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懂,打沒用,要求滿足不了就哭鬧,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歲多,不到2歲的小小嫚兒,正處於似懂非懂的年齡段。

你說她懂事吧,她也不完全懂,你說她不懂吧,她又不是完全不懂。

1歲之後,小小嫚兒心眼越來越多。

有時,越不讓她幹的事,她越要干。

有時,她的要求滿足不了,就氣急敗壞,嚴重時哭鬧相加。

而我只能歸結為,越大越調皮了。

但其實,這是一個可塑性最強,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階段。

1


這個階段的寶寶哭鬧的常見原因

自打出生寶寶就明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 餓了要哭

  • 睏了要哭

  • 尿了要哭

  • 寂寞了也要哭

哭,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好像只要一哭就會有人來回應和滿足自己。

哭成為了呼叫媽媽以及讓他們滿足自己需求的手段。

孩子不會判斷某種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否正確,他只會判斷該行為是否有效。

如果是有效的,那麼就是可以持續使用的。

所以,一歲之後,但凡有什麼不如意、不順心,他的第一反應自然也是用哭鬧來表達嘍。

  • 搭不上積木,我要哭;

  • 媽媽非讓我睡覺,我要哭;

  • 媽媽不讓我扔東西,我也要哭。

可是,此時的媽媽為什麼變了呀?

從前哭就餵我、抱我、滿足我讓我開心,為什麼現在一哭媽媽就煩躁了,甚至生氣了?

是媽媽不愛我了嗎?還是我哭的不夠大聲?

當然不是,只有我們大人知道,想扔東西,想打人的這種需求,跟想吃奶想尿尿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獨立的小芽萌出,但個人能力明顯不足

1歲之後,渴望獨立的種子已經開始生根發芽了,寶寶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想玩的玩具,有了自己想獨立完成的項目。


但是,精細動作、協調能力和認知能力又沒發展到相應的水平,一旦失敗就崩潰給你看,很常見的:

  • 硬把大套筒往小的裡面塞,就是塞不進去!

  • 吃飯硬是要用筷子,就是夾不起來!

  • 甚至,本寶寶就是不想睡覺當個永動機,但是肉身卻不給力,玩著玩著就電量不足!

這世界能不能再跟我作對多一點!摔啊!

試問這種渴望獨立的心靈和這具拖後腿肉體的嚴重不匹配,能不讓人沮喪嗎?

很多行為開始被限制

1歲之前,除了吃、睡,有個人陪玩,有幾個玩具啃啃,寶寶基本就能滿足了。

1歲之後不行了啊,探索欲爆發了,行動力也能跟上了。

來回啃咬那幾個玩具算什麼追求!?

廚房裡的壓力鍋突突突的冒氣多好玩啊;

把勺子跟碗扔下桌子看自由落體多好玩啊;

我沒見過玩具仍在馬桶里會發生什麼,看起來不錯的東西搶過來扔進去,好玩啊。


但是,為什麼媽媽什麼都不讓我干呢?從前什麼好玩媽媽給我玩什麼,現在但凡我覺得「好玩」都要被禁止是幾個意思?

本寶寶不要面子的啊?

這種情況下再不反抗再不哭鬧,還有木有天理,有木有人性了??

所以你明白了,其實1歲之後哭鬧增多,寶寶的苦衷也很多,若是這世界順風順水,誰還哭鬧做什麼?

正是因為寶寶看世界的方式變了,世界對待他的方式也不一樣了,這種轉變才會讓媽媽和寶寶覺得沮喪。

2


媽媽們該做些什麼應對寶寶的哭鬧呢?

