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是在超市哭鬧要東西怎麼辦?聰明媽媽一般這樣化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常常在超市能看到孩子坐地上哭鬧要玩具零食,媽媽們迫不得已只能付錢滿足才能將孩子帶回家,但是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不滿足要求就耍賴大哭的毛病,讓在公共場合的家長更是尷尬不已。

家裡的玩具也是堆了一座山,但是孩子卻依舊毫不節制的要玩具,面對這樣兩難的狀況,打罵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反而容易激化孩子叛逆的情緒,想要化解這種矛盾必須從平時做起,從小事培養。

1,拒絕溺愛,做個講理的家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一般父母的話孩子都會去聽從,所以家長要在生活中學會給孩子講道理,比如說去超市之前給孩子約定好,不能亂要亂拿東西,告訴他這是不對的行為,去了可以選擇一兩個自己喜歡的但是不能要太多,孩子答應了再帶著去超市。

還有,平時爸爸媽媽或長輩們不能太溺愛孩子,不要什麼都滿足,教育孩子學會知足與自律。

2,自己存錢去買喜歡的東西

孩子之所以亂要東西,是因為對錢沒有概念,認為只要自己喜歡爸爸媽媽就會給買來,所以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消費意識,家長可以讓孩子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存錢罐,將平時的零用錢慢慢存起來,告訴他想要喜歡的東西要自己存錢買。

家長也可以用錢來鼓勵孩子自己動手穿衣,洗襪子等等,趁此機會也可以告訴孩子爸媽的錢是努力工作得來的,讓孩子知道錢的來之不易,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3,與孩子一起制定清單計劃

在去超市之前,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做清單,計劃要買的東西,告訴孩子只帶了買這些東西的錢,等到了超市直奔所需物品的地方,儘量繞道零食與玩具的區域。

如果真要碰到孩子吵鬧要買的東西,可以給孩子商量下次做清單再買,告訴他如果買了玩具那清單就不能完成,這樣孩子會懂事的放下。

但是,家長一定要下次把東西列在清單上,不要只是說說,這樣孩子才會聽話,父母也做了一個說話算話的好榜樣。

只有在平時點滴小事中教育好孩子,孩子才會聽話不給家長尷尬的機會。

當然只要用對了方法,教育孩子也會變得輕而易舉,切記不要用暴力來教育孩子,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溺愛會帶給孩子四大問題

現在很多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將所有的關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對其是有求必應。殊不知,這種溺愛過度的教育方式會帶給孩子極大的傷害,更是其良好行為的「絆腳石」。

寶貝哭鬧脾氣大,能把家長氣炸!小編來支招!

有個暴脾氣的娃,就像晴朗的天氣突然電閃雷鳴,能把積攢了一整天的好心情瞬間擊垮!一位媽媽向科長留言哭訴: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鬧不停,甚至用手指對著我大吼大叫:為什麼你們大人的規矩那麼多,就不能聽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