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要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孩子要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不要把生活搞得很雜亂,這相當重要。

我們看看現在的孩子,不要說照顧別人,連自己都不能自理。

有些大學生每次回家都背一袋東西,什麼東西?衣服。

一進門給父母的見面禮就是一堆髒衣服。

還有個怪現象,暑假結束了,學生就把那些髒衣服直接放進垃圾桶丟了,床單也不要了,這太浪費了!假如孩子養成如此浪費的習慣,他這一生的敗跡已經顯露出來。

你雖然能賺很多錢給他用,但他自己是否能賺那麼多錢?可能就相當困難。

所以,我們教導孩子,從小就要讓他們自己洗衣服,自己洗碗。

其實孩子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做得很歡喜,因為他覺得自己學會了,能力提高了,有一種成就感。

有個小朋友在家裡從來不幫忙做家事,結果輪到他洗碗,他看看那個碗盤就走了,仍舊不洗。

老師怎麼辦?按兵不動。

吃飯時間到了,菜都煮好了,碗還沒有洗,老師也坐在那裡等著他來洗碗。

這個小朋友沒有辦法,就趕快去把碗洗乾淨。

接著老師跟他說:「我們是過群體生活,每個人都有本分事,假如你不洗碗,就沒有碗用;假如老師不煮飯,你也沒有飯吃。

」因此,應該盡心盡力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

從小讓孩子們多做事,生活能力就會提高。

一個人生活不求人,就會過得很自在、很輕鬆。

假如遇到一點小小的事情都無法處理,還要找人幫忙,還要花錢,很有可能他就生活在依賴別人之中。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生活有規律

按時作息,講究衛生,衛生習慣不好,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要常洗手,早晚刷牙,同時還要注意對孩子進行講好公共衛生的教育,讓孩子養成不隨手扔垃圾的習慣。

家長要儘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時間裡的一致性。

長期做下來,孩子自己也能學會獨立按一貫的生活規律來制定合適的作息時間表。

一旦孩子習慣過一種有規律的生活,那麼時間觀念就已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自我意識的控制力與意志力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一些小件的衣物鍛鍊由孩子自己去洗。

要孩子做家務的目的,並非僅是要把繁瑣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

廚房整潔的重要性,比不上發展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因為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礎。

做家務也可幫孩子了解人必須合作和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當孩子在生活中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養成主動做一些家務勞動的生活習慣時,孩子的獨力意識與自我責任感就已增強了很多。

三、學會節儉

孩子花錢大手大腳,開運動會、去春遊拿10元、20元還嫌少。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家長沒有注意對孩子節儉這一習慣的培養,甚至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節儉是寒酸的表現。

其實想一想一個從小不知道節儉的孩子,長大了又怎麼會節儉呢?要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第一要定量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去支配這些錢,如果提前花完,不補,不預支,讓孩子學會節制、學會理財。

家長引領孩子不同他人攀比,當然,家長首先不能進行攀比。

可以嘗試讓孩子利用假期去品嘗一下賺錢的艱辛,這樣他就不會亂花錢了。

四、待人有禮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或聽到,有的孩子客人來了不知道問候,甚至還有的孩子滿嘴髒話,而家長往往以我這孩子真不懂事就輕描淡寫的過去了。

要知道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有教養的表現,在一個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狡猾,質樸就會成為粗魯,寬厚就會成為諂媚。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知理了,因為當他養成習慣之後,他就不覺得這是一件錯事了,更不會去改正。

要讓孩子穿衣整潔,並養成愛護衣服的習慣。

教育孩子到別人家去時先敲門,不亂動他人的物品;在家接待客人時,學會讓坐、請茶、送客,且不影響大人之間的交談;到公共場所要愛護環境衛生,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尊敬老人、師長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假期好孩子養成記

點擊「福建電視台少兒頻道」訂閱哦!上課時,孩子忙於學業,沒時間管理自己的習慣問題。現在暑假了,孩子可以趁這個時期好好管理自己的習慣。那麼有啥習慣需要趁著暑假趕緊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