架不住了,退縮的成了甩手掌柜,卑怯的成了隱形爸媽。
我一直相信成熟與年齡無關,許多到了耄耋之年的老人依然活得像孩子,只是這個年紀,別人眼中的那種孩子似得可愛任性,變成了老頑固似的刻薄。
所以長大終歸是自己的決定。
-
第三,父母要學會共情,讓共情成為我們的思維慣性。
父母要學會等待,等著孩子成長,等著他說出心裡的想法,等著他做選擇和決定,我們只要付出耐心。
或許很多事情都是大人的假想,孩子的不聽話、孩子的壞脾氣、孩子的笨拙與小聰明,孩子的種種,也許表象掩蓋之下有我們未曾覺察到的感動和驚喜。
你覺得他笨手笨腳給你搗亂的時候,未嘗可知不是他看著媽媽累了想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要由衷地相信每一個孩子,他們是那麼善良和天真,他們都是一心一意愛著爸爸媽媽的乖娃娃。
不要將自己的壞情緒強加到他們身上,happy wife,happy life.同樣的happy mother,happy family.在孩子的心裡你是他的唯一,我親愛的媽媽們,無論在外受到多大委屈,有多少辛苦,請不要讓孩子來替你分擔。
為母則剛。
-
第四、多些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學會分離。
剛開始做媽媽的時候我很焦慮,後來看到一篇寶媽寫的文字,開始慢慢想明白一件事。
我一直希望做一個頂配的媽媽,並且很固執的認為這是標配,是每一位合格媽媽都會做的,也是我從我媽媽那裡享受到的。
我全身心投入的照顧孩子但仍然會有萬分愧疚,離開他也會萬般不舍。
我越來越累,開始彷徨、焦慮,覺得哪裡不對勁兒可是又捋不出頭緒。
我也想做辣媽,單手抱娃出街還能美美噠。
然後我就問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後來,直到我從老人家搬出來,有了自己的小窩,能夠自己帶著孩子耍,我才懂得唯獨立可破焦慮。
2016年7月,我們帶著娃單過,自此結束了寄生狀態。
雖然白天忙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把孩子送到老人家幫帶,但絕大多數時間是自己單過。
就這樣,我們學會了分離,跟我們的父母分離,也就是不準確意義上的心理上斷乳。有人問我,自己帶孩子,怎麼可能會有時間和空間留給自己。
其實不是的,反而跟老人在一起帶才會喪失空間(畫外音:當然有老人帶孩子還是幸福的,我們要懂得感恩,這裡只是鼓勵爸爸媽媽們儘量騰出時間來自己多上手),一是自己帶孩子,時間久了老人自然而然地會把我們當作成年人來對待。
我們已經取得了他們的基本信任,所以把孩子帶出他們的視力範圍他們很放心,也絕不會插手我們帶孩子的問題,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爭執和誤會;二是自己帶孩子肯定忙不過來,所以年輕父母有時候會帶著孩子一起做家務,或者一邊看書忙工作讓孩子在旁獨自玩耍,其實高質量陪伴並不是把時間都撒給孩子,他笑你陪他笑,他玩你陪他鬧,當然這是很必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我可以一邊給他洗衣服,然後將洗好的小手帕放到他的盆里,讓他和媽媽一起洗,我試著讓他看著我打雞蛋給他做蛋羹,讓他搬板凳給媽媽坐,幫我給他爸爸傳遞東西,最後這個還成為了我們家日常必備的遊戲。
我和爸爸在陪伴他成長的同時也讓他看到了爸爸媽媽需要做很多事情,並讓他也一同參與進來,一起快樂的嘗試每一件事情。
有時候他也會鬧,也會不想按父母要求的去做,我們也儘可能去傾聽他的想法,讓自己用孩子的視角去考慮一些問題。
因為他要長大,他的每一次獨立都是離我漸行漸遠,所以我要學會放手,理解他的所謂「不聽話」和「叛逆」。
有一次,我和心理老師探討分離的問題,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她說你有沒有覺得你在養育兒子的時候沿襲了你母親照顧你的那種模式。
我不知道親,你們聽了之後有什麼感受,但是我當時,驚醒了。
是啊,我是女孩,我媽媽照顧我無微不至可以讓我心思細膩敏感多情,讓我將來能對待老公更柔情似水,對待孩子能無微不至,可是我是兒子啊,我用養育女兒的方式來養兒子,結果會怎樣呢?!天吶,太可怕了。
自那以後,我與孩子分離時慢慢變得沒有那麼多愧疚,是的,我必須要理智把握我的育兒觀,我要做一個男孩子的媽媽,我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善良、果敢、有勇氣、有擔當的男子漢。
-
第五,嚴於律己,言傳身教。
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會對孩子寄託很多希望,但我希望我的目光不要老停留在孩子身上。
30+的年紀還不老,我們依然可以努力實現我們未完成的夢想,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記得我小時候的記憶,爸爸總是不停得學習、學習、學習,書柜上的書多且雜,仿佛他什麼都喜歡看,建築的、機械的、美術的、室內設計的、歷史的……,然後那叫一個琳琅滿目。
我常笑說,我們家什麼都沒有就是有書。
導致了結婚跟爸媽「分家」,書成為了我們爺倆兒爭搶的唯一財產,結果那個慘烈啊,我沒搶過他。
可是童年的記憶卻烙在我的靈魂上,如影隨形——書成了我記憶中的唯一瑰寶。
有了孩子以後,我更是深刻意識到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所以改了許多壞習慣,雖然不太徹底仍然亟待優化。
但是嚴格要求自己成了懸在心口的一把利刃,不斷警醒著我改掉壞習慣,生怕因為我某些不良習慣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我寫這大段的文字,有感於生孩子這兩年來我的所思所想。
也是對上一篇「千萬別讓你爸媽輸在起跑線上」的回應。
我將我的經驗寫下來,不知道能不能帶給別人幫助,但這無疑是我對自己人生一段經歷的提煉,我會在這提煉中再次成長。
之前以墨洋口吻寫下那段文字,是為了警醒我,希望我做一個稱職的媽媽,不改初心。
返回職場掙錢,還是在家帶娃?你怎麼選?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小寶貝的到來讓一個家庭感受到滿滿的幸福。只是過不了多久,在初為父母的喜悅之餘,總會被一個難題困擾:媽媽產假過後孩子誰帶呢?長輩還是自己?如果媽媽全職在家帶娃,那麼爸爸一個人掙...
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媽媽是什麼樣的?
1看你們都這麼焦慮,我也不好意思淡定了。現在的家長們,焦慮是常態,淡定的媽媽反而變得非常稀少。如今還有多少媽媽,不焦慮地給孩子盤算著學區房,不為孩子的補習班糾結猶豫?幾乎找不到。淡定的媽媽,反而...
親子關係跟不上,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勞
原標題:親子關係跟不上,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家長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多爸爸、媽媽一直思考的問題。其實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怎樣的親子關係才是良好的...
孩子有3種表現,說明極度缺乏安全感,可惜很多家長意識不到
育兒:孩子有3種表現,說明極度缺乏安全感,可惜很多家長意識不到安全感似乎成為了一種「稀有品」,全民皆缺。很多家長認為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學習,只要孩子吃飽穿暖,學習用功就行了,其餘的,如,...
學習|一個改變孩子和改變自己的機會
曾看到一個很經典的說法:懷孕時,只希望孩子正常就好了,別是怪胎就行;生下來,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了,別總生病;孩子逐漸長大,看著小小的他,只希望他開心就好了;進入幼兒園,比較心開始升起,希望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