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汪的笑,父母親的傷——請父母正確對待孩子的金錢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首先我們還看看這張小學生的,大家看後有什麼感想。
相信有一部分人是看後感覺小學生的好笑、可愛的,但是如果設身處地的想想,如果寫作業的是自己的孩子,你又是什麼想法,是不是自己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有沒有想過這是自己教育的問題,孩子在家裡、在日常中,父母的言行,朋友的言行,周圍的人的言行,都是相互影響的,孩子從一張白紙,慢慢地吸收了外界的信息。
在這裡,神精麻麻要給大家說的兩個概念,一個是孩子的炫富攀比心理,還有一個是孩子的金錢價值觀。
我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我發現孩子鬥富的內容,大至家中住所環境、汽車品牌,小至衣服、玩具,無所不包。
然而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比」!那麼是誰教會了他們比呢?家長往往對孩子之間的攀比感到既無奈又不解!其實家長恰恰是孩子攀比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地說貧比富時,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學會了。
如「媽媽說這樣最漂亮」,「爸爸說有錢人開奔馳」等。
孩子們就會簡單地重複成人的話,模仿成人的語氣去評價自我和他人。
「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有那種玩具,我也要買」,估計不少家長曾面對孩子類似的要求。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攀比心態時,首先不可盲目訓斥或一味滿足,而應該靜下心來和孩子交流,比如說「這麼多玩具,媽媽不可能都買回去啊」。
消除孩子「攀比」的做法:
我們對孩子的表揚應集中體現在平時誰最愛勞動,誰最愛幫助別人、誰最乖等良好行為上,這樣幼兒在努力獲得表揚的過程中,將會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也有助於良好價值觀的形成。
同時,我們現在受「賞識教育」思潮的影響,家長和老師動不動就伸出大拇指說「你真棒」,這種泛濫的表揚也讓孩子容易產生精神上的虛榮,尤其是一些個性好強的孩子,看見別人比自己強,就會受不了。
我覺得,針對「攀比風」,最關鍵的還是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幫助他找出優點,培養自信心,讓孩子知道他也有讓別人羨慕的地方,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平息他的攀比之心。
影響孩子金錢觀的話語
即使爸爸媽媽還沒有正式地向孩子傳遞有關金錢或理財方面的信息,可他們在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金錢」的信息,金錢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生中重要的課程。
爸爸媽媽花錢的方式以及對金錢的談論,可能在有意無意間決定了孩子長大後與金錢的關係。
所以一定要慎重!
無心之言一:「我們買不起」
洋洋6歲了,那天他跟著媽媽去逛超市,在玩具櫃里的一個遙控飛機模型吸引了他,洋洋拿起來後愛不釋手,很是渴望。
媽媽看見後,趕緊給奪過來放好,然後說:「這個很貴,別給摔壞了。
」然後拉著洋洋就走,一邊走一邊說:「這個飛機那麼貴,我們可買不起,快走吧。
」
孩子誤以為:洋洋媽媽這樣的說法和做法並不明智,話語的潛台詞會讓孩子費解——我們是今天買不起,還是永遠買不起?或者媽媽是怕浪費錢而不想給我買?嚴重地甚至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認為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好,連一個玩具都買不起,從而滋生自卑心理。
父母這麼辦:其實,洋洋媽媽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我們有比玩具更重要的東西要買呢!還可以列一個每月開支計劃,幫助孩子清楚地明白願望和實際情況之間的差別。
任何年齡的孩子都善於察言觀色,也都通情理,經過爸媽的解釋後會放棄自己的想法。
這樣他會在使用的過程中慢慢懂得:必須做出合理的選擇才能更好地管理金錢。
所以,對孩子進行金錢和責任方面的教育,永遠不會太早。
無心之言二:「想要什麼儘管說」
受「富養女」思想的影響,迪迪的爸爸媽媽在平日裡對她是百般寵愛、有求必應。
由於平時工作忙,所以爸媽只要一有空就會帶迪迪去買東西,生怕她缺了什麼。
周日,媽媽帶著迪迪去商場,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對女兒說:「迪迪,你想要什麼儘管說,媽媽給你買。
」
孩子誤以為:爸爸媽媽由於工作忙,所以用金錢來「陪」孩子,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很愛我,我想要什麼他們都會給我買,價格並不是問題。
只要寶寶提出要求,爸媽總會滿足。