1、教給孩子除了哭鬧之外的表達方式

這個階段也正好是語言爆發期,可以引導寶寶說一些簡單的詞彙,比如:要,還要,不要,我的;

或者教給孩子一些身體語言,比如:用手指,點頭,搖頭,擺手。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先告訴他「你大聲哭鬧媽媽不知道你要什麼,告訴我或者指給我好嗎?」

然後幫寶寶認識他的情緒並說出來:

  • 你睏了,你很難受;

  • 你不想媽媽抱隔壁的小弟弟,你嫉妒;

  • 媽媽不讓你扔玩具,你很「生氣」。

讓孩子逐漸明白,在今後的日子裡,哭鬧這一招並不能達到目的,我們有更正確的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想讓寶寶明明白白的告訴你他的意圖之前,先要把他的情緒安撫下來,千萬不要在孩子情緒依然失控的狀態下就嘗試教他,這樣只會火上澆油。

2.對於能力達不到的事,給孩子探索機會並提供幫助

對於寶寶能力達不到的事,我們最容易做兩種反應:

一種是,迅速滿足。

另一種是,打擊諷刺。

迅速滿足常見的例子有:

哎呀,你自己用勺子吃不進去的呀,來,媽媽喂喂。

這個襪子你自己穿不上的呀,別生氣了,媽媽幫你穿。

打擊諷刺常見的句式有:

你自己把積木弄倒了有什麼好哭的,怪誰啊?

不是跟你說了你自己還小穿不上鞋子嗎,非要穿,穿不上還哭。

但這兩種都不是好的方式,迅速滿足容易讓孩子學會放棄,遇到丁點困難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求助,而打擊諷刺很容易打消孩子嘗試的積極性。

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孩子一些探索機會,最後再提供幫助。

在他嘗試幾次不成功開始哭鬧的時候,先安撫情緒:

寶寶自己弄不好這個,你很生氣,媽媽示範給你看怎麼樣會成功好不好?

我們不需要幫孩子逃離這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沮喪感,相反,這是成長必須經歷的。


有可能孩子就成功了,也可能沒有成功,無論如何都要讓他能平和的接受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幫助,接受事與願違這個結果。


但此時他回過頭來尋你幫忙的時候,千萬不要落井下石,賭氣說什麼「我想幫你的時候不讓幫」,而是真心的教給他更正確或者更容易的操作方式。

3.對於需要限制的行為轉移注意力或正面強化。

1歲之後,2歲之前打人、扔東西這類「不好的行為」其實並非惡意,所以轉移注意力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當寶寶咬人的時候,如果你制止他,他還會委屈的大哭,這時候可以給他一個牙膠,跟他說,你可以咬牙膠,如果咬媽媽,媽媽會痛。

轉移注意力的時候,跟寶寶解釋原因,慢慢的他就能明白,哪些行為是被允許,哪些不可以。

另外,正面強化也是很好的辦法。

簡單的說就是強化正確的行為,弱化錯誤的行為。

如何說「不」,是講究藝術的。

舉個例子,當我說「不要扔胡蘿蔔」的時候,你腦海里出現的是「不要」,還是「扔胡蘿蔔」這個畫面?

相信一定是後者。

所以,當你說不要XXX的時候,孩子腦海中被強化的一定是「不要」後面的概念。

知道真相的你是不是眼淚都要流下來了?簡直太坑了!

所以,你可以直接說「如果不喜歡吃可以把胡蘿蔔放在桌子上」這樣強化的就是「放在桌子上」這個正面行為。

1-2歲之間的寶寶哭鬧的應對方式今天就寫這麼多了。

覺得不錯分享給身邊的媽媽們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吃飯睡覺玩耍打人發脾氣等問題大集錦

一歲之後的寶寶,隨著能站會走,每天從早上一睜眼,到晚上閉眼睡覺,一直就在不停地探索著。世界在他們眼中事事、時時、處處都充滿著新鮮,他們總是在不停地東看西看、甚至東摸西摸,這還不夠,還得抓一抓、拿...

寶寶一不順心就哭鬧不止,咋辦?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小孩子太嬌慣了,一不順心就又哭又鬧,要求得不到滿足也是哭起來沒玩沒了的。真是受不了,但往往最後妥協的都是大人。那麼到底該怎麼應對孩子的哭鬧呢?怎樣才能讓情緒化的孩子安靜下來?應不...

孩子發脾氣的定義 如何改善

孩子發脾氣的定義是什麼呢?發脾氣是指兒童在受到挫折後哭叫吵鬧的現象。在各年齡階段均可出現,以幼兒期和學齡前期更為常見。該行為的發生與兒童的素質及所受的教育有關。困難氣質兒童易於出現這種現象。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