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長不大」的癥結在哪裡?北京大學徐教授說,現在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缺少獨立性是獨生子女的「先天不足」,把原因歸結為「獨生子女」。

事實上,任何一個孩子,無論是獨生還是非獨生,作為「自然人」來到世上,並沒有本質的差異,而是在後天的社會化過程中,由於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形成不同人格品質和能力,是後天塑造的結果。

(一)孩子長不大,與家長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過分保護型的教養方式是獨生子女獨立性品質的最大障礙,過分保護型家庭的孩子大都獨立性較差。

調查顯示,獨生子女家長中有52.5%的人「為孩子安排課餘學習內容」;26.1%的家長「經常檢查孩子的日記或通信」;37.1%的家長「總是照料孩子的洗澡、整理床鋪或收拾書包等」;34.6%的家長「經常陪著孩子做功課」;62.0%的家長「比其他家長管教孩子嚴厲」等等。

在家長如此「周到」的服務,如此「嚴密」的保護中,孩子的自主行為大大減少,對家長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二)從孩子生長的家庭環境來看,現在的城市中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

在家庭中,由於是「獨生」,孩子沒有競爭和合作的夥伴。

在許多情況下,孩子與成年人的關係是不平等的。

一些家長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而是大人的附屬物。

所以孩子在與同齡夥伴交往中便反映出「以我為中心」的傾向,或者「人云亦云」的品格,不會與小夥伴和睦相處,不知道如何獨立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需要有適宜其生長的環境和適當的教育。

家長的責任是為孩子創造各種獨立做事的條件,不當「拐杖」當「嚮導」,幫助孩子強化自我意識,激發孩子主觀能動性

(三)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

孩子只要願意做,我們就鼓勵他,使他獲得自信。

(四)家長還應當注意培養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去想,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家長要培養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凡是可以讓孩子參加談論作決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參加,比如雙休日到哪兒玩,讓孩子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意見,如果可行就採納。

(五)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品質。

因為孩子在獨立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遇到困難,受到挫折而放棄努力,這時家長就要堅持,不能覺得孩子可憐而妥協。

鼓勵他,幫助他,要知道,孩子總是要長大的,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

如果我們愛孩子,就要從小培養他的獨立性,讓他自己去走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齊齊哈爾新聞網3月6日訊 (劉嘉寧) 「許多家長一面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不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一面又總是抱怨孩子依賴性太強,獨立性太差,怕孩子長大後不能面對未來競爭激烈的社會。」家長李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