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是孩子自私,而是我們自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王小麥育兒
王小麥,寶媽,暢銷書作家,著有暢銷書《萌寶養成記》,高校教師,教育從業者,親子溝通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致力於與濟南幾十萬媽媽一起打造濟南市場唯一的原創育兒平台,如果您需要她的幫助請長按下方的二維碼入群。
我說這話,很多家長肯定不愛聽,不過別著急,您仔細地看下去,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周末帶Suri去郊外踏青,碰到很多小朋友,有一個小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她的奶奶一直在大聲說著「自私,自私!」。
我忍不住走過去,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這個小朋友叫蕊蕊(音似),她的媽媽剛剛給她買了一套玩具,是她最喜歡的動畫片粉紅豬小妹的一組玩具,貌似是可以當老師和小朋友過家家的,蕊蕊很喜歡,玩了幾天都玩不夠,連出來玩都要帶著。
一起跟他們家出來玩兒的還有其它的小朋友,其中一個小男孩就看上了她的玩具,想跟蕊蕊一起玩,粉紅豬小妹的玩具做工還是很精細的,手腳都能動,蕊蕊擔心那個小男孩把她的玩具玩壞了不肯給他玩兒(這些都是我事後從蕊蕊那裡了解到的),那個小男孩就把家長叫來了。
男孩媽媽就跟蕊蕊奶奶說:「玩具嘛,讓孩子一起玩,蕊蕊這麼不喜歡分享,長大了會有問題的。
」蕊蕊奶奶一聽,似乎戳中了痛點,馬上要求蕊蕊把玩具給小男孩,蕊蕊一直哭著說:「我不給,我誰也不給。
」奶奶就開始對蕊蕊進行「人身攻擊」:「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自私,玩具給小朋友玩一下怎麼了,又不是多重要的東西。
」蕊蕊哭著抱著玩具仍然不撒手。
「自私!自私!我看你這個孩子的教育大有問題!長大了更不得了了,你知不知道你這樣很不討人喜歡。
」蕊蕊哭的更大聲了,奶奶氣的自己走了,把蕊蕊扔在原地。
我忍不住走過去安慰蕊蕊,真的很心疼每一個被家長無辜貼上「自私」等負能量標籤的孩子,以我接觸幾百個孩子的經驗中,其實沒有一個孩子是「自私」的,但是很多家長卻不這樣認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早表現出所謂「自私」傾向的時候是兩歲左右或者更早,孩子進入了「物權的敏感期」,他需要通過物品的所有權來確定他與世界、與物品的關係,加強對自我的認知,他不知道物品是有歸屬的,他會誤認為世界都是他的,而他與世界是一體的,家長強迫孩子「分享」反而會讓他產生被「撕裂」的感覺,讓他的內心世界非常不安,就好像失去了身體的一部分。
「物權敏感期」總是悄悄的來,也許今天你的寶寶還願意跟小朋友「分享」,可能明天就不願意了,如果「物權敏感期」到了,家長不應該覺得苦惱,因為這說明寶寶在悄悄長大,他在通過他的方式認知世界,而家長最好的應對方式是「順其自然」,不要強迫孩子與別人分享,也不給他貼上「自私」、「霸道」的標籤。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與孩子強調物品的歸屬,比如「這個牙刷是媽媽的」「這個杯子是爸爸的」「這個奶瓶是寶寶的」,「這個玩具是小朋友的」,注意這種「解釋」只能停留在語言上,不應該強行奪取孩子手裡的物品,如果是小朋友的東西需要還給別人,應該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不正面衝突。
「物權敏感期」的持續時間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只有一兩個星期,有的長達幾個月,父母要有耐心陪伴孩子度過這一特殊敏感期,只要過了這段時間,孩子就會知道所有的物品都有歸屬,也會樂於跟夥伴分享他的玩具。
如果有的寶寶到了3、4歲還是認為所有的物品都是他的,這說明他兩歲左右的「物權敏感期」沒有順利過渡,與父母強行奪取他的物品、強行讓他分享有關,這個時候還是可以補救,補救方法仍然是按照「物權敏感期」的解決方法執行,不過在語言的解釋上就可以更豐富、全面、深入一些,因為3、4歲的寶寶認知能力更強。
如果孩子順利地度過了「物權敏感期」,大部分玩具、食品都願意與夥伴分享,那說明他是一個對世界充滿正確認知的孩子,這個時候我們是否允許他偶爾有「自私」行為呢?
