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爸爸不是校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虛榮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到這樣一條微博,寶爸寶媽們紛紛表示躺槍。

雖然覺得又心累又好笑,但也只能理解地說一句:「上幼兒園的小孩,不比這個還比什麼呢?」

其實小孩愛比的還真不少,從「誰的樂高最多最貴」比到「我去過美國,你去過哪兒?」玩具、相貌、爸爸開的車、媽媽背的包等等,都能成為孩子互相攀比的話題。

當孩子對你說:「多多的小黃人書包好看,我也要!」我們總會一把抱起孩子,說「媽媽給你買個更大、更好看的!」到後來,孩子習慣於用「同學有,我也得有」的理由要求買買買。

究竟是什麼,讓單純的孩子們從小就學會了攀比?

一、攀比是孩子確立社會地位的方式

一個孩子希望得到一顆奧特蛋,是真的想要這個玩具嗎?還是想要得到因為擁有它而得到的來自同伴不一樣的眼光和特殊的社會地位呢?

孩子愛慕虛榮、攀比吹噓,其實反應出孩子在某些方面缺乏自信。

因為當一個孩子覺得自己在他人面前威望很低的時候,才會想藉助外力提升自己的形象。

所以我們通常看到,越是那些成績和表現差的孩子,越熱衷於吹噓攀比,他們想通過其它方式獲得大家的認可。

二、家長言傳身教讓孩子產生虛榮心

攀比就像流行性感冒,孩子是被傳染的,而最先傳染他們的人,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

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在不經意間給了孩子這樣的暗示:

  • 別人家孩子成績更好,所以更優秀,更招人喜歡;
  • 鄰居家孩子的個子長得真高啊,我家小寶怎麼還不快點長個兒呢?
  • 我家妞妞要去北京參加文藝演出了?好光榮,得趕緊告訴朋友們……

家長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如果讓孩子感受到「比較」無處不在,爸爸媽媽甚至整個世界都以漂亮不漂亮、成績好不好來衡量他們的價值,又怎麼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平常心呢?

3招應對孩子的虛榮心

第一招:不要跟孩子「哭窮」

兒童教育專家提示,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哭窮」,否則對孩子的價值觀養成是極其不利的,可以從合適的角度給孩子引導。

如果跟孩子說家裡很窮,那麼孩子會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學,就會產生自卑的情緒,對自己、對家庭都沒有自信。

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和性格養成都沒有好處,
很有可能孩子將來進入職場、步入社會,仍然捨不得花錢,或是為了賺錢不擇手段。

第二招:父母要以身作則

滿足孩子的各種攀比要求時,我們嘴上說的是為了他們,但其實內心深處,是否更多的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虛榮心、攀比心和好勝心?

我們有多少人,會在看到別人送孩子去學游泳,就無視自己孩子怕水的天性也送孩子去;看到別的孩子彈鋼琴,就給自己明明五音不全的孩子買琴請老師;看到別人給孩子買了些益智教材,就無論能否用上先照方抓藥買回來囤著……在任何方面,都唯恐不及別人,這難道不也是一種赤裸裸的攀比麼?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可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進而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品質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

第三招:鼓勵「縱向的攀比」

媽媽去接牛牛放學的時候,發現牛牛很不開心,原來是跳繩總比不過晨晨,很沮喪。

「晨晨比我小,跳得還比我好,如果連他都跳不過,太丟人了!」牛牛難過地說。

「牛牛想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媽媽很喜歡你這一點。

可每個人都有自己做得好的事情,也有做得不如別人好的事情呀。

晨晨跳繩好,但唱歌不一定好;牛牛跳繩不如晨晨,可是唱歌比晨晨好啊。

對於這些自己做得不太好的事情,我們可以努力去改進,但不用非強迫自己和別人比,因為媽媽不會因為你跳繩比不過晨晨就不愛你了。

見牛牛若有所思,媽媽繼續說道:「對於比本領,媽媽有一個更好的建議,那就是我們不跟別人比,但可以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比,只要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最棒的哦!」

為人父母,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的,不只是物質上的支持。

更重要的責任,是幫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會他們區分對錯,讓他們擁有真正感受幸福和快樂的權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言傳身教」是兒童節最好的禮物

又要到六一國際兒童節了,「送什麼禮物」成為縈繞家長們的一個問題。有的家長「不差錢」,高大上的玩具隨便挑;有的家長以學業為上,給孩子準備了一大堆學習文具;還有的家長意識到陪伴的重要性,帶孩子去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