這樣的行為必定會寵壞孩子,使他們經受不了挫折和失敗,如果哪一天爸媽對孩子的要求說了一個「不」,那麼孩子的反應估計會翻天覆地吧。
父母這麼辦:有求必應,無條件地滿足,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因此變得自私而不懂得體諒。
如果不從小訓練孩子忍耐力和抗挫力,等他長大後進入社會遭遇各種困難時,當然就無法克服與適應了。
在日常中,爸爸媽媽最好不要隨便送孩子禮物。
孩子剛開始被拒絕時可能會哭鬧,但是要爸媽堅持原則,堅定立場,大多數孩子的適應過程都比爸媽想像中要快。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和花多少錢給孩子買東西是不能劃等號的。
無心之言三:「媽媽不工作,怎麼給你買玩具」
小米4歲半,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每次小米看著媽媽出門,眼神里都不舍和渴望,想讓自己的媽媽和別的小朋友媽媽一樣,可以周末陪自己玩。
可是每次媽媽都會說:「媽媽不工作,怎麼給你玩好吃的、買玩具呀?乖,聽話,去玩吧。
」這段時間,小米像變了個孩子,不管在家裡做什麼事,都要向爺爺奶奶要錢,比如幫奶奶拿衣服,要錢;幫爺爺拿報紙,要錢;幫忙擦桌子,要錢……像個小財迷。
一問她,她才說:「我要像媽媽一樣多掙錢,這樣才能買好多東西。
」
孩子誤以為:爸爸媽媽整天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還對孩子說「掙了錢才能買東西」,這樣就讓孩子覺得原來錢這麼重要,重要到爸爸媽媽不管我,也要去工作掙錢。
會導致孩子對金錢過於看重,影響他們的價值觀,甚至日後無法妥善地管理金錢。
父母這麼辦:爸爸媽媽在生活中對金錢不要過分地強調,否則會導致孩子「以錢為重」,甚至會變得自私、小氣、吝嗇。
讓孩子了解錢能做什麼,僅僅是金錢觀教育的一部分,還有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應該了解金錢的局限性,要讓孩子知道,有些東西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比如爸爸媽媽對你的愛。
-
幫孩子建立正確金錢觀
五六歲是給寶寶建立金錢觀的最佳時期,如果孩子在童年時代就懂得怎樣明智地消費和節制自己的購買慾,很可能成為一個更有耐性更有計劃性的人。
爸爸媽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1.告知來源
要讓孩子知道ATM機並不是一個印鈔機,爸爸媽媽卡里的錢也不是無窮無盡的,可以這樣說:ATM機就像寶寶的儲蓄罐,你要先把錢存進去,想用的時候才會有錢取出來。
如果裡面的錢用光了,那就取不出來了,需要你再去存。
要讓孩子懂得家裡的錢是有限的,並不是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的。
花錢買東西之前得先考慮清楚這樣東西應不應該買。
2.玩玩遊戲
可以把家裡的一些物品貼上價格標籤,讓他了解錢物的價值關係。
幫助孩子學習錢幣知識,經常跟他玩玩兌錢找錢的遊戲。
孩子在幼兒園常常玩在超市購物的角色遊戲,在那裡,大家熱衷於扮演顧客、售貨員之類的角色,在家裡我們可以換上一種玩法,著重培養孩子對於金錢的概念。
在鉛筆、橡皮、皮球、玩具熊上貼上價格標籤,然後,給他一些錢,讓他自己算算這些錢可以買什麼,決定取捨。
3.定期消費
給孩子設定一個「消費日」,這一天可以帶孩子去超市,允許買他想要的東西,當然前提是帶自己存的錢。
如果孩子花光了今天所帶的錢,卻還想買其他的東西,就要告訴他只能下個「消費日」再買了。
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能輕易放鬆。
如果孩子想買的東西是個大件,爸媽可以幫他做一個預算,看看他一個星期能存多少錢,要存多久才能夠買下來這件東西,以培養孩子的計劃性。
4.學會掙錢
爸爸媽媽應該讓孩子懂得通過勞動可以增加他的儲蓄,找一些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掃地,再把你願意支付的費用寫清楚,讓孩子通過勞動來換取他想買的東西。
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絕對不能養成不給錢就不幫媽媽做事或者一幫家人做家務就要錢的習慣,要讓孩子懂得為家庭盡職是理所應當的,自己也是家庭中的成員。
別讓無心之言影響孩子的金錢觀 家庭早教 第4張只要爸爸媽媽肯用心,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機會和引導,相信孩子會如你們所願的。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金山銀山 而是這個技能!
在商場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孩子見啥要啥,不給買就大聲哭鬧,甚至撒潑打滾,大庭廣眾之下,父母罵也不是,哄也沒用,頗為頭疼。前天在商場裡一個小女孩坐在地上大哭,吵著要買旁邊店裡的一個洋娃娃。媽媽耐著...
當孩子嫌棄家裡窮時,爸爸的機智回答讓無數人點讚!
當我們還是孩子階段的時候,想必也有問過父母家裡的經濟狀況吧,或者也會對此抱有疑惑,孩子的世界裡只有玩樂,不像大人那樣在乎金錢。因為孩子對金錢的概念比較模糊,所以才會滿不在乎大手大腳地花錢。但是當...