在談孩子之前,我們先來檢討一下我們自己。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東西?剛買的新衣服、IPAD、限量版LV、簽名籃球、一等茶具,新車,你剛買了沒幾天,自己都不捨得用,這個時候有個朋友來找你借,你願意嗎?你會擔心新衣服回來變成舊衣服、IPAD被摔在地上、LV有了摺痕、簽名籃球自己不捨得用朋友卻在球場上打、茶具上滿是茶漬、新車上有了劃痕,你心裡有一百個不情願,最好能夠找個絕好的理由拒絕。
你「自私」嗎?你肯定不這樣認為,你可能會說我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東西,價格高而且少見,那你怎麼來認定孩子的東西就是「不重要」的東西?因為那個紙飛機不值錢?因為那個小卡片太常見?那是你的認知和價值判斷,孩子並不是如此,他的世界很小,他的世界很特別,他的世界也很奇妙,在他的價值判斷里,那些不起眼的「小石頭」、「小粘貼」、「小卡片」比你的LV、Iphone6、奔馳車還要重要好嗎?
再來想想我們為什麼非要孩子「分享」他特別喜歡的東西?是不是因為我們這個時候需要一點「面子」還有一些說不清的東西,比方說我的孩子很優秀的優越感、現場氛圍不被破壞的愉悅感等等等等,總之孩子的「不配合」行為讓你覺得很受挫、很沒面子,搞不好還影響你與朋友的關係,所以你急切需要孩子「分享」來結束這一切,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是「你」需要的,而不是「孩子」需要的,為什麼你可以做你「需要」的事情,而強迫孩子放棄他所「需要」的事情,你不是「自私」,而他卻是「自私」的?
我始終認為,對孩子的教育首先要站在一個前提下,那就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我們的「孩子」,不要因為他小,對世界的認知不完善就忽略他的需求,不尊重他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生理和情感需要,如果我們對心愛的東西尚且有不願分享的心態,何苦去難為我們的孩子。
更何況,那些面子的問題、與朋友關係的問題並不是沒有其它的方式可以解決,比方說給對方孩子別的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對朋友真誠地表示歉意或者事後補償等等。
總之,不要讓家長的「自私」行為毀掉孩子純真美好的天空,更不要給孩子扣上一個「自私」的大帽子壓得他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你扣了這樣的帽子,他就會成長為這樣的人,這才是更可怕的。
不要因為大人的「寒暄禮儀」,而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
文|秘籍君前段時間有位媽媽和我說,他的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了,之前特別懂禮貌,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一起玩兒玩具從來不會發生爭執,和樂融融的。而現在,連孩子的奶奶吃他的小餅乾,他都會搶過來。也沒人教...
霸氣媽媽回應「分享」——為我的「小氣寶寶」撐腰
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事……「這孩子,每次看到有人動他的東西就哇哇大哭,一點都不懂得讓一讓。」「你家孩子好小氣哦!」孩子確實手上有兩個或者更多的玩具,但是他寧願把那些玩具放在身邊,不去玩它,也不...
孩子有這個壞習慣,滿足TA比吼娃管用一萬倍!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遇到的大都是爭搶以及攻擊這些事兒。甚至在孩子的書包里,常常發現不屬於他的「新物品」……昊昊媽:周末我幫兒子收拾玩具,意外發現多了12色蠟筆,於是問兒子